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 新世界的大门(一)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二十年前的你》最新章节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日记:

.

2001年9月5日……星期三……晴

.

我坐上最早一班客车往省城进发了,隔着窄窄的走道,那边坐着我的爸妈。

原计划是爸爸送我去学校,两个行李箱我们一人一个,他拎大的,我拖小的。因为妈妈嫌爸爸到学校注意不到各项生活细节,爸爸怕妈妈自己一个人在家想东想西瞎操心,于是一家人就齐齐整整地出发了。

我不是第一次去省城,但与此前探亲、看病不同,这次我将开启一段独立的、属于自己的新生活。车窗外杨树、田野、路旁刷着红白蓝大幅广告的两层楼私房飞速向后掠去,我的思绪跟着车头不断往前奔驰。

我真的是一个大学生了,我要离开这里了,我将来会找什么样的工作?看到怎样的风景?有何种人生?会和我生活的这里看到的那些不一样吗?肯定会不一样吧。可是好是坏呢?我将面对的是挑战还是困难?是机会还是陷阱?我还从未真正有过长期的集体生活。虽然高中时住过几天校,但那种蜻蜓点水似的“走过场”,让我从未真正融入宿舍女生们的生活。洗澡、洗衣服会像高中宿舍一样吗?我的室友们好相处吗?她们会有人前人后两幅面孔吗?……我的思绪忽远忽近,随空中的浮云浮想联翩。

省城真大!车从高速收费口出来不多久便看见一番市区景象,可走走停停,开了一个小时还没到客运站。这个车程比从我们县城到市中心还远。可省城除了大、车多、房子多,一路上也没看出什么厉害的地方。没有想象中的摩天大楼、高楼大厦,也没有电视里见过的那些标新立异、奇形怪状的雕塑建筑。路边有很多两三层或五六层楼的房子,和县城里的差不多:一楼分隔成各种小门面,楼上大多是蓝玻推拉窗,偶尔也有些茶色玻璃的,外墙上贴着白色瓷砖或马赛克。

进客运站前的一段路堵车堵了很久,到站时已经中午了。妈妈晕车晕得厉害,一下车就冲到个靠边的排水沟旁蹲着猛吐。我和爸爸把行李搬下车,计划着先出站找个地方坐着歇会,吃点干粮当午饭,休息好了再去找往学校开的公交车。我随身带的小包里叠着前几天在书店买的最新版交通地图,去往学校的公交车路线也早查清,烂熟于心:出客运站,往附近火车站的方向走到公交站,坐571路至终点。

等妈妈缓过来些,我们一家三口拖着箱子,背着大包小包走出客运站。在出站口不远处,农业大学入学报到的红色条幅赫然映入眼帘,条幅下放着张木桌,木桌旁站着坐着几个年轻人。我们抱着问路的心态上前咨询,一个男青年听说我是新生,便热情地上来抢我爸手上的箱子,说要带我们去坐车的地方。我们仨紧张得相互对望,嘴里说着“不用不用,不客气”,各自都把手里的箱子把手攥得死死的。

车站附近人多,人来人往,挤挤搡搡很费劲。推拉了一阵,男青年见抢不过,便转身在前面带路,让我们跟着他走。爸爸用眼神示意我看地图,我对了下路牌和方位,走的大约是往火车站去的方向,便朝爸爸点点头,快步跟上。男青年并没带我们去公交站,而是在火车站广场旁的一块空地停下来,旁边有同款入学报到红色条幅和木桌、几个青年和一些带着行李看似新生和学生家长的人。他告诉我们在这里等,会有专车送我们去学校,然后转身回了客运站。

我和爸妈面面相觑,一面暗笑把刚刚的男青年误会成了抢包党,一面提防着坐车会不会有什么蹊跷。

妈妈找了个坐在木桌后的女青年问:“不好意思啊,麻烦问一下:去农业大学是在这儿等车吗?”女青年笑着点点头。

妈妈又问:“大概要等多长时间?”

“一般是半个小时左右,要是堵车就不好说。前面一趟已经走了十来分钟了,估计下一趟还要二十分钟左右吧。”女青年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。

“那坐车,一个人,要多少钱?”妈妈开始憋塑料普通话,语速都变慢了。

“免费。”女青年笑着回答。

“啊?免费?不要钱吗?”妈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,语言体系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无序跳跃。我和爸爸也不相信会有“天上掉馅饼”这等好事,再次发问确认:“是学生一个人免费,还是都免费?”

“都免费!车是学校包的专车,专门用于接送报到的新生和家长们。”女青年耐心解释道。

爸妈向在一旁等车的家长们又求证一番后才彻底放心,找了个干净地方,铺开报纸坐下,拿出从家带的馒头、煮鸡蛋和西红柿喜笑颜开地吃起来,边吃边感慨:大学就是有格局,有免费的专车,待遇就是好……

饭毕不多时,一辆车头前摆着农业大学专车牌子的571路公交车驶入广场旁的辅路,等候的学生和家长们蜂拥而上。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爸妈坐在我后面一排。不知是公交车开敞、汽油味少,还是免费让妈妈心情愉悦,一路上她兴致高昂地跟爸爸分享窗外出现的街景,期待着即将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,念叨着这个学校的好,完全没有了之前晕车的症状。

车开了二十分钟后,窗外的建筑越来越低矮,越来越稀疏,妈妈的话也如窗外的房子一样越来越少。直到公交车从一大片湖中驶过,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湖水和随风摇曳的菡萏、芦苇,法国梧桐形成的绿色长廊拱卫着前路,蜿蜒伸展。窗外景色很美,车内语寂,只剩车头前引擎的呼啸和车窗玻璃不断敲击窗框的叮呤咣啷。

571路如方程式赛车般在法桐路上义无反顾地飞奔,妈妈在心里急切地想知道:还要往前开多远?还有多久到?这急切表现嘴上,是反复不停地念叨。我看过地图,学校名字出现在地图最下面边边上,那意味着不在繁华的市中心,便安心欣赏窗外斑驳的光影,等着自然抵达。

“到了到了!我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繁体的‘农学院’几个字,那像是个校门,刚刚开过了。”妈妈提醒我和爸爸准备下车。车却没有减速,仍在法桐路上飞驰,路边树林里掩映着若干房舍。几分钟后,车在校门前停了下来,车旁是熟悉的入学报到红色条幅和一排木桌,桌子前后有各院系的字牌和一些广告。

我找到自己的院系报名字、签到。一个个子瘦小的女生把入学指南递给我说:“你按这上面的要求到对应地方办入学、缴费的手续和领取生活用品。”她对着我的名字在表上查了查,又接着说:“你的宿舍在14栋513,你们可以先去宿舍把行李放了再去办手续。”她随即回头招呼了一声,一个大黑胖子便从法桐树后歪了出来。他看起来有三十岁上下,穿着变形的POLO衫和宽松的五分裤,脚上满是灰,趿拉着一双黑色人字拖。

大黑胖子热情地抢过爸爸手里的大皮箱,说带我们去14栋。有了前一次“抢箱子”的经验,爸爸适当客气了两回便松了手,转身接过我手里的拉杆箱,我则帮妈妈把装着干粮和他们换洗衣服的包背上。

大黑胖子拎着大皮箱走在前面,像个导游,自豪地介绍道:“我们学校是全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,有山有水有田。不知道你们来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块刻着繁体字的大石头,那是大校门,从那儿起就已经是学校的地界了。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二校门里面主要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区域。”

爸爸走在大黑胖子旁,他猜不透大黑胖子是老师还是学生,一面递烟,一面谨慎地问:“敢问您怎么称呼?”

“呵呵呵呵,别客气,您别客气!”大黑胖子笑着掩饰尴尬,把烟推了推,最终还是夹在了耳朵上,那张大黑脸底下略略显红:“我叫房明君,99级林学的。我只是长得比较着急,其实也就比您姑娘高两届。”他的回答让我和妈妈大跌眼镜,但出于礼貌,我们并未笑出声。

“在汽车站、火车站和校门口负责接待的都是学生,没有老师吗?”爸爸习惯性用提问的方式社交,不让话掉在地上冷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