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0章 手笔(4)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的父亲是曹操》最新章节。

建安九年,七月初。

卫将军府是戒备森严,甲士列于将军府内外,一股难掩的肃杀之气弥漫此间,这引得不少人持续关注。

奉卫将军曹昂之令,所辖属吏齐聚将军府。

对很多人来说,今日之议定然是不简单的。

“拜见公子!”

“拜见君侯!”

曹昂端坐于主位,目光如炬扫过众人,心中是生出别样情绪来,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,这权力的魅力太大了。

这还只是卫将军,就已使如此多人齐聚,叫他们心悦诚服的追随自己,这要是在……

曹昂硬生生将念头给压住,现下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,对于那个位置,曹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!

“诸公,诸君无需多礼。”

曹昂撩了撩袍袖,伸手对堂下众人说道:“开始吧!”

“喏!”

在道道应诺声下,堂内众人纷纷作揖落座。

众人落座之际,十数人快步走进堂内,有布置舆图的,有发放文书的,他们各司其职的做着该做之事。

可聚于堂内的众人,有些却露出惊诧、错愕之色。

曹昂嘴角微微上扬,如炬目光定格在一人身上。

尽管所展舆图,是涉及许都内外驻防,汉宫禁卫分布,屯营分布等军事机密,但这似乎都没有曹昂看的那人有吸引力。

孙权目光低垂,整理着所展舆图。

‘城府深,忍耐强又如何,孙仲谋,我定要叫你今生都活在阴影之下!!’

曹昂撩了撩袍袖,目光从孙权身上挪开,看了眼坐于角落的周瑜、陆议、陆绩、顾雍等一行人。

这是他有意安排的。

天下何其大,需要用人的地方太多。

曹氏想要取缔刘氏,成为这天下共主,必然是要做一番丰功伟绩的,唯有这样才能增添曹氏底色底蕴。

而最为直接的方式,莫过于开疆拓土、平定乱世,这是曹氏今后要着重去抓的。

然开疆拓土易,治理江山难。

曹氏需要源源不断地才俊英杰,在所需的各个领域发挥其才智,夯筑坚实的治世之基!!

如此大背景下,出身士族、豪族的这批特殊人才,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由归顺,曹昂需要像熬鹰一般对待他们,要叫他们知晓底线在哪里,规矩是什么,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知道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。

‘说起来在这盘名曰天下的大棋中,于今下这局势,自己也成了吸引注意的‘棋子’了。’

联想到这些的曹昂,心底不由自主的生出感慨。

曹昂的思绪飘到一处。

过去的这段时日,这庙堂之上,许都内外有太多目光及注意力,都聚焦于自己这一方了。

奉旨统领南北两军。

表文武任要职。

这些举动无异于在平静湖面投石,激起千层浪。朝野上下暗流涌动,有人忌惮,有人观望,更有人试图借势而起。

可他们忘了,执棋者亦知自己为棋子,方能不被局势所噬。

因为在这一时期下,丞相府做了件极为隐秘却至关重要的事,但却没有人关注这件事。

一想到这里,曹昂就很想笑。

丞相府颁收田租令,不经中枢其他有司,直发冀荆两州牧府,兖豫两刺史部,令四州在治下试行该令,此为定额田租,而这还不是最狠的,最狠的,是藏在其中跟着一起试行的户调制。

这一令一制总结起来很简单,即规定田租每亩征粮四升,每户缴纳绢二匹、绵二斤,并且限制地方官员额外征发赋税。

汉室赋税制度是以田赋、算赋、口钱为主的,这构成了中枢财政的主要来源,而田赋是定率田租制,即按土地收成的一定比例征收,这在先前的确是较为合理的赋税制度,可随着时间推移,土地兼并愈演愈烈,豪强隐匿田产,实际赋税逐年转嫁于贫民,而官府征收愈发困难,致使国库日益空虚……这已不适用于今下了。

定额田租与户调制的推行,是具有重大意义的,尤其是在兴屯不断增扩下,无疑是有效减轻了底层群体压力,使掌握多数生产资料的少数特权群体,承担起相应的赋税义务。

特别是户调制的问世,标志着涉及人头税部分,从个人向户的根本转变,且从制钱转向征实物,这切实减轻了底层负担。

毕竟你生多生少,都由一户统纳,不再按人头摊派,这可以说是在变相鼓励生育,是恢复生产的有利举措。

人多了,种地所产不够一家吃穿用度,可以向官府申请租种民屯田啊,至于租金多少,一旦收田租令试行开来,就按该令来征收嘛。

这一系列的举措,使曹氏在地方所行诸策众规,涉及土地方面的,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闭环体系,既稳农耕之本,又抑豪强之势。

曹昂在知晓这些时,内心是很高兴的。

颁布这一令一制,与兴屯紧密结合起来,便能有效吸纳流民,充实屯田户口,增强编户齐民的可控性,这使‘中枢’具有持续性的可控赋税来源,进而强化对地方的掌控力。

关键是在这大背景下,还涉及到其他举措,如清查土地,核验户籍,整顿吏治,这无不指向了地方上的特权群体。

可以预见,这在之后必然会起风波及冲突,毕竟牵扯到了核心利益,对于既得利益群体来讲,他们如何能坐视所得被挤压呢?

不过对于这些曹昂却有着十足的信心。

只因曹操颁布试行的地域太巧妙了。

冀兖豫荆四州,是处于曹氏核心掌控区域,且多数是曹氏以强劲兵锋征服,这就使曹氏无惧那些反扑。

冀州,这是曹操所实领的,且在治下分驻大批精锐,冀州牧府真要试行新制,这期间谁要是敢反对的话,就等着来自曹氏精锐的铁血镇压吧。

兖州,曾经在曹氏麾下份量很重,可因为兖州之变的发生,导致兖州受损很严重,虽说在解决吕布后,曹操听从曹昂的劝说,没有杀陈宫,继而使兖州诸族顺势低头,但有汝颍一派压着,这影响力终究是不必从前了。

荆豫两州就更没什么好说的,曾经都是曹昂节制下的,关键是两州治下主要官员,除却颍川郡外,都被曹昂所表才俊担任要职,更别提荆豫两州治下,是驻有一定规模的精锐,真要是出些什么状况,是能第一时间出面解决的。

‘只希望因为该制的问世,地方上出现叛乱的会少一些。’

联想到这些的曹昂,眉头却微蹙起来,随着权势与地位的不断增长,曾经他熟知却不理解的事情,眼下却是都理解了。

在原有时间线上,建安九年看似没有多少大事发生,但是收田租令的颁布,却是带着极深远影响的。

对于一个国朝而言,没有什么比赋税制度更重要了。

可在这一年曹操却改变了汉室的赋税制度。

这对于汉室本身,还有治下的特权群体来讲,都是产生极深影响的。

在曹昂看来,如果该制能试行的很好,并逐步推行到曹氏所控诸州治下,在此期间不断改进与完善,那么属于汉室的底色,就不像先前那样纯粹了。

因为具有汉室特色的赋税制度不复存在了。

这还了得?!

‘还好此前举荐娄圭、严象、赵咨他们去丞相府为官了,不然如此重要的转折,就不能更全面的推行了。’

曹昂思绪感慨之下,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