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3章 北燕镇东大将军郭生:拿错了开城门剧本的爆笑职场翻车记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笑谈两晋南北朝:三百年乱炖一锅》最新章节。

序幕:北燕亡国前夕的开门将军

话说公元436年,农历四月,北燕帝国的都城和龙城(今辽宁朝阳),气氛比东北的倒春寒还冷。城门,那扇象征着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大门,在一种诡异的气氛中,“吱吱嘎嘎”地……开了!

开门者何人?正是北燕朝廷的重量级人物——陈留公、镇东大将军郭生。他站在门洞里,内心戏比宫斗剧还复杂,眼神死死盯着城外——那里,北魏平东将军娥清率领的大军,盔甲在阳光下闪着不怀好意的寒光,活像一群等着吃席的钢铁巨兽。

郭生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:“老板(冯弘)疯了,非要带着全公司(都城百姓)集体跳槽去高句丽那破地方!员工们(百姓)都怕得要死,这不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吗?我老郭今儿豁出去了,开门迎新东家(北魏)!咱好歹都是华夏圈的公司,企业文化相近,总比去那棒子……哦不,高句丽小作坊被压榨强吧?”

他压低嗓子,颇有几分悲壮地低吼:“开门!迎客!”

城外的北魏军阵中,主将娥清眯着眼,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洞开的城门。他捅了捅旁边的副将、安西将军古弼:“老古,你瞅瞅,这姓郭的开门开得这么麻溜,比我家婆娘开柜子拿钱还痛快!该不会是冯弘那老小子设的‘仙人跳’吧?想骗咱进去包饺子?”

古弼捋着胡子,一脸“我早已看穿一切”的智者表情:“将军英明!咱们北伐这些年,啥套路没见过?空城计、诈降计、美人计……这八成又是个‘开门请君入瓮计’!稳住,别浪!看他还能整出啥幺蛾子!”

于是乎,魏军纹丝不动,原地吃瓜。城门口摆好POSE的郭生,瞬间尬在原地,额头冷汗直冒,心里一万匹草原神兽奔腾而过:“不是吧阿sir?简历都递了,面试官连门都不让进?怀疑我学历造假还是咋地?我老郭好歹也是北燕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、金牌高管啊!” 这位北燕开国元勋、“冯跋二十二功臣”之一的顶级“打工人”,精心策划的“跳槽”大戏,开场即遭遇史诗级冷场——新东家(北魏)无情拒收!

第一幕:冯跋时代的“金牌合伙人”

时光倒流二十多年。后燕末代天王慕容熙,是个比甲方爸爸还难伺候的暴君。冯跋、冯素弗兄弟俩一看,这公司没救了,果断带领骨干员工(包括郭生)发动“管理层收购”(MBO),成功创业,建立了新公司——北燕。

郭生在这场创业大潮中,绝对是冲锋陷阵的拼命三郎,凭着实打实的KPI(军功),迅速跻身董事会核心圈。新老板冯跋登基后,搞了个盛大的“IPO敲钟仪式”(登基大典),大封功臣。郭生喜提“镇东大将军”(相当于东部战区总司令)、“领右卫将军”(兼任首都卫戍区司令)、“陈留公”(顶级爵位,带分红那种)——妥妥的军界扛把子、京城安保总负责人,权力值爆表。

他和镇南大将军姚昭(南部战区司令)、吏部尚书马弗勤(人事总监兼组织部部长)组成了北燕军政界的“铁三角”,堪称公司的定海神针。那会儿的北燕,虽然规模比不上隔壁的北魏巨无霸,但胜在初创公司干劲足、氛围好。老板冯跋推行“轻徭薄赋、劝课农桑”的“惠民政策”,史书都夸“赋役省约,百姓乐之”,员工(百姓)满意度很高。郭生坐镇和龙城,每天打卡上班,巡城防务,批阅文件,简直是劳模典范。

有一次公司年会(朝会),冯老板指着郭生对大家伙儿说:“各位爱卿,咱们公司的总部安全,我可全权委托给陈留公了!” 郭生一听,赶紧起身行礼,台词无比标准:“老板放心!我老郭必定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(臣必效死力!)” 君臣相得的画面,和谐得能上企业宣传片。那时的郭生,绝对是人生赢家,职场巅峰。

第二幕:冯弘时代的“奇葩空降CEO”与地狱级副本

然而,好景不长。公元430年,冯老板(冯跋)因病“退休”(驾崩)。他弟弟冯弘,上演了一出极其血腥的“管理层夺权”大戏。这位新上任的CEO,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,竟然对自己亲哥哥的家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“团队优化”——血洗了冯跋的子孙后代上百口人!踩着亲人的尸骨,冯弘坐上了龙椅。

这下,作为前朝“金牌合伙人”的郭生,处境就变得极其尴尬且危险。新老板冯弘虽然表面上给他保留了原来的职位和头衔(毕竟郭生手握兵权),但私下里疯狂提拔自己的亲信班底,对老功臣们是“外示优崇,内实疏忌”(《晋书》记载冯弘“性猜忌”)。郭生每天上朝,都感觉后脖颈子凉飕飕的,总觉得新老板看自己的眼神,像是在看一个即将被“末位淘汰”的老员工。

更要命的是新老板冯弘的“公司战略”和“外交政策”,简直是灾难级别的“神操作”!北边,北魏集团的霸道总裁拓跋焘(太武帝),一直对北燕这块“肥肉”虎视眈眈。冯弘的应对策略呢?就像在钢丝上蹦迪!一会儿低三下四地给北魏当“小弟”,又是称臣又是送钱(纳贡),一会儿又偷偷摸摸联系南边的刘宋集团(南朝宋),搞什么“远交近攻”。这种反复横跳、脚踩两条船的行为,彻底激怒了北魏这位“行业巨头”。

公元435年,北魏的“收购大军”气势汹汹地来了!冯弘的危机公关堪称“反面教材”:先是紧急呼叫高句丽集团,许诺“只要你们来帮忙,我把公司核心资产(王室成员)抵押给你们!”等高句丽的“援兵”(也可能是趁火打劫队)快到了,冯弘又反悔了:“哎呀,抵押资产这事儿风险太大,算了算了!” 高句丽王一听,气得当场掀了谈判桌:“玩我呢?撤!” 北魏一看机会来了,趁机发动猛攻,接连拿下白狼城等战略要地,兵锋直指北燕总部——龙城!

到了公元436年四月,北魏大军兵临城下,龙城危如累卵。冯弘CEO在生死存亡之际,祭出了他的终极大招——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:烧掉公司总部大楼(焚毁宫殿),带着全体员工(全城百姓),集体跳槽到高句丽集团去避难!

朝堂之上,当冯弘宣布这个“天才计划”时,一直隐忍的郭生终于爆发了!他“腾”地站起来,指着老板的鼻子(当然,可能只是心理活动)吼道:“陛下!使不得啊!员工们(百姓)怕搬家怕得要死(‘因民之惮迁’)!那高句丽什么德性您不知道?穷山恶水,管理混乱,员工过去就是当牛做马啊!这哪是跳槽,这是集体卖身啊!” 冯弘CEO此刻大概正沉浸在自己“壮士断腕”、“战略转移”的悲情剧本里,冷冷地瞥了郭生一眼:“陈留公多虑了,这都是权宜之计,顾全大局懂不懂?” 说罢,袖子一甩,散会!

第三幕:开城门的“跳槽事故”与“自主创业”的血色终章

郭生憋着一肚子火回到自己的“高管别墅”,越想越气,抄起案几上一个心爱的陶碗(摔青瓷太奢侈,不符合艰苦朴素的北燕国情),“哐当”一声摔得粉碎!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,此刻面临职业生涯最艰难的选择题。

选项A: 跟着奇葩老板冯弘,带着全公司员工跳槽到口碑极差、前途未卜的高句丽,眼睁睁看着大家沦为“异国奴工”?

选项B: ……

电光火石间,一个“天才”想法在郭生脑海中炸开:开门!迎接北魏大军入城! 他的逻辑链条无比清晰:北魏虽然也是竞争对手,但好歹是根正苗红的“华夏系”大公司,管理规范(相对而言),文化相通。总比去给高句丽那“地方小厂”当苦力强吧?这思路,就像现代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公司高管,在老板决定带着大家投奔一个名声狼藉的皮包公司时,愤而决定把公司资产(都城)直接卖给行业巨头,至少能保住员工基本福利?听起来似乎……有那么一丁点道理?

说干就干!四月的一个夜晚(具体哪天史书没写,反正黑灯瞎火好办事),郭生秘密召集心腹死士,下达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、也是最后一个命令:“开!西!门!”

沉重的城门在寂静的夜色中发出刺耳的“吱嘎”声,缓缓开启。郭生站在门洞里,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——百姓免于流离失所的曙光!北燕“体面终结”的曙光!自己作为“拯救者”被新东家重用的曙光!

然而,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!城外的北魏“面试官”娥清和古弼,不仅没进来,反而像见了鬼一样勒紧了缰绳!他们高度怀疑这是冯弘和郭生联手设下的“入职陷阱”——“想骗我们进去关门打狗?没门儿!”

郭生站在城门巨大的阴影里,内心的崩溃无法形容:“简历投了,门都给你敞开了,你们连面试机会都不给?怀疑我能力造假?质疑我忠诚度?” 眼看“跳槽”计划彻底泡汤,一股悲愤和孤注一掷的勇气涌上心头。既然“卖身”新东家不成,那就……“自主创业”! 他调转枪头,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老板冯弘:“兄弟们!跟我冲!拿下冯弘那个坑货!咱们自己干!”

皇宫前的广场,瞬间变成了修罗场。郭生率领着他的“创业团队”(叛军),与冯弘的“保安大队”(禁军)以及闻讯赶来的部分“公司元老”(其他将领)展开了血腥的厮杀。刀光剑影,喊杀震天,流矢像不要钱一样乱飞。

就在这混乱的战场上,一支不知从哪个角落射出的冷箭,带着死神的狞笑,“噗嗤”一声,精准命中了郭生的额头!《资治通鉴》用七个冰冷的字记载了这位“创业未半”的大将的结局:“流矢中郭生额,应弦而毙。” 他精心策划的“跳槽”加“创业”双重计划,最终以被甲方(历史)用箭矢写下“差评+封号”的惨烈方式,宣告彻底失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