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9章 壬字柒号,火签可验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》最新章节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与此同时,在北岭方向,突然火光冲天。

原来是陈皓命人点燃了预先布置好的松脂塔群,形成了一道道烽燧般的火光。

远处观望的百姓,看到这景象,纷纷跪倒在地,以为是天降异象,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。

特使看到这景象,也有些惊疑不定,他勒住马,不敢贸然前进。

他隐隐感觉到,这其中,似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。

就在官军停滞之际,一匹快马冒雨疾驰入京。

骑士全身披挂蓑衣,像一只蛰伏在黑暗中的猎豹,马蹄翻飞,溅起漫天泥水。

他怀揣着一只其貌不扬的防水陶罐,罐口用油纸封得严严实实。

谁能想到,这罐中并非什么十万火急的军情文书,而是满满一罐北岭春茶?

茶叶之间,暗藏玄机——几张微型胶卷纸卷,卷曲成细小的圆柱,若不仔细分辨,简直与茶叶无异。

这小小纸卷之上,记录着“影子章”证据链的全部罪证。

送信人正是乔装改扮的刘推官。

他早已洗去官袍的痕迹,成了一名风尘仆仆的茶商,混迹于茫茫人海之中,任谁也无法将他与曾经的县佐官联系起来。

与此同时,陈皓傲然立于高台之上,猎猎风声吹动着他的衣袍。

他凝望着远方冲天的火光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,轻声道:“他们以为一张所谓的密诏就能压住民意,却不知……真正的火签令,从来不在纸上,而在人心燃起的那一刹那。”

雨势渐歇,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,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山谷,如同神明挥舞的巨笔,在天地间划出一道夺目的光辉。

仿佛天地也为之动容,为这即将到来的变革,献上了一抹希望的色彩。

陈皓缓缓抬起头,望向京城的方向,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。

晨雾未散,京城西市茶行已人声鼎沸。一名蓑衣斗笠的“茶商”……

晨雾像一层薄纱,温柔地笼罩着整个京城。

西市茶行早已沸腾,吆喝声、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茶叶的香气,龙井的清香、普洱的醇厚、花茶的芬芳,混杂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市井画卷。

一个头戴斗笠、身披蓑衣的“茶商”默默地走进“荣源号”的门面。

雨水顺着蓑衣滴落,在地上汇成一小滩水渍。

他压低声音,将一个其貌不扬的陶罐递给掌柜的,说道:“劳烦掌柜的,这罐‘北岭春·贡焙头采’,是敬赵御史养病所备,务须亲手送达。”

荣源号的掌柜的一看这打扮,就知道是跑外地的茶商。

他常年在这西市混迹,眼力还是有的,这罐茶叶虽然看起来普通,但罐口封泥完整,隐隐透着一股上好的茶香,再加上这茶商的口音,他立刻想起这是王老板的旧识,不敢怠慢,连忙接过陶罐,赔笑道:“您放心,客官,我这就安排人送过去,保证误不了事。”

那“茶商”微微颔首,转身便消失在茶行旁的巷尾。

他摘下斗笠,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又棱角分明的脸庞,正是化名潜入京畿的刘推官。

他的眼神锐利,扫视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,确认没有可疑人物后,才快步离开。

这罐“北岭春”可不是普通的茶叶。

罐中的茶叶被分成了两层,中间夹着几张用蜂蜡仔细封存的微型胶卷纸卷。

这些纸卷被卷曲成细小的圆柱,混在茶叶中,若不仔细分辨,根本无法发现。

这正是刘推官精心设计的障眼法,为的就是确保这些重要的证据能够安全送达赵御史的手中。

城南赵府,一片萧瑟。

赵御史因为弹劾户部亏空,得罪了权贵,被贬斥闭门思过,心情郁闷,卧病在床。

往日里门庭若市的赵府,如今门可罗雀,只有几个忠心的老仆还在尽心尽力地伺候着。

仆役端着那罐茶叶走进赵御史的房间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老爷,荣源号送来一罐茶叶,说是北岭的什么‘贡焙头采’,说是给您养病用的。”

赵御史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,说道:“不见,不见,不见什么都不见,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见,什么茶也不想喝,咳咳咳。”他觉得自己真是世态炎凉,墙倒众人推。

仆役见状,不敢多言,正要退下,却突然听到赵御史虚弱的声音:“等等。”

他回头,看到赵御史不知何时已经坐了起来,正盯着那罐茶叶,目光炯炯。

“把那罐茶叶拿过来。”赵御史的声音虽然虚弱,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仆役连忙将茶叶罐递到赵御史手中。

赵御史接过茶罐,仔细端详着。

突然,他注意到罐身刻着一些极细小的篆文,若不仔细看,根本无法发现。

他凑近了仔细辨认,只见上面写着:“壬字柒号,火签可验。”

他的心猛地一跳。

“壬字柒号”是都察院内部用于紧急举证的暗记之一,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。

而“火签可验”更是暗示着,这罐茶叶里藏着重要的证据。

他猛然坐直了身体,顾不得身上的病痛,大声吩咐道:“快,取温水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