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2章 颠倒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》最新章节。

七月的岭南,溽暑如蒸。花县城外,军帐绵延。

就在萧云骧与不列滇统帅格兰特谈判的同一时刻,这片被壕沟与营垒割裂的土地上,数万人的命运,正被闷热与恐惧缓缓蒸熬。

西军第六军叶芸来部第十八师,汇合第四军汪文焕派来的两个主力旅,近两万五千精锐,已将两万余绿营兵,死死围在方圆不过十余里的绝地。

包围圈,扎得铁桶一般。

军粮早已尽了。

当初联军行动,粮秣优先供给洋人,绿营存粮本就不多。

此刻,连骡马都快要杀光了。空瘪的米袋,与日渐稀疏的炊烟,比任何枪炮,更能摧垮人心。

恐惧像无声的暑气,浸透了每一座营帐。

说来近乎讽刺。正因绿营上下,自被围之初便为西军兵锋所慑,只知深沟高垒、一味死守,

这种怯懦,反倒使伤亡减少,成了不幸中的万幸。

可粮食,不会因怯战而变多。

相较于石头岗战场的惨烈搏杀,此间的绿营,更像是在沉默中,等待一场无可逃避的审判。

主帅穆克德讷的中军大帐内,一封由绿营俘虏带回的西军劝降信,静置紫檀案上。

信上条件,清晰明了:

只要放下武器,无条件投降,西军保证对所有绿营人员既往不咎,此诺亦包括旗人。

不仅人身安全得保,随身私财亦不受侵犯。

从士卒到将官,去留自便;

缺盘缠者,西军还可酌情,发放路费助其返乡。

这并非虚言。

几年来,西军于各次战役,放归的旗人俘虏已不在少数。

甚至有旗人在西军中,位居要职。

如西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精锐骑兵,主官多龙阿,便是出身瞒洲正白旗。

世人虽对萧云骧的用人理念,多有臧丕,但他对旗人,确无神国那般无差别屠灭的恶意。

绝境之中,以穆克德讷、昆寿为首的旗人高官,于“投降”二字,内心深处早已动摇。

顽抗,必死无疑。

投降而被放归,大不了北返京师。

朝廷对旗人向来优容,只要性命得保,回去后多方打点,未必会受严惩。

至多丢官去职,总好过曝尸荒野。

至于困苦潦倒的底层旗丁,可借此挣脱旗籍桎梏,得西王府分授田亩。

从此做个百姓,未尝不是一条出路。

穆克德讷与昆寿及几位心腹旗人协领,几番密议,很快达成共识。

于是,便有了今日晌午,这场召集全军高级将领的军帐会议。

七月的岭南午后,阳光炙烤大地,蒸腾起扭曲的热浪。

连寨墙上的旗帜,都似被抽去活力,无精打采地耷拉着。

为求一丝凉意,中军大帐的帐帘全然卷起,只余一层薄薄青纱,阻隔着循人味而来的蚊虫。

阳光透过青纱,变得柔和,在帐内的泥地上,筛下一片斑驳恍惚的光影。

帐内布置,犹带着主人往日对威仪的讲究。

紫檀木大案居于中央,案上除却砚台、笔架与一叠凌乱文书,别无长物。

案后那张太师椅,原本铺着的完整虎皮已被撤去,只露出黯旧的木色。

穆克德讷只着一件深蓝色暗纹绸缎便袍,未戴伞形缨帽,斑白的发辫,却梳理得异乎寻常地整齐。

他背着手,在案前有限的空间里,来回踱步。

粤省绿营提督昆寿,则坐在案旁一张梨花木靠背椅上,手捧一盏清茶,目光低垂,仿佛全部心神,都浸入了杯中那几片载沉载浮的茶叶。

几名瞒洲或汉八旗的协领、佐领,分散坐在帐内两侧,个个眼观鼻、鼻观心。

唯有偶尔飞快交错的眼神,透露出一种心照不宣的意味。

待沈棣辉、梁定海等数名绿营高级汉人将领,依次入帐,

按品级,在备好的锦墩或马扎上落座后,穆克德讷立刻停下了脚步。

他脸上堆起一种与往日威严迥异的、略显生硬的和蔼笑容,连声音都放软了几分:

“诸位都到了,坐,快请坐。这鬼天气,热煞人了。”

他转向帐外,

“来人,给诸位将军上凉茶。”

两名亲兵应声而入,端着茶水分送诸将。

见人已到齐,穆克德讷清了清嗓子,走到案前,亲手拿起那封已被他反复阅读的信,递到右手首位的沈棣辉手中,语气温和得近乎商量:

“沈参将,诸位,都先瞧瞧这个。”

“这是西……西军那边送来的信。是战是降,关乎我数万将士的身家性命,也牵扯在座诸位的生死前程,轻忽不得。”

“今日请大家来,就是想一起拿个主意,共商个稳妥的章程。”

沈棣辉接过信,目光沉静地逐字扫过,脸上看不出波澜,只有眉心几不可察地,微微一蹙。

信传到梁定海手中时,他看得极快,呼吸却骤然粗重起来,

捏着信纸边缘的手指,因用力而微微颤抖。

他身上的伤稍愈,纱布已撤,但动作间,仍能看出一丝僵滞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