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2章 北燕垂髫太子冯王仁:命运赌桌上的筹码人生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笑谈两晋南北朝:三百年乱炖一锅》最新章节。
序幕:处于漩涡中心的垂髫太子
公元432年,北燕都城和龙(今辽宁朝阳),一场关乎帝国未来的“抓周plus版”正在上演。主角不是别人,正是还在蹒跚学步、可能连“父皇”都叫不利索的冯王仁小朋友。他的父亲,刚刚通过不太光彩的“家庭内部重组”(干掉侄子上位)荣登大宝的昭成帝冯弘,正意气风发地宣布:册封慕容皇后所生的幼子冯王仁为太子!
大臣们看着被宽大朝服裹成个粽子、努力想站稳的小娃娃,内心估计万马奔腾:这……这就是帝国的未来?一个奶瓶可能比玉玺用得还熟练的主儿?朝堂上山呼“万岁”的声浪,直接把小太子吓得一个趔趄,差点现场表演“平地摔”。这场面,堪称十六国权力游戏里最荒诞不经的开篇——帝国的巨轮,就这样交到了一个连方向盘都摸不到的“幼龄船长”手中。而这位“船长”浑然不知,他短暂的“职业生涯”,将以一种极其黑色幽默的方式,把船直接开进了历史的漩涡中心,顺便还点了一把火。
第一幕:龙椅上的“吉祥物”与暴走的哥哥们
冯弘登基后,面临的头号难题不是外敌环伺,而是“家里那点事儿”。按剧本套路,原配夫人王氏生的长子冯崇,根正苗红,理应继承大统。可冯弘同志偏不按常理出牌,他此刻的心头好是慕容皇后——这位来自昔日强邻慕容燕国的贵女,自带强大的娘家亲友团(鲜卑慕容部势力)。枕边风一吹,加上巩固自身权力、拉拢慕容势力的需要,冯弘一拍大腿(也可能是龙案):“立嫡立长?老黄历啦!朕要立真爱结晶——王仁!”
诏书一下,朝堂炸锅。老臣们痛心疾首:“陛下!废长立幼,取祸之道啊!” 冯弘大手一挥:“你们懂啥?这叫优化皇室基因结构!” 最崩溃的当然是原“储君”冯崇。他带着两个同样郁闷的弟弟冯朗、冯邈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上演了一出“兄弟去哪儿”——目的地:北魏。那跑路的速度,估计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包。
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看到主动送上门来的北燕前太子三兄弟,乐得差点从龙椅上蹦起来:“哎哟喂!买一赠二,还是带导航的!欢迎欢迎!” 立刻大手一挥,封冯崇为辽西王,配兵马,给地盘,目标直指老家北燕。冯弘在朝堂上抱着新太子,可能还挺得意:“看!不稳定因素自动清除,多省心!” 他完全没意识到,自己用三岁儿子换来的“内部纯洁”,已经亲手为北燕的棺材板钉上了第一颗,也是最要命的钉子。冯崇三兄弟的投魏,如同在北魏的战争引擎里加满了高标号汽油,北燕的边境线从此再无宁日。
第二幕:史上最贵“人质谈判”引发的血案
时间一晃到了公元435年。北魏的铁骑在边境线上反复摩擦,冯弘在龙椅上坐得屁股发烫。咋办?古人智慧告诉我们:和亲!于是,冯弘咬咬牙,把年仅十四岁的女儿(史书虽未留名,但是后来戏份还挺足,本章不做过多介绍)精心打扮一番,塞进了前往北魏的豪华和亲马车队。送走闺女时,冯弘估计还抹了抹并不存在的眼泪,对大臣们说:“这叫舍不得闺女,套不着……呃……和平!”
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收到这份“厚礼”,龙颜大悦。美女照单全收,但转头就在回信中开启了“得寸进尺”模式:“老冯啊,你这诚意……还行吧。不过,光送个妹子来,份量差点意思。这样吧,把你那宝贝疙瘩太子冯王仁也送来我这儿‘留学深造’,咱们就真成好哥们儿了!”
消息传回北燕,朝廷瞬间变成了大型灾难现场。慕容皇后直接开启了“护崽狂暴模式”,抱着当时大约五岁左右、可能还在玩泥巴的冯王仁冲上朝堂,哭得梨花带雨(也可能是惊涛骇浪):“陛下!您忍心让咱们的心肝宝贝去那苦寒之地当‘留守儿童’吗?北魏那地方,听说连糖葫芦都没有啊!”(最后一句为艺术加工,但心疼之情是真的)。
冯弘看看爱妻哭红的双眼,再看看儿子天真(且懵懂)的小脸,再想想自己好不容易才立起来的太子,一股“父爱如山”的热血涌上心头。他猛地一拍大腿(龙案表示很受伤),豪气干云地宣布:“不送了!拓跋焘你个老小子想得美!朕宁可不要这江山,也绝不当那狠心的‘狼爸’!儿子,爹罩你!”
北魏使臣接到这个回复,估计气得鼻子都歪了,内心OS:“好家伙!你家太子是镶了金还是嵌了钻?比整个国家还金贵?” 使者愤然拂袖而去。冯弘的“父爱宣言”代价极其昂贵——它等于直接撕毁了和谈协议,给北魏送上了绝佳的战争借口。拓跋焘狞笑一声:“敬酒不吃吃罚酒?那就别怪哥不客气了!” 北魏大军如同开闸的洪水,汹涌澎湃地扑向北燕。冯王仁小朋友可能还在宫里无忧无虑地玩耍,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史上最昂贵的“人质谈判破裂按钮”。
第三幕:“五星级”流亡套餐?不,是豪华监狱观光团!
转眼到了公元436年,在北魏大军的持续“热情问候”下,北燕这艘破船终于要沉了。冯弘展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高光(或者说,最壮观的败家)时刻:跑路!而且是组团跑路!
他一把抱起心爱的太子冯王仁,带上后妃、宗室、百官,以及数万舍不得故土的百姓,上演了一场史诗级大迁徙——目标:东边邻居高句丽。临走前,冯弘同志还非常有“仪式感”地下令:放火!把和龙城的宫殿、仓库烧个精光!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我得不到的,谁也别想舒坦继承”。冲天的火光,成了北燕王朝最后的“谢幕烟花”。
高句丽长寿王高琏听说“龙城王”(冯弘自封的称号)带着大队人马来投奔,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。他满脸堆笑,热情洋溢地出城迎接:“哎呀呀!冯兄大驾光临,蓬荜生辉啊!快请快请,酒肉管够!” 安顿下来没几天,高琏就笑眯眯地对冯弘说:“冯兄啊,你看我这王宫,环境优雅,师资雄厚(纯属瞎编),最适合太子殿下这样的‘未来之星’成长了。不如让太子殿下搬过来,我亲自教导,保证成才!” 冯弘可能还沉浸在“流亡VIP”的错觉中,没反应过来。结果,小冯王仁就被一群“笑容可掬”的高句丽侍从“请”进了王宫深处。小太子可能还挺兴奋:“新家好大呀!这里是新东宫吗?” 侍从们一边点头称是,一边悄悄“咔嚓”锁上了宫门——史上最坑娃的“贵族寄宿学校”开学了!
高琏给冯弘安排的住处倒是挺“豪华”,但转头就把他的侍卫撤了个精光。冯弘某天想出门遛个弯,透透气,结果发现连院门都从外面锁上了!他这才恍然大悟:哪是什么“流亡贵族待遇”?分明是升级成了“五星级监狱终身会员”!更讽刺的是,高琏一边好吃好喝(可能也没多好)地“供着”冯家人,一边马不停蹄地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写“投名状”:“拓跋大哥您放一百个心!冯家这群不安定分子,小弟我帮您看得死死的!绝不给大哥添乱!” 可怜的小冯王仁,在高句丽王宫的“高级单间”里,玩着可能是从北燕带来的小玩具,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从一个“亡国太子”,变成了邻居家向强敌表忠心的“活体政治筹码”。
第四幕:生日变忌日——黑色幽默的终极篇章
在高句丽的豪华“牢房”里蹲了两年(436-438年),冯弘终于受不了了。这日子,跟坐牢有啥区别?他决定再次上演“胜利大逃亡”,这次的目标是南方的刘宋。他偷偷联络上刘宋朝廷,密谋举家南迁。某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,冯弘带着家人(可能也包括冯王仁,也可能计划后续接应),蹑手蹑脚,准备翻越那象征着自由的宫墙……
突然!墙头瞬间火把通明,亮如白昼!高琏带着全副武装的卫队,如同看喜剧般出现在墙头,脸上挂着“慈祥”的微笑:“哟!冯兄,大半夜的,带着全家这是要去哪儿‘夜游’啊?也不通知小弟一声,我好派兵‘护送’啊!”
最后的逃亡计划,卒。彻底暴露了。
高琏心里明镜似的:留着冯弘一家,就是留着个随时可能引爆、得罪北魏的定时炸弹。北魏那边催要“反贼”的压力估计也不小。为了向强大的邻居表明心迹,消除隐患,高琏做出了一个冷酷的决定:交“投名状”,而且要交个大的!
公元438年五月(农历),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。高句丽王宫传来旨意:请“龙城王”冯弘携太子冯王仁赴宴。小太子当时大约八岁左右,懵懂无知,听说要见父王,可能还挺高兴,蹦蹦跳跳地跟着去了。踏入宴会厅的一刹那,气氛骤变!没有歌舞升平,没有美味佳肴,只有刀斧手林立,寒光闪闪。高琏高高在上,举杯致辞,言语间充满了虚伪的惋惜和赤裸裸的杀意:“冯兄,王仁贤侄,今日盛宴,特为尔等……送行!” 话音刚落,武士的刀锋已如闪电般落下。
刀光闪过的那一瞬,史料没有记载冯王仁腰间是否还系着父亲曾经赐予的玉佩。这个生下来就被捧上太子宝座的孩子,甚至没来得及真正理解“权力”二字的分量,更从未坐稳过一天龙椅,就这样和他父亲、以及众多冯氏子孙(据说十余口)一起,成了高句丽向北魏献媚的政治牺牲品。他短暂的一生,在孩童最天真烂漫的年纪,以最残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。生日?忌日?在权力的绞肉机里,这界限早已模糊不清。
第五幕:荒诞史镜中的血色涟漪与命运岔路
冯王仁,这位只在人间停留了短短六、七年的北燕末代太子,用他极其短暂且被动的人生,精准地踩中了北燕灭亡路上的每一个关键雷区。
三岁立储: 引发宗室大地震,三位成年王子(冯崇、冯朗、冯邈)直接带“导航”投敌,为北魏灭燕送上神助攻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五岁拒质: 成为压垮北燕与北魏脆弱和平的最后一根稻草,直接点燃了北魏全面进攻的烽火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