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5章 高句丽灭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唐记:太子的逆风翻盘》最新章节。

打下了平壤城。

安行城十万守军,几乎是不攻而降。

人吃马嚼没有粮食,三天不到,安行城便自己开了城门投降。

这一仗接收的降兵都十数万人。

李承乾兴奋至极,这些可都是劳动力。

“父皇,这些降兵需要押回长安城接受审判,统一发配特区建设。”李承乾主动和李世民讨论这个问题。

生怕李世民一个大手一挥,把人全放了。

毕竟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,李世民总喜欢做这种善事,放了又怕人家造反。

李世民闻言,颔首道:“可以。”

经过这一次微服私访,李世民也看出来特区的好,缺少人建设,那就给人,反正这些都是俘虏。

很快,李承乾便开始对这些俘虏训话。

听话的回长安接受审判,情节严重的五年十年,情节轻的两三年,就能够将他们放回原籍。

高句丽士卒听后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。

李承乾可就不管这些了。

高句丽胜利的消息让李世民激动地三日都没有睡着,已经去信让长安那边派人过来了。

“太子,你说高句丽需不需要弄一个特区?”李世民私下找到李承乾询问道。

看到了特区的好处,李世民觉得这样也不错。

既不妨碍大唐如今的稳定,也能够让打下的高句丽慢慢的习惯大唐,最终与大唐融入。

而且特区发展未必比大唐差。

还能收取高额的赋税。

可李承乾却摇头道:“父皇,高句丽不同于突厥和吐谷浑,他们不是放牧民族,跟大唐一样是靠耕种而活,儿臣觉得没必要弄特区了吧?若是大唐周围全是特区,会让人有误解,而且朝臣也不会同意的。”

闻言的李世民蹙紧了眉。

好像也有几分道理。

“相信高句丽百姓会服从大唐的政令,也不需要让百姓们习惯,儿臣之前了解过高句丽,除了贵族的模式不同,其实大部分还是跟大唐相似的。”

“到时候鞑靼和韦室父皇是如何想的?”

忽然提到鞑靼和韦室,李世民便气不打一处来。

敢和高句丽联合起来攻打大唐,就不能轻易放过。

“此事回长安再定夺,这一次鞑靼和韦室若不给大唐一个交代,那就出兵伐之。”

李承乾一听,叹息了一声:“唉。”

“怎么了?”听李承乾叹气,李世民不解的蹙眉。

“父皇,要伐那就趁早,回长安城再派兵过来,这来来回回消耗粮草也不少。”李承乾无语的说道。

李世民一瞪眼:“那你什么意思?直接打过去?”

“不然呢?”李承乾一摊手。

难道打过去,还要下个战书吗?

李世民顿时犹豫起来了,直接打过去不是不行,只是......手上只有九万兵马,够吗?

而且还有一个月就要入冬了。

“可这眼下就要入冬了......”

李承乾很无语,对李世民道:“父皇,入冬确实冷,但我们入冬了,他们不一样入冬了吗?何况有雷霆炮,也不是让将士们拿着刀剑去砍。”

“何况......”他依依不舍的看了眼俘虏营:“这么多的俘虏,都是习惯了这样的寒冷,只要有足够过冬的棉服,打过去也不是不可以。”

顿时发现,大唐似乎真的,打仗限制太过了。

打东北,冬天不行,太冷了,没过冬的衣服。

打吐蕃,氧气不行,有什么瘴气传言。

李世民顺着视线往俘虏营看了眼:“你的意思是让高句丽这些俘虏替大唐打仗?”

“为什么不可以?”李承乾问道:“如今高句丽是大唐的土地,安抚高句丽百姓,肯定是需要免赋税什么的,不如就给他们一点好处,跟这些士卒说,只要愿意去给大唐打仗的,免除劳役之刑,然后免除家中三年赋税。”

“还不能打动他们吗?”

李世民眼前一亮,瞬间起身便走出了李承乾的帐篷。

立即召集了李靖等人议事。

此刻王泉悄悄的走进了李承乾的营帐问道:“太子殿下,陛下召集大臣议事,您不过去看看吗?”

“不去。”李承乾头也没抬的在写信,说道:“若是大军要攻打韦室和鞑靼的话,肯定缺是过冬的衣裳,这些年准备的羊毛,可以派上用场。”

说着,把写好的信装进了信封内,交给王泉道。

“立即派人将信送往长安,告诉马周,过冬的衣裳尽快送往高句丽,越快越好,越多越好,越厚越好。”

“喏。”王泉知道事情紧急,便立马去办了。

而这个时候,张阿难也是来叫李承乾去议事。

走进大帐。

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。

李靖直接问道:“太子殿下,若打鞑靼和韦室,这过冬的衣裳又该如何?”

“是啊,太子殿下,粮草问题,又如何解决?”柴绍也跟着问道。

就连长孙无忌也说道:“鞑靼和韦室在更北方,这寒冬又如何让将士们活下去呢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