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朝野惊(1)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的父亲是曹操》最新章节。
弹指一挥间,十天就这样过去,根据曹昂的最高指示,一份针对南北两军增扩所需的奏疏,在经过曹昂审阅,仅对少数部分进行了修改,便正式以卫将军府的名义,递交到尚书台那里。
这份奏疏会引起何等风波,曹昂是不关心的,他只需将份内事做好即可,至于其他的不是他要考虑的。
在其位谋其政。
如果事事都需要他去考虑,那他就不是卫将军了,现阶段曹昂所需考虑的就一件事,如何在职权范围内,更有效的为曹操分忧,为曹氏争取更大利益!
在此等态势下,曹昂对他麾下驱使的文武,还有以陈宫、田丰、荀谌、许攸为首的幕僚体系是极满意的。
不管在整饬南北两军之事上,他们有多少担忧或顾虑,但是在专业层面,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。
那份递交到尚书台的奏疏便是最好明证。
服从性测试,在不经意间就展开了。
这针对的是陈宫、田丰、荀谌、许攸他们,此外针对的是周瑜、陆议、陆绩、顾雍、朱桓等扬州本土派,针对的是张昭、张纮等其他地域出身的。
来到了许都,思维、视角、方式等,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了,不能按着在襄阳的轨迹进行了。
人是随着环境而变的,任何人都不能逃过这一定律!!
许都,荀府。
“夫君,把药吃了吧。”
唐氏端着药碗,走进书房,看到在发呆的荀彧,她的心头满是心疼,这两年,自家夫君变化太大了。
作为夫妻,唐氏怎不知荀彧为何这样。
可她一个妇道人家,能做的太少了。
唐氏唯一能做的,就是多关心自家夫君。
“有劳夫人了。”
荀彧挤出笑容,对走来的唐氏说道。
“不行就告病休养吧。”
看着荀彧接过药碗,皱眉喝下煎煮的药,唐氏娥眉微蹙道:“夫君的病时好时坏,总不能就这样强撑着。”
“眼下还不是时候啊。”
荀彧忍着口中的苦味,将药碗放下,轻叹一声道:“等过些时日再说吧,尚书台这边还离不开我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唐氏欲言又止。
对于荀彧的处境,她是清楚的。
举步维艰!!
自曹操领兵南归以来,丞相府权势愈发增强,这使尚书台部分职权,被丞相府所辖诸曹分走。
而留给尚书台的,多是很难办的事情,特别是牵扯到中枢有司的,这基本上都是尚书台在出面解决。
自家夫君就是夹在这两者间的。
尽管她从没有听自家夫君抱怨过,但是她明显能看出来,自家夫君跟先前比起来,忧愁更多了。
“好啦,夫人不必挂念了。”
荀彧露出笑容,伸手握住唐氏的手,“恽儿、俣儿差人送来的书信,夫人都看了吧?”
“嗯,看了。”
唐氏点点头道:“他们在荆南一切都好,虽说环境是差了些,但荆南都督鲁子敬对他们是颇有照顾的。”
“是啊。”
荀彧有些感慨道:“算起来,恽儿也快及冠了,这日子过的真快啊,不知不觉间,我们的孩子也都能支撑起一片天了。”
见自家夫君答非所问,唐氏的心有些发颤。
其实她知道自家夫君为何这样。
这跟朝中局势,跟曹丞相其实都关系不大,毕竟自家夫君追求的是什么,唐氏是一清二楚的。
也是如此,从襄阳回归许都的曹昂,才是导致自家夫君有此变化的根本原因。
但是这些话,她能在心里去想,却不能讲出来。
无他,谁叫他们的孩子,是在曹昂麾下历练的,关键是曹昂对于他们的孩子,跟对待三族子弟是一视同仁的。
没有谁,因为曹氏、夏侯、丁家三族子弟关系更近,就做了厚此薄彼之事,曹昂自始至终都没有做过。
这点,在曹昂身边历练的诸多子弟,在过去写给家中的书信,他们的父亲母亲,还有长辈,都是能真切感受到的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曹昂快速崛起下,聚在其麾下的一批文武,跟着一起较快晋升与崛起,尽管在曹操这边,有不少人抱怨或生有不满,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使绊子,耍手段的原因所在。
因为他们明显能感受到一点。
他们的长公子,在为他们各自子侄铺路,要求严是一方面,但该进书院进修的进修,关键拜的还都是大儒名士,该去历练的,或在征东将军府,或在荆州牧府,或在其他地方,这基础打的之牢靠,是他们也都事先没有想到的。
而这次曹昂从襄阳回归许都,没有将他们一并带回许都,而是安排到了荆扬两州治下去历练。
曹昂是什么想法,他们看的很真切。
这既是要他们的子侄远离旋涡,毕竟许都是什么状况,没有比他们更清楚的了,又是在为他们的子侄出仕做准备。
一个现实的问题,即这批子弟想要入仕,就必须要举茂才或孝廉,只有把这个做好了,才能真正跻身仕途。
这要是叫他们来操作,免不了要耗费很多心思。
可这要曹昂来办,那就是一句话的事,别忘了,曹昂除了卫将军一职外,还兼领着荆州牧,更持节督荆扬两州军政。
每年在荆扬两州治下,是有一批茂才、孝廉名额的。
随着这批子弟通过考验,逐一及冠,都不用他们去考虑,曹昂就会为这批子弟解决入仕问题。
这起点就是不一样的。
更重要的一点,是这批子弟在解决入仕问题,解决人生大事后,如果是留在曹昂所节制荆扬两州治下,只要他们能在各自位置上发挥才能,做好本职,晋升必然比同龄人要快上许多。
有在地方丰富的治理经验,真到了荆州牧府,扬州刺史部担任一段时间的职务,这根基就彻底打牢了。
到时不管是在地方担任要职,亦或是到中枢有司任职,可以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了,甚至在这其中,还会有一批表现格外优异的,会在年岁不大下担起更重职责,这对他们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!!
‘长公子啊,您这招真是太高明了。’
联想到很多的荀彧,思绪定格在一人身上。
在他脑海里,浮现出曹昂的身影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