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9章 巷战观摩(二)(1/1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在抗日卖军火》最新章节。
突然,右侧三楼窗口窜出两名 “敌军”,一名敌军端着一挺轻机枪对准队伍,另一名敌军端着步枪。不等先头班反应,城墙上的观摩士兵已发出低呼。
但魏德曼很快看到,斜后方一栋房屋的屋顶上,一名八路军狙击手早已架好狙击枪,“砰” 的一声轻响,演习子弹命中 “敌军” 机枪手的胸口,蓝色颜料瞬间炸开。
另一名 “敌军” 刚想接过机枪,狙击手的第二枪已精准命中头部,两名 “敌军” 应声倒地,机枪也从窗口滑落,重重砸在地面上。
“好枪法!” 魏德曼忍不住拍手。他注意到狙击手的射击角度极其刁钻,正好避开了前方的己方盾牌手,且两枪间隔不超过三秒,这种对时机和距离的把控,没有千百次的实战训练根本做不到。
参谋长在一旁淡淡补充:“巷战里的狙击手不是‘独行侠’,而是‘战术眼睛’。他的任务不仅是消灭敌人,更要为地面部队提供视野支援,刚才那处重机枪火力点,就是狙击手提前标记在战术地图上的,地面部队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。”
正说着,前方巷尾突然传来 “咚咚咚” 的模拟迫击炮声 —— 三发演习炮弹落在先头班前方五米处,扬起阵阵尘土。紧接着,巷口两侧的废弃商铺里涌出十余名 “敌军”,轻机枪、步枪的枪声密集响起,颜料弹打在盾牌上,留下一个个醒目的印记。
“是伏击!” 魏德曼的心一下子提起来。德军在列宁格勒巷战中,就常遭遇苏军的街巷伏击,一旦被牵制在狭窄区域,很容易陷入被动。但镜头里的先头班并未慌乱,班长立刻嘶吼道:“枪榴弹掩护!二组迂回!”
两名携带自动枪榴弹发射器的士兵迅速卧倒,将发射器架在盾牌手的肩旁,“通通通” 三声闷响,三枚演习枪榴弹拖着白色尾焰飞向商铺窗口。虽然没有爆炸,但弹体上的橙色颜料在窗口周围炸开,清晰标记出 “命中区域”。
趁着枪榴弹掩护的间隙,三名士兵绕到商铺后方,从后门突入,模拟枪声和 “缴械” 的喊声很快从商铺里传出。
可还没等先头班喘口气,远处突然传来低沉的轰鸣声 ——“敌军” 的迫击炮开始支援!一发炮弹落在巷中间,虽然没有破片,但巨大的声响和扬起的尘土,瞬间让整个演练场的氛围紧张起来。先头班班长立刻下令:“撤退至左侧掩体!火箭筒准备!”
一名扛着85式火箭筒的士兵快速卧倒,瞄准 “敌军” 火炮阵地的方向,“嘭” 的一声,演习火箭弹拖着橘色尾焰飞向目标区域。几秒钟后,观察哨传来 “命中” 的喊声,“敌军” 的火炮支援很快停了下来。
“这就是巷战的‘立体对抗’,” 参谋长指着远处的火炮阵地,“不仅要应对地面的敌人,还要防备空中和后方的火力支援。我们要求每个作战单元都得掌握‘多维度防御’战术,火箭筒手既要能打地面碉堡,也要能应对敌方的轻型火炮。”
魏德曼点点头,突然注意到队伍里的火焰喷射器手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,没有贸然上前。他刚想发问,就见前方一栋房屋的门窗突然紧闭,几名 “敌军” 在窗口架起轻机枪,形成新的火力点。
班长立刻挥手,火焰喷射器手迅速上前,对准门窗按下扳机 —— 没有真实火焰,却有橙色的烟雾从喷嘴喷出,模拟火焰喷射的效果。几秒钟后,房屋里传出 “投降” 的喊声,五名 “敌军” 举着白旗走出来,身上还沾着被烟雾熏染的痕迹。
“火焰喷射器在巷战里主要用来清剿封闭空间,” 贾建设适时凑过来解释,“但我们有严格规定,必须确认房屋内没有平民(模拟场景)才能使用,而且要控制喷射范围,避免引燃周边建筑,这既是战术要求,也是对生命的尊重。”
魏德曼心里一震。德军在列宁格勒巷战中也常用火焰喷射器,但大多是无差别攻击,很少考虑平民伤亡,而且德国人的火焰喷射机也极不可靠。而八路军的训练里,竟然把 “保护平民” 纳入了战术要求,这种对细节的把控,远比精良的装备更让他敬佩。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—— 一营的增援部队赶到了!二十余名士兵分成两组,一组从巷口左侧迂回,一组从右侧房屋的屋顶推进,很快与先头班会合。
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,“敌军” 的防线逐渐崩溃,剩余的 “敌军” 要么被 “歼灭”,要么举手投降。当一名八路军士兵在巷尾升起代表 “胜利” 的红旗时,城墙上的观摩士兵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演练结束的信号枪响时,魏德曼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全是汗,连呼吸都比平时急促。他放下望远镜,看着下方正在收拢队伍的八路军士兵,心里再也没有了最初的轻视,只剩下实打实的敬佩 。
这样的战术素养、这样的协同能力、这样的人文关怀,即便放在德军精锐部队里,也绝对是顶尖水准。很快魏德曼一行人就开始鼓起了掌,不一会儿参谋长和观摩的两个营官兵们也一起鼓起了掌。一直等了一分多钟才慢慢停了下来。
演练结束的掌声尚未完全消散,魏德曼便快步走到参谋长身边,眼神里满是未褪的兴奋与好奇。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薄汗,语气急切:“参谋长阁下,刚才巷战演练里,贵军的催泪弹、闪光弹还有那门 85 式火箭炮,实战效果远超我的预期。
不知能否让我们近距离看看这些装备的具体性能?我和我的随从们,都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实战参数。”
他的几名随从也纷纷附和,目光不时瞟向远处堆放的装备箱,显然对这些 “东方利器” 充满了探究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