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5章 是蠢不是坏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》最新章节。

“首先,是教育背景的影响。我们的传统教育,很多时候更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应试,而缺乏对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。”

“比如,很少有学校会专门开设逻辑课、批判性思维课,教学生如何清晰地思考和表达。所以,很多人虽然学历不低,但在这些基础的认知能力上,其实是有所欠缺的。”

“其次,是信息环境的变化。现在是碎片化信息时代,我们每天都在刷短视频、看短新闻、浏览各种社交动态。”

“这些信息形式往往不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加工,只需要被动接收和短暂的情绪反应。久而久之,大脑就习惯了这种浅层次的信息处理模式,一旦遇到需要深度分析和概括的复杂问题,就会显得力不从心。”

“最后,是思维惰性的积累。思考是一件很耗费能量的事情,所以大脑天生就有‘走捷径’的倾向。”

“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,总是被动接受信息,或者满足于一知半解,那么他的认知能力就会逐渐退化,就像长时间不锻炼的肌肉一样,会慢慢萎缩。”

陈默:(恍然大悟)

“原来是这样。听你这么一说,我感觉自己对那些人多了一些理解,少了一些怨气。但理解归理解,问题还是没解决啊。”

“总不能每次都让自己这么憋屈吧?所以,我之前跟小艾吐槽的时候就说,这种人,我们不是要原谅他,而是要远离他。老周,你觉得对吗?”

老周:(点了点头,语气肯定)

“你的这个想法,非常正确,而且很成熟。这不是一种惩罚,而是一种自我保护。”

“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,‘远离’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冷漠,但从现实角度出发,这是最高效、最能保护自己的方式。”

“为什么这么说呢?有三个原因。”

他又开始了条理清晰的分析。

“第一,沟通成本太高。就像你之前经历的,跟他们沟通一件简单的事,可能要花费正常沟通十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。”

“你需要反复澄清、不断引导、耐心梳理,才能勉强达成共识。而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这些宝贵的资源,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,而不是浪费在无休止的无效沟通上。”

“第二,情绪消耗严重。这种沟通往往伴随着误解、争执和挫败感。你会感到非常疲惫,不仅是身体上的,更是精神上的。”

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会严重影响你的情绪和心态,甚至可能让你对工作和生活都产生负面看法。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,也应该主动远离这种消耗。”

“第三,认知污染风险。这一点可能你平时没太注意,但影响其实很大。”

“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泡在模糊、混乱、缺乏逻辑的信息环境里,他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可能会受到影响。你的大脑需要花费额外的能量去处理和过滤这些‘认知噪音’,久而久之,你的思维清晰度和决策效率也会下降。”

“这就像你每天都要呼吸干净的空气一样,你的大脑也需要一个清晰、有序的认知环境。”

小艾:“没错没错!我之前就是因为跟那个客户沟通太多,感觉自己那段时间脑子都变慢了,做设计都没灵感了。后来我干脆把他的需求转给了另一个同事,自己眼不见心不烦,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!”

她深有体会地拍了下手。

陈默:“听你这么一说,我就更坚定了‘远离’的决心。但问题是,怎么‘远离’才比较得体呢?”

“总不能人家一开口,我就直接掉头走吧?尤其是在工作场合,有时候还真没法完全避开。”

这是我最头疼的问题。

老周:“你说得对,‘远离’并不意味着要撕破脸或者完全断绝联系,尤其是在工作中。它更多的是指建立一种健康的认知边界,学会优雅地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。”

“具体来说,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。”

“首先,学会识别信号。当一个人开始长篇大论却迟迟不进入主题,或者逻辑混乱、概念模糊时,你就要意识到,这可能是一次高成本的沟通。”

“这时,你就要在心里提前做好准备,启动‘边界保护模式’。”

“其次,掌握温和退出的技巧。当你发现沟通开始变得低效时,可以主动结束对话。”

“比如,你可以说:‘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,我们先到这里,我回去整理一份核心要点,明天发给你确认。’这样既表达了你的立场,又显得你很专业、很负责。”

“或者,你也可以直接转换话题:‘对了,关于XX事情,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……’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更具体、更简单的事情上。”

“再次,降低你的期待。对于认知能力不在同一水平的人,不要期待能和他们进行深入、高效的思想交流。”

“保持表面的礼貌和友好即可。把他们当成需要完成的任务,而不是可以交流的对象。这样,你就不会因为他们达不到你的预期而感到失望和愤怒。”

“最后,如果实在无法避开,比如是你的直属上司或者重要客户,那你就要学会管理他们的输入。”

“你可以主动提供一个清晰的沟通框架,比如提前发一份会议议程,或者用结构化的表格来提问,引导他们按照你的节奏和逻辑来沟通。”

“这虽然也需要花费一些精力,但比被动地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要好得多。”

陈默:(认真地听着,时不时点头)

“原来是这样,我之前就是太执着于要‘说服’他们或者‘纠正’他们,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。”

“现在想明白了,根本没必要。我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边界,保护好自己的精力就行。”

我感觉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,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

“老周,真的太谢谢你了。每次跟你聊完,感觉思路都清晰了一大截。”

老周:(笑了笑,摆了摆手)

“不用客气。能帮到你就好。其实,能意识到这个问题,并主动想办法解决,就说明你已经走在很多人前面了。”

“记住,保护好自己的认知精力,才能把它用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,比如你的家人、你的事业,还有你自己的成长。”

小艾:“好了好了,沉重的话题聊得差不多了!”

她举起酒杯,打断了我们的严肃讨论。

“为了庆祝陈默同学成功解惑,也为了我们三个难得的周末小聚,干一杯!”

“祝我们以后都能远离‘认知噪音’,只和同频的人聊天!”

我和老周相视一笑,也举起了酒杯。

“干杯!”

清脆的碰杯声在安静的酒馆里响起,伴随着窗外城市的霓虹,温暖而明亮。我看着眼前这两个懂我的朋友,心里充满了感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