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章 念军上学了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东北谢文东》最新章节。

谢文东和彩霞看着儿子的背影,心里都暖暖的。彩霞说:“你看,孩子长大了,越来越懂事了。”

谢文东点点头,却还是有点担心。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,以后念军在学校,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刘老三他们会不会真的就此罢手?周先生能不能一直护着念军?念军的成长路上,还会遇到哪些困难?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这些问题像种子一样,在他心里扎下了根。他看着远处的学校,心里暗暗发誓,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,他都会保护好念军,让他能安安稳稳上学,能健康快乐地长大。

下午的时候,谢文东去互助组的仓库查看种子。刚走到仓库门口,就听见里面有人在说话。他仔细一听,是刘老三和另外几个没加入互助组的人。

“你说谢文东,凭啥他的儿子能上学?凭啥他能当模范?”刘老三的声音带着不满,“要不是他搞那个互助组,咱的地也不会被他管着,咱的麦子也不会比他少!”

“就是,我听说县工作组又要来看他了,还说要给他发奖状。他有啥了不起的,不就是会种个麦子吗?”另一个人的声音说。

“我看他儿子也长不了啥出息,有个打仗的爹,以后谁敢跟他来往?”刘老三又说。

谢文东站在门口,拳头紧紧攥着,指节都泛了白。仓库里的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,他不是气刘老三诋毁自己,是气他们连孩子都不放过——念军才七岁,刚踏进学堂,凭什么要被卷进这些成年人的恩怨里?

他深吸了两口气,压下心里的火,轻轻推开门。仓库里的人猛地回头,看见谢文东,刘老三的脸瞬间僵了,手里的粮袋“咚”地掉在地上,支支吾吾说不出话:“东……东子,你咋来了?”

谢文东没看他,径直走到堆种子的角落,拿起账本翻了翻,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:“我来核对种子数量,明天要给各组分下去。刘三叔,你们要是没事,就别在仓库里扎堆了,这里的种子都是互助组大伙的,碰坏了不好交代。”

刘老三身边的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,赶紧弯腰捡起草帽:“那啥,我们就是路过,这就走,这就走。”说完一溜烟跑了,只剩刘老三杵在原地,脸一阵红一阵白。

“东子,我……”刘老三想解释,却被谢文东打断。谢文东合上册本,抬眼看他,眼神里没有怒气,只有一种让人心虚的平静:“刘三叔,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。互助组刚办的时候,你说怕吃亏,不愿加入,我没劝你;后来麦子丰收,你说我们分得多,我也让满仓叔给你算了对比账,证明咱是按地亩和出工分的——这些我都能让着你,可念军是孩子,他没招你没惹你,你别把气撒在他身上。”

刘老三的头垂得更低,踢了踢地上的石子:“我……我就是随口说说,没真想跟孩子过不去。”

“随口说说也不行。”谢文东的声音提高了一点,“孩子的心像张白纸,你教他啥,他就信啥。你要是觉得我谢文东做得不对,你冲我来,别在背后教孩子说那些没良心的话。我以前打仗,是为了谁?不是为了让你们现在能安稳种地、能让孩子上学吗?”

这话像重锤砸在刘老三心上,他猛地抬头,眼里闪过一丝愧疚。他想起十几年前,鬼子来村里抢粮,是谢文东带着几个后生跟鬼子拼命,才把粮车截下来。那时候的谢文东,胳膊上还中了枪,流着血还在喊“别让鬼子把粮抢走”。

“我……我知道了。”刘老三的声音低了下去,“以后我不跟孩子说那些了,也不让他们跟念军闹别扭。”说完,他拿起粮袋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谢文东站在仓库里,看着他的背影,轻轻叹了口气。他知道,刘老三心里的疙瘩没那么容易解开,但至少今天,他把话说开了,念军在学校能少点麻烦。

傍晚的时候,念军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,手里还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,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“谢念军”三个字。“爹!娘!你们看!先生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了!”他跑到炕边,把纸递给谢文东,眼里闪着光。

谢文东接过纸,仔细看着,虽然笔画歪歪扭扭,却写得很认真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,连笔都没摸过,直到在部队里,班长教他写自己的名字,他练了半个月才写像样。现在,他的儿子才上学一天,就能写出自己的名字,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。

“念军真厉害,比爹小时候强多了。”谢文东把纸叠好,放进自己的口袋里,“以后每天都写一遍,等你写得好看了,爹给你买新铅笔。”

“真的?”念军眼睛一亮,“那我明天就写十遍!”

彩霞端着饭菜走进来,笑着说:“别光想着写字,先吃饭。今天我给你煮了鸡蛋,补补脑子。”她把一个剥好的鸡蛋递给念军,又给谢文东盛了一碗小米粥,“下午周先生托人带话,说念军在学校表现好,还帮同学捡了铅笔,先生夸他懂事。”

“是吗?”谢文东看着念军,“念军,你跟上午吵架的同学和好了?”

念军点点头,嘴里塞着鸡蛋,含糊地说:“和好了,我们还一起玩了捉迷藏。他们说,以后再也不说爹的坏话了,还说要跟我一起学认字。”

谢文东和彩霞对视一眼,都笑了。晚饭吃得很热闹,念军一直在说学校里的事,说先生教了他唱歌,说同桌的女生有个花书包,说得津津有味。谢文东和彩霞听着,偶尔插两句话,心里满是欣慰。

晚上,念军睡着了,彩霞坐在煤油灯旁缝衣服,谢文东坐在旁边,翻看着白天的账本。突然,彩霞开口说:“东子,下午我去村口洗衣裳,听见李大嫂和赵二婶她们唠嗑,说刘老三的媳妇去周先生家了,给先生送了一篮子鸡蛋,还跟先生道歉,说以前是她们不对,不该教孩子说坏话。”

谢文东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没想到刘老三还真听进去了。这样也好,以后念军在学校,能安心上学了。”

“可我还是有点担心。”彩霞放下针线,看着谢文东,“刘老三他们虽然现在不闹了,可要是以后互助组再出点啥好事,他们会不会又眼红,又找念军的麻烦?”

谢文东放下账本,握住她的手:“别担心,有我在呢。不管他们怎么闹,我都不会让他们伤害到念军。再说,互助组的日子越过越好,他们看着眼红,说不定以后还会主动加入呢。”

彩霞点点头,靠在谢文东的肩上:“希望如此吧。我这辈子没啥心愿,就想让你平平安安,让念军能好好上学,将来做个有文化的人,别像我们一样,一辈子跟土疙瘩打交道。”

“会的。”谢文东轻轻拍着她的背,“念军肯定会有出息的,等他长大了,说不定还能去城里上大学,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”

夜深了,煤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身影,温馨又安静。窗外的风轻轻吹着,带着早春的寒意,却吹不散屋里的暖意。

接下来的几天,念军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学校,回来就跟谢文东和彩霞说学校里的事,有时候还会背先生教的诗,虽然背得磕磕绊绊,却很认真。村里的人也渐渐改变了对谢文东的看法,以前那些说闲话的人,见了谢文东也会主动打招呼,有的还问互助组下次分种子的时候,能不能带上他们。

这天下午,谢文东正在地里查看麦苗,周先生突然找了过来。周先生手里拿着一张纸,笑着说:“谢同志,好消息!县里要举办小学生识字比赛,每个村选一个学生参加,我想让念军去试试。”

谢文东又惊又喜:“真的?念军能行吗?他才上学没几天。”

“怎么不行?”周先生笑着说,“念军聪明,学得快,这几天认的字比别的孩子都多,还写得认真。只要再好好准备准备,肯定能拿个好名次。”

谢文东心里很高兴,他想了想,说:“那太好了!我回去跟彩霞说,让她好好帮念军准备。要是念军能拿奖,不仅他高兴,咱村也光荣。”

周先生点点头:“是啊,这不仅是念军的事,也是咱村的事。我已经跟其他老师商量好了,每天下午放学后,我给念军补补课,教他多认几个字,多背几首诗。”

谢文东感激地说:“周先生,真是太谢谢你了。念军能遇到你这么好的先生,是他的福气。”

“不用谢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周先生说,“念军是个好苗子,我得好好教他,不能耽误了他。”

两人又聊了一会儿,周先生才离开。谢文东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满是感激。他觉得,念军能遇到这么好的先生,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上学,都是以前那些弟兄用命换来的。他一定要让念军好好读书,不辜负那些弟兄的牺牲,不辜负周先生的期望。

晚上,谢文东把县里要举办识字比赛的事跟彩霞和念军说了。念军高兴得跳了起来,抱着谢文东的脖子说:“爹!我要去比赛!我要拿第一名!”

彩霞也很高兴,赶紧说:“那我明天就去镇上给你买新本子和新铅笔,你可得好好跟先生学,别辜负了先生和你爹的期望。”

“我知道!”念军用力点点头,“我每天都要学两个时辰,肯定能拿第一名!”

接下来的日子,念军每天放学后,都去周先生家补课,回来还跟谢文东和彩霞背诗、认生字。谢文东只要有空,就会陪着他,帮他纠正发音,彩霞则会给他煮好吃的,补补身子。互助组的人知道了,也都很支持,李二柱还说,要是念军拿了奖,他就给念军买糖吃,王满仓则说,要让念军在比赛的时候,好好给咱村争光。

转眼到了比赛的日子,谢文东特意跟互助组的人请了假,要送念军去县里。早上,彩霞给念军穿上了新做的蓝布褂子,梳了个整齐的小分头,还给他带了两个煮鸡蛋和一个白面馒头。念军背着新书包,里面装着周先生给他准备的识字卡片,兴奋得睡不着觉,天不亮就起来了。

“念军,别紧张,到了县里,就跟在学校一样,好好发挥就行。”谢文东蹲下身,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,“不管能不能拿奖,爹都为你骄傲。”

“我不紧张!”念军挺起小胸脯,“先生说了,我肯定能拿奖,我要给爹、娘和先生争光!”

谢文东笑了,背起念军,往村口走去。刚到村口,就看见周先生、王满仓、李大嫂和赵二婶他们都在等着。王满仓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,递给谢文东:“东子,这里面是大伙凑的几块钱,你带着,要是在县里饿了,就给念军买点吃的。念军,到了县里要好好比,别给咱村丢脸!”

李大嫂也说:“念军,要是拿了奖,回来婶子给你做花衣裳!”

念军看着大伙,用力点点头:“谢谢大叔大婶!我肯定能拿奖!”

周先生拍了拍念军的头:“别骄傲,到了考场要认真看题,别慌。我已经跟县里的老师打过招呼了,他们会照顾你的。”

“谢谢先生!”念军说。

众人又叮嘱了几句,谢文东才背着念军,跟周先生一起往县里走。路上,念军趴在谢文东的背上,小声问:“爹,县里的学校是不是比咱村的大?是不是有很多学生?”

“是啊,县里的学校很大,有很多教室,还有很多学生。”谢文东说,“等你比赛完了,爹带你去县里的学校看看,让你见识见识。”

“真的?”念军眼睛一亮,“那我更要拿第一名了!”

谢文东笑了,心里却有点隐隐的担心。他不知道,念军到了县里,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?会不会因为县里的学生都很优秀,而失去信心?还有,这次比赛,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?

这些问题像石头一样,压在他的心上。他看着前方的路,心里暗暗祈祷,希望念军能顺利比赛,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,拿个好名次。

走了两个多小时,终于到了县里。县里的学校果然很大,门口挂着“县第一小学”的牌子,里面有很多穿着整齐的学生,来来往往,很是热闹。周先生带着他们找到了考场,跟监考老师打了招呼,然后对念军说:“念军,进去吧,别紧张,好好考。”

念军点点头,背着书包,走进了考场。谢文东和周先生站在考场外,心里都很紧张。谢文东不停地往考场里看,希望能看到念军的身影,却什么也看不到。

“谢同志,别担心,念军很聪明,肯定能考好。”周先生安慰他说。

“我知道,可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。”谢文东说,“这是他第一次来县里,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比赛,我怕他不适应。”

两人站在考场外,聊了一会儿念军的学习情况,不知不觉就到了考试结束的时间。考场的门一开,学生们纷纷走了出来,念军也跟着走了出来,脸上带着笑容。

“念军,考得怎么样?”谢文东赶紧迎上去,抱起他。

“爹!我都会!”念军兴奋地说,“先生教我的字我都认出来了,诗也背下来了,监考老师还夸我写得好呢!”

谢文东和周先生都笑了,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。

从县里回来的路上,念军一直在说考试的事,说县里的老师很和蔼,说同桌的学生跟他一起讨论题目,说得津津有味。谢文东听着,心里满是欣慰。他觉得,念军这次肯定能拿奖,肯定能给咱村争光。

可他不知道,在他们回来的路上,刘老三正在跟村里的几个人商量着什么。刘老三手里拿着一张纸,脸上带着奇怪的笑容,对那几个人说:“你们看,这是我托人从县里拿来的,上面写着这次识字比赛的评委名单。我听说,其中一个评委是我的远房亲戚,只要咱跟他打个招呼,念军就算考得再好,也拿不了奖……”

那几个人听了,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,纷纷说:“还是刘三叔有办法!让谢文东再出风头,这次一定要让他失望!”

刘老三把纸叠好,放进怀里,眼里闪过一丝阴狠:“谢文东,你不是想让你儿子拿奖吗?我偏不让你如愿!我倒要看看,你儿子拿不了奖,你还有啥脸面在村里待着!”

而此刻的谢文东,还不知道刘老三的阴谋,还在跟念军商量着,要是拿了奖,该怎么庆祝。他不知道,一场针对念军的阴谋,正在悄悄酝酿。念军能不能顺利拿到奖?刘老三的阴谋会不会得逞?念军的成长路上,还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?

这些疑问,像一团迷雾,笼罩在谢文东的心头。他看着身边兴奋的儿子,心里暗暗发誓,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,他都会保护好念军,让他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,让他能在成长的路上,少一些坎坷,多一些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