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章 火熄了没关系,还有人在画图纸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唐:全能太子,李二直呼内行》最新章节。
一堂课结束了,孩子们齐声拍掌三下——那是《五感技典》规定的“学会确认礼”。
李承乾伫立良久,终转身离去,没有留下一句话。
回到长安的裴行俭,最近一直在奉命调查“六郎团”。
他潜入扬州据点,想要查出一些蛛丝马迹,却发现账册全由孩童执笔,条目清晰,出入分明,简直比那些老油条做得还要好!
他故意诘问一名十岁的少年:“你们真没见过太子?”
少年抬起头,眼神清澈:“没见过。但他写的‘火无私照’,我天天见。”
裴行俭心头剧震,他想起那些在田间地头,在作坊工坊,甚至在茶馆酒肆里流传的“童谣”,想起那些孩子们口口相传的“技术口诀”,他终于明白,自己面对的,不仅仅是一些“小孩子过家家”,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!
返京后,裴行俭焚毁了所有密探名单,只向皇帝呈报了一句话:“火种已散入万家灶台,扑不灭,也不必扑。”
冬至夜,长安突遭风雪断电,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。
万籁俱寂,仿佛整个世界都停止了运转。
就在这时,突然有孩童敲锣奔走,呼喊着:“启动备用图!”
片刻之后,各坊巷口亮起了一盏盏油灯,昏黄的光芒照亮了墙上新贴的防水图板——正是《极端应对白皮册》中的“雪夜应急篇”。
周哑子率领着聋匠队巡街,他们用锤击频率传递着信息,虽然听不见声音,但他们却能够通过敲击的节奏,准确地传递着每一个指令。
窦红线带着一队医护人员,为病患安装着“共振报警铃”,这种报警铃,可以通过震动来提醒患者,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,也能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。
黎明时分,城南一口老井边,几个孩子正用沈六郎设计的“人力提水机”打水,蒸汽袅袅升腾,像一束未熄的火。
水花飞溅,孩子们欢笑着,他们的脸上,充满了希望和活力。
而此刻,李承乾正坐在终南山的居所里,独自饮着酒。
窗外,积雪初融,滴滴答答地落在屋檐上。
他抬起头,看着远方,眼神深邃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一只信鸽落在窗台上,他取下信,看完后,只是轻轻一笑,将信纸扔进了火盆里。
纸张燃烧殆尽,只留下一缕青烟。
他缓缓起身,走到窗前,轻轻地关上了窗户。
春社将至,终南山居所外,雪水滴答,似有若无地敲打着李承乾的心房。
他小心翼翼地捧出最后一册手稿——《火政终论》,封皮泛黄,带着岁月的沉淀,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。
翻至末页,那行娟秀的小字映入眼帘:“最好的制度,是让人忘记谁制定了它。”李承乾默念着,嘴角勾起一丝欣慰的弧度。
是啊,他要的,从来都不是被铭记,而是这燎原之火,永世不熄。
合上书,他将这最后的寄托郑重放入匣中,埋于“五感碑林”最深处。
那里,埋葬着他的理想,也埋葬着一个时代的希望。
起身时,他无意间瞥见檐下多了一块新木牌,字迹稚嫩,歪歪扭扭地写着:“老师走了,但我们还在修。”一股暖流涌上心头
风过林梢,沙沙作响,像是无数双手,正轻轻拂去历史的灰烬,又像是某个远方的呼唤。
李承乾驻足凝望,久久不语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,打破了山间的宁静。
一个熟悉的身影气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,顾不得行礼,焦急地说道:“殿下,出事了……江淮那边……”
李承乾眉宇微蹙,眼中闪过一丝不安,沉声道:“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