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2章 休叹权谋若弈局,百年兴废本无常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玄桢记》最新章节。
记录到萧栎提 “大同卫旧吏” 时,赵平悄悄从袖中摸出信号哨(玄夜卫北司特制,吹声仅同袍能闻),轻吹一声 —— 不远处的另一名探子(校尉孙安)立刻会意,转身快步走向玄夜卫衙署,需将 “石崇被戳中旧事” 的消息先报给秦飞,再由秦飞转报周显,最后呈萧桓。
赵平则继续留下监控,直到石崇悻悻离去,萧栎回邸,他才收起密录簿,沿宫道暗线返回 —— 按规矩,监控记录需在一个时辰内整理成册,不得延误。
廊下的旁观官员,按派系分成三拨,反应各异。旧党一派(除刘达、吴安外,还有理刑院评事郑明),见石崇碰壁,郑明悄悄拉了拉刘达的袖子:“石大人太急了,萧栎有玄夜卫护着,碰不得!” 刘达咬牙:“可若不探清他的立场,咱们旧党在宗室这边就没突破口!” 郑明摇头:“先等等,看陛下的反应 —— 若陛下没罚萧栎,就说明栎是帝的人,咱们不能动。”
忠良一派(礼部侍郎林文、户部侍郎陈忠),林文对陈忠道:“萧栎这应对,既守了本分,又挫了石崇的锐气,好!” 陈忠点头:“关键是他提了‘大同卫旧吏’,这是把石崇的旧账翻出来,玄夜卫肯定会报给陛下,石崇这次怕是要栽!” 两人对视一眼,都松了口气 —— 只要石崇被打压,旧党就更难掀起风浪。
中立派(吏部侍郎张文、刑部侍郎刘景),张文盯着石崇的背影,对刘景道:“石崇太冒进,试探宗室也不看时机 —— 陛下刚颁《宗室管理制度》草案,正护着萧栎,他这是撞枪口上。” 刘景道:“咱们还是按规矩来,石崇的事别掺和,萧栎的事别议论,等陛下定调。” 两人说完,便快步离开,怕被卷入是非。
这些反应,都被赵平记在密录簿的末尾 —— 旁观官员的态度,是朝堂风向的重要信号,萧桓需要这些信息来调整后续布局。
石崇被萧栎戳中 “大同卫旧吏” 的旧事,脸色发白,却强装镇定:“殿下说笑了,镇刑司怎会派旧吏去大同卫?定是谣言!” 说完,他便拱手:“殿下若无事,下官先去衙署了。” 不等萧栎回应,便转身快步离开,袍角扫过青石板,带起细碎的尘粒,显露出内心的慌乱。
走到宫道拐角,刘达、吴安追上来:“大人,萧栎太嚣张了,竟敢提大同卫的事!” 石崇停下脚步,压低声音:“慌什么!他没证据,不过是猜的!” 话虽如此,他却下意识摸了摸袖中 —— 那里藏着一封未送出的密信,是写给大同卫旧党的,让他们 “暂缓制造事端”,如今被萧栎一提,他怕玄夜卫已盯上那边,便对吴安道:“你立刻去大同卫,让旧党先蛰伏,别再动!” 吴安应声而去。
石崇又对刘达道:“你去查内务府老总管,看看他最近给萧栎送了什么‘礼仪册子’,若能找到‘私通’的证据,咱们还有机会!” 刘达犹豫:“玄夜卫盯得紧,怕是不好查……” 石崇瞪了他一眼:“怕什么!玄夜卫要管的事多着呢,只要你小心,定能查到!” 刘达不敢再反驳,只能点头应下。
石崇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,拳头攥得发白 —— 他不甘心,若不能拉拢或构陷萧栎,旧党就没机会借宗室之力动摇帝权,可他没察觉,自己的每一步安排,都已被玄夜卫的探子看在眼里。
萧栎回到外邸,刚解下玉带,管家便迎上来:“郡王,玄夜卫周显大人派人送了封信,说‘近日府外或有异动,需多留意’。” 萧栎接过信,拆开一看,只有 “谨守,勿忧” 四字,是周显的笔迹。他心中了然 —— 这是萧桓通过周显传信,告知他 “玄夜卫已监控石崇,无需担心”。
他坐在书房的案前,将玉扣放在案上,对着玉扣复盘方才的应对:“提谢大人、周显大人,是借帝之重臣为盾;引宗室礼制,是借规矩为甲;问大同卫旧吏,是借玄夜卫的密报为刃 —— 还好没说错话。” 他想起石崇提到的 “镇刑司密信”,便对管家道:“你去内务府找老总管,问清楚‘成武年间的密信’是什么,若有相关记录,借来给我看看,切记要按规矩报备,不可私取。” 管家应声而去。
萧栎又拿起《宗室管理制度》草案,翻到 “宗室不得与特务机构私交” 条款,在旁批注 “需加‘镇刑司、诏狱署属吏不得私见宗室’”—— 他想将此次试探的教训,融入制度,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麻烦。
傍晚时分,管家回报:“老总管说,成武年间的密信是‘先帝陵寝祭祀的安排’,与郡王无关,已将副本送来,还说‘石崇近日查过这份密信,想来是想找茬’。” 萧栎接过副本,仔细翻看,确认无误后,锁入密匣 —— 他知道,石崇不会善罢甘休,自己必须更谨慎。
秦飞将赵平的监控记录整理成册,连同 “石崇派吴安去大同卫、刘达查内务府” 的后续动向,一并呈给周显。周显看完,即刻入宫,在御书房奏报萧桓:“陛下,石崇试探萧栎不成,又派吴安去大同卫令旧党蛰伏,刘达查内务府老总管,似欲寻‘私通’证据。”
萧桓正在批阅《边镇联防疏》,闻言放下笔,拿起监控记录,仔细看了萧栎应对的部分,嘴角露出一丝淡笑:“栎应对得好,既守了本分,又没激化矛盾。石崇倒是不死心,还想查内务府……” 他顿了顿,对周显道:“传旨,令内务府将成武年间所有密信都送内阁存档,不准任何人私查 —— 断了刘达的路。另外,令秦飞加强对大同卫旧党的监控,若吴安敢接触,即刻拿下。”
周显躬身应道:“臣遵旨!那石崇…… 要不要敲打一下?” 萧桓摇头:“暂时不用。他现在跳得越欢,暴露的越多,等他凑齐‘证据’,咱们再一并处置,让旧党无话可说。” 他拿起案上的玉扣(萧桓昨日留了一枚同款,与萧栎的成对),指尖摩挲着:“栎这边,你再派人传个话,让他安心,有朕在,没人能动他。”
周显退去后,萧桓将监控记录与《宗室管理制度》草案放在一起 —— 此次试探,让他更确定 “宗室需用制度保护,旧党需用证据清算”,这两件事,要同步推进。
次日早朝,萧桓果然下旨:“内务府成武年间密信,尽数送内阁存档,非诏不得私查;大同卫旧党余孽,着玄夜卫严加监控,敢有异动,立捕。” 旨意一出,刘达、吴安脸色惨白 —— 他们的计划刚开头就被断了,石崇坐在东列,也不敢再抬头,怕被萧桓盯上。
谢渊出列奏报边镇事务:“陛下,大同卫岳谦将军已加强防务,玄夜卫探子也已到位,瓦剌再无异动。另外,臣已令杨武整理‘边镇军属安置条例’,按《宗室管理制度》,不劳烦萧栎大人府中管家,由户部陈忠侍郎负责,合规有序。” 他特意提 “不劳烦萧栎”,是为了让萧栎彻底脱离事务,避免被石崇抓住 “私通外臣” 的把柄。
萧桓点头:“准奏。” 朝会结束后,张文找到王瑾:“陛下这是明着护萧栎,暗着压石崇,《宗室管理制度》怕是要尽快颁布了。” 王瑾道:“是啊,有了这次试探的教训,制度里更要加‘禁止特务机构属吏私见宗室’的条款,才能永绝后患。” 两人便一同去修订制度,将此次事件的教训融入其中。
石崇回到镇刑司,将自己关在书房,看着桌上的旧党名单,心中满是不甘 —— 他知道,自己离扳倒萧栎、重振旧党,越来越远了。而萧栎回到外邸,看着内阁送来的 “成武年间密信副本”,终于松了口气 —— 这场试探,他不仅躲过了,还为《宗室管理制度》的完善出了力,也让萧桓更信任他,这便是最好的结果。
片尾
《宗室管理制度》正式颁布,新增 “禁止镇刑司、诏狱署等特务机构属吏私见宗室”“内务府旧档非诏不得私查” 两条,皆源于石崇试探萧栎的教训。萧栎带头遵守,将府中管家调往先帝陵寝任职,彻底断绝与内务府的私交,只按制递 “宗室子弟言行册”。
石崇派去大同卫的吴安,刚到边境就被玄夜卫抓获,从其身上搜出密信,萧桓下旨将吴安定为 “旧党余孽通敌”,流放极北;刘达因 “私查内务府旧档”,被贬为地方驿丞,永不回京。石崇虽未被处置,却被萧桓削去 “镇刑司旧档管理权”,改由玄夜卫北司接管,势力大减。
边镇方面,谢渊、岳谦、秦云协同,完成 “宣府卫 — 大同卫” 联防体系,瓦剌遣使求和,归还掳走的大吴百姓,边镇迎来久违的安稳。户部刘焕、陈忠顺利完成军属安置,获萧桓赏赐 “忠勤” 匾额。
中立派张文因修订制度有功,被升为吏部尚书;林文升为礼部尚书,继续负责先帝陵寝祭祀与文书归档。朝堂上,旧党余孽或贬或流,忠良与中立派各司其职,宗室安分守己,天德朝的朝局,终于彻底摆脱复辟后的动荡,朝着中兴稳步前行。
萧栎偶尔会在宫宴上见到萧桓,两人目光相遇,萧栎会微微颔首,萧桓则会抬手示意,无需多言,却已明白彼此的分寸 —— 那枚玉扣,成了他们兄弟间最妥帖的默契,也成了天德朝 “帝权与宗室平衡” 的象征。
卷尾语
《大吴通鉴?史论》曰:“天德年石崇试探萧栎之役,实为天德朝‘旧党清算’与‘宗室制度化’之关键过渡。石崇以私语为刀,欲破宗室之盾,显旧党之狠;萧栎以本分为甲,借帝权为援,彰宗室之明;萧桓以默驭局,凭监控为眼,展帝王之智。三者交锋,非仅廊下数语之胜负,实为朝局风气之转向 —— 旧党自此渐衰,宗室自此有制,帝权自此愈固。”
奉天殿廊下的阴影早已散去,当年石崇与萧栎对话的青石板,如今已被朝靴磨得光滑;那枚见证试探的玉扣,供奉在萧栎府中祠堂,与《宗室管理制度》副本一同,成了天德朝 “以智破谋、以制安邦” 的见证。
这场试探告诉后世:朝堂之险,不在刀光剑影,而在话术机锋;帝王之治,不在雷霆之怒,而在未雨绸缪;宗室之安,不在权势高低,而在本分坚守。唯有君臣各守其位、各尽其职,以制度为纲,以信任为纽带,方能让江山永固,让盛世长存 —— 这便是天德朝留给后世最深的治道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