第390章 心上人(五)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伊尹传奇》最新章节。
老百姓不工作不干活可不行,没有收入就没有生活来源,那日子怎么过呀?种地更是靠天吃饭,如果农民没有了收成,没有了饭吃,还不到活活饿死?总不能吃土哈风吧?并且种地还是要留种子的?
坐吃山空,这年头,连地主家也没有存粮啦!
桀王招来三小二幸,商谈国家大事。太师赵良和卿士于莘等人也是无计可施,沉默不语。少师曹触龙三缄其口,不敢多言。言多必有失啊!并且一般情况下,谁出的主意谁就要自己解决,当然谁也不愿意揽下这烂摊子……
侯知性和武能言作为内侍,当然都不愿意多管闲事,他们出出馊主意还行,遇到正事就完犊子啦!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,一般都是由太师赵良来处理,还有就是卿士于莘和少师曹触龙,把持朝政的就是三小二姓,肱骨之臣,国之栋梁。
他们是中流砥柱,坚如磐石。
太师赵良马上想到了大国师逍遥游,太师启奏桀王,“君王,能否把大国师请出来,人大国师来施法除魔,气候异常,肯定是有妖魔鬼怪在作祟,只要大国师逍遥游前来,肯定会驱魔卫道的……”
桀王眼前一亮,觉得赵良言之有理,脱口而出说道:“那就有劳太师前去请大国师逍遥游出马一试吧?”
太师赵良蹙眉道:“君王,只是微臣听说大国师还在闭关修炼,离出关还有些日子,远水不解近渴呐?”
桀王眉头一皱说道:“太师,如果大国师不能前来施法,还能有什么办法吗?”
赵良想了想说道:“现如今救灾才是重中之重,本来想缺衣少粮,民不聊生,为了稳定民心,只能是开仓放粮了。”
桀王反问道:“如今国库空虚,粮草不足,如何开仓放粮,如何救灾啊?军队是国之根本,军工乃国之重器,首先必须保障军兵的粮食供应,其他的都是次要的,否则会动摇国之根本的。”
赵良说道:“部队的粮食供应何时十分充足的,没有什么问题。实在不行咱们可以从富庶的地方调拨粮食,以解燃眉之急!”
桀王赞叹道:“太师所言极是,从富庶的地方调拨粮食,的确是一个好主意!”
太师赵良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只要君王同意,就可以下令实施,只不过是牺牲一些人的利益……”
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牺牲一些人的利益又有何不可?”桀王圆睁双目,霸气外露的说道:“朕乃万乘至尊,君临天下,想要调拨粮食,难道还要抗旨不尊的吗?”
“只要君王有令,当然不会有人敢反对的。”太师赵良说道:“只是从哪里调拨粮食,还请君王明示?”
桀王眉毛一挑说道:“当然是从几大粮仓调拨粮食了。”
“四大粮仓任选其一可否?”
“最好是就近调粮,从速从快。或者是从最富庶的地方调粮食,依朕看从江南调粮如何?江南比较富庶,又是鱼米之乡,丰衣足食,粮草供应充足,正好支援灾区和京城。还有就是中原大地,也不缺粮食。”
“君王,调粮食也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时日的,今年粮食减产已成定局,必须早作谋划,未雨绸缪。”
桀王和太师赵良议事,于莘和曹触龙等人并没有多言,太师出的主意,于莘和曹触龙当然不想掺和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,明知不对,少说为佳。他们都是明哲保身,但求无过呀!
老百姓是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,无官一身轻。作为朝中重臣,自然要忧国忧民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的。
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。
桀王把调拨粮食的事情交给了太师赵良、卿士于莘和少师曹触龙解决,桀王作为一国之君,不可能事必躬亲的。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否则养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?侯知性和武能言作为内臣,主要负责处理宫中事宜。
侯知性和武能言负责主内,赵良、于莘和曹触龙等人主外。
很多事情桀王是不同费昌等人商量的。除非是在朝堂之上,否则内阁议事根本没有他们这些人什么事。
夏城还好一些,只是苦了夏城的周边地区。这里并不是缺粮食,只是苦于没有干柴。还有就是粮食霉烂,无法晾晒,粮仓亦是如此。粮仓进水了,粮食潮湿发霉了。如果没有粮食吃,这可是大事啊!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啊!
桀王可没有说 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。桀王说:“有粮食吃总比没有粮食吃好,发了霉的粮食又是可以吃的,总比饿死强吧?”
这句话乍一听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毛病?就是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劲?
反正桀王骄奢淫逸惯了,他整天依旧是花天酒地大鱼大肉的。长夜宫中,酒池肉林,桀王每天乐在其中,不能自拔。
费昌在夏台陪着商侯聊天,偶尔两人对弈一番。由于在费昌身边的都是自己的亲信,所以不会传扬出去,更不会走漏风声。外人根本插不进来,到不了费昌和商侯的身边。在夏台的官兵之中,自然也会有别人的细作的。
敌中有我,我中有敌,本来也是寻常事。费昌知道身边有奸细,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关键时刻奸细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,费昌可以利用奸细送出假情报,使用反间计的。庆辅经常来这里,多半都是夜间来此。
伊尹和湟里且也是两个两次的,都是秘密前往,不能让外人知道。否则传到了桀王等人的耳朵里,会惹出麻烦弄出乱子来的。在他们身边,总会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,唯恐天下不乱!
很多人都是逢场作戏,面和心不合。当面称兄道弟,背后捅刀子。
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啊!
费昌和商侯下棋之时为了消愁解闷,他们主要是下围棋,偶尔也下象棋。对于棋艺来说,两个人是半斤八两,不相上下,可以说是旗鼓相当。如果差距太大了,也就玩不到一块去了,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臭棋篓子下棋的……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。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玩不到一块,也没有共同语言。话不投机自然也就疏远了……
下象棋的开局比较重要,不能过于被动,并且功底还是在残局上面。象棋的残局有很多定式的。
那些在街头摆残局的人,定式用定式的,即使拿到棋艺再高,轻易也不要尝试,因为你根本赢不了他们的。他们依靠着这个吃饭呢。
看似简单的棋式,实际上则是变化无穷,妙不可言呐!
棋之奇,棋之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