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章 新世界的大门(二)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二十年前的你》最新章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日记:
.
2001年9月7日……星期五……晴
.
都说大学学习靠自学和自觉,可没想到是这么个自觉法:来了两日,我没见到过老师,不知道什么时候、在哪儿上课。每天待在宿舍,到饭点了去食堂吃饭。以前,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看课本会成为我排遣无聊的有效途径。
当然,除了看书,还可以去附近寝室串门,认识同学。我从小学到高中平时都说方言,只有朗读和在课上回答问题时用普通话,那有一种特殊的吟诵腔调。日常对话用普通话总感觉怪怪的,要捏着嗓子、收起说方言的情绪和气势,有一种“装”的感觉。人瞬间会温柔几分。方言里有些词在普通话里没有对应的词组,要换个同义词来说。有些字在说之前要反复斟酌是平舌、还是卷舌,是前鼻音、还是后鼻音,怎么念着顺口。斟酌来、斟酌去,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了。有些会说的,因为斟酌,反应慢了,也会失去了答话的气口。因此,社交对我来说成了件需要刻意避免的难事。我不会主动去别人寝室串门,别人来串门,我则尽量少开口,能用点头、微笑和肢体语言答复的绝不开口,能一个字解决的,绝不回答两个字。我被迫在别人眼中成了个内向、害羞的人,“嗯、啊、这、是”成了我口中的高频词。
我昨天带着江云萍跑完了所有的报名手续,又比另两位多了一夜的单独相处,于是我俩格外亲近些,相互成了目前最熟的“心腹”。江云萍是个开朗大方的人,串门、聊天不在话下。我只需带着耳朵听,便能从她口中得知同班其他女生的情况。晚上,江云萍告诉我辅导员和学生班主任来过,我没碰上。辅导员是干什么的?学生班主任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?我的问题她答不上来,只说她们来转了转,没说什么就走了。
关上灯,四个女生各自放下蚊帐,躺在床上,四台电扇呼呼地转着。走廊里开关门声此起彼伏,合着其他宿舍女生们嘈杂的说话和叫喊声,显得我们宿舍尤为安静。
“这些女人在做啥子嘛,精力真是旺盛啊!”江云萍抱怨了一句。
“是啊!她们都不困吗?”肖伟附和。
“不困也到熄灯的点儿了啊!”魏博雅说。
“哈哈,你们都没睡啊!要不我们也聊会?”江云萍笑着说。在她的主导下,513第一次夜谈会开启。这感觉很有趣。
“我说幺妹儿,你那么高的分为什么报我们专业啊?听说学林学、园林可不好找工作哦!”江云萍问我。我在四人里排行最末,她们都大我两三岁。
“我喜欢画画。”我答道。她不是第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了。因为我爸妈让我报的两个志愿没录取、因为我喜欢莳花弄草的生活、因为我之前不了解这专业的就业情况,甚至对这个专业都知之甚少……这些都是原因,但说起来太复杂了。我不知该怎么回答,便简化成这一句话。
我喜欢画画,喜欢设计也是真心的。当看到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里有素描、水彩、水粉时,我无比欣喜,有种草台班子终于要转正的欣慰。从小到大,无论是画漫画、国画、粉笔画、办黑板报,我都是凭着一腔喜爱,在课余时间自行模仿,从未接受过正规、系统的训练。模仿对象也无非是小学美术课本、少量的漫画书和一些偶尔搜罗到的画,例如姥姥让我临摹的国画册之类的。现在不仅有专业的老师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教学,对我来说画画还从不务正业的“旁门左道”摇身一变成了正经的专业学习。这种“篡位”正名的开心不知还有谁能懂。
“这个专业的分数线是多少啊?”肖伟问。
“应该是过了一本线就能上吧。”魏博雅说。
“嗯,我们那儿好像也是。”江云萍附和。
“啊?!要过一本线吗?我们那儿过二本线就可以。”肖伟吃惊道。
众人纷纷质疑:“这个学校不是一本吗?在你们那儿排在二本?一本二本不是全国统一的吗?”
“是学校还是专业是二本?”
“你们二本线多少分?”
“560。所以我564只是刚过了二本线。”肖伟说得诚恳,听不出炫耀的意思,但已经让我们另外三人啧啧感慨:“天啊,你们二本线比我们一本线还高!”
“你们山东不愧是高分大省!”
“还得是各省划分数线,可算是救了我一命!”
“那在你们省考试压力还挺大的。分不够高,难有出头之日啊!”
“是啊!我们高考压力大得要死。”肖伟说:“我男朋友上的武大在我们那是一本,所以我爸妈都觉得他的学校比我好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武大在哪儿都得是一本吧!你男朋友是武大的?”魏博雅好奇地问。
“你爸妈允许你高中就谈恋爱?”江云萍当了我的嘴替,问了我想问的问题。
肖伟有些不服气地说:“嗯。他是体育生,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,通过加分上的,实际考的分数还没我高。我俩初中就是同学,高中谈了三年。你看他人高马大的吧,其实比我还小些。我们两家是世交,爸爸是老战友又是同事,住在一个院儿里知根知底的,所以爸妈都很支持。我们一起考过来,相互有个照应,爸妈们也放心。”
“哎呦,你俩是典型的青梅竹马啊!”
……
真是同一个世界,不同的爸妈!大家艳羡这神仙爱情,又闲聊了几句。夜谈在渐渐没人搭茬后,不知不觉地结束了。
.
今天下午,江云萍给我带话说有男生找我。在这个学校,除了房明君,我不认识其他男生。以前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学校上学,不可能出现在此时此地。带着各种疑惑,我走出宿舍门。走廊里站着一个戴眼镜的斯文男生,他玉面修眉,三七分的刘海耷在眉峰,着淡淡的天青色T恤和一条洗得略略发白的牛仔裤。我不认识他。
“你是……”我疑心他找错了人。
“我叫程执,是你老乡。”他笑着自我介绍,熟悉的乡音如假包换。
“你怎么知道我住这儿?找我有什么事吗?”我倍感亲切,自动切换成方言与他对话,但仍保持着与陌生人的距离。
“我高你一届,昨天迎新的时候看了登记名单。大学有老乡会,学长学姐见学弟学妹也是传统。你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!我住在4栋,就是大食堂旁的红砖楼。”他微微一笑表明来意,两颗小虎牙拦不住地偷偷往外窜,腼腆的笑意里透着可爱和俏皮。我收起防备,被语言门槛禁锢了两天的聊天欲如猛虎出闸,如溃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。我与他大聊特聊起来。
程执和东霞是一个镇的,高中与苏小鹏同校,但不认识苏小鹏。能考进那个人人都羡慕的本地第一高中,说明成绩从小好到大。他说高考那几天拉肚子影响了成绩,才考到我们学校。这些信息无形中拉近了我俩的距离。他有个哥哥,大他两岁,爱打架不爱念书,在当地跟别人帮工。他很健谈,像原始部落中的“先知”,我这些天来的各种好奇和困惑找到了解答途径。
“教学大纲里分了必修课、选修课、公共课、专业课,那些我都不明白,让自己选课怎么选啊?”我诚心发问,眼里闪烁着懵懂无知。
“公共课是所有专业都可以上的基础课,专业课是跟各自专业有关的课。公共课和专业课都分必修和选修。必修不用管,按课表安排上就行了,选修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,重点是要把学分修满。”他条分缕析地解释给我听。
“我看书上写学分跟学时有关,学分越高的学时也越多。那万一学分不是正好合适怎么办?按兴趣爱好选,那不是同样专业的人,学的课会不一样?只看需求的话,我也不知道什么课对专业和就业是有用的,那怎么选?”前十几年,我的生活是接受安排,听从指挥。这突如其来的选课自由,让我一时无法适应,生怕犯错。
“是啊!大学的自主性一部分就体现在选课上。别说一个专业了,同宿舍的人上的课不同都很正常!”他耐心地讲解道:“学分算不到正合适的话,宁可多也不能少。因为学分少了会拿不到学位,多了没事,多学点没坏处。公共选修课一般是体育舞蹈、影视鉴赏这些的,看个人喜好。专业选修课就要看你的专业方向了。我们专业分植物和设计两个方向。我们学校作为农业院校,与工科院校相比,我们专业的优势是植物方向。但设计方向更侧重工科和规划,就业和工作环境会好一些。所以,各有利弊!选专业课的时候,最好自己要清楚自己的专业方向,按专业侧重来选课会更有的放矢。”
“那如果选的课之间上课时间冲突了怎么办?或者一直不知道自己想选的专业方向怎么办?”听完他的话,我越发觉得选择困难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