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2章 内在的秩序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半夏花开半夏殇》最新章节。

女孩接过纸条,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,又抬头看了看高槿之。他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,依旧是那种带着距离感的平静,但眼神里没有不耐烦,也没有怜悯,只有一种近乎朴素的善意。

“谢谢……谢谢你,师傅。”女孩低声说,紧紧攥住了那张纸条。

高槿之点了点头:“自己小心。”

女孩下了车,身影消失在总站出口的方向。高槿之不知道她最终会去哪里,是否会打那个电话,是否会去那家便利店。他能做的,也只有这些了。完成交接,走出总站,夜风带着凉意。他深吸一口气,感觉胸腔里那份时常存在的沉闷,似乎被刚才那微不足道的插曲,吹开了一丝缝隙。

他忽然想起,很久以前,在他和许兮若感情还算稳定的时候,有一次他们晚上散步,也曾遇到一个在路边哭泣的女孩。当时许兮若立刻上前安慰,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那个女孩。他当时只是站在一旁,觉得许兮若太过热心,甚至有些多管闲事。现在想来,那份不加掩饰的同情和行动力,或许是许兮若身上他一直未能真正理解和珍视的部分。

而他自己,直到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过后,直到学会与自己的无力感共存后,才似乎触摸到了一点真正意义上的“同情”——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,而是基于共同脆弱性的、沉默的陪伴。

这个夜晚的小插曲,像一颗投入静水的小石子,在高槿之心中漾开的涟漪,久久未曾平息。

另一边,许兮若的单位接了一个重要的协查通报,她连续加了好几天班。周五晚上,终于告一段落,她拖着疲惫的身体,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了“一米阳光”附近。小店还亮着灯,柔和的暖光从玻璃门透出来。

她推门进去,风铃轻响。凯桥正在整理博古架,闻声回头,看到她眼下的青黑和满脸的倦容,微微愣了一下。

“刚下班?”他放下手中的东西,走向茶桌。

“嗯,工作刚忙完。”许兮若瘫坐在椅子上,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。

凯桥没多问,默默地给她泡了一杯安神的花茶,又拿出几样店里常备的、自己做的茶点,推到她面前。“先吃点东西,缓一缓。”

许兮若感激地笑了笑,捧着温热的茶杯,小口啜饮着。茶水的暖意和店里的宁静,让她紧绷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。她看着凯桥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,忽然有一种倾诉的欲望。不是关于高槿之,也不是关于过去的感情,而是关于此刻的疲惫,关于工作的压力,关于对未来的那一点点茫然。

她断断续续地说着,凯桥安静地听着,偶尔点点头,或者插一两句温和的建议。他没有试图给她任何解决方案,只是提供了一个倾听的耳朵和一个安全的空间。

“……有时候觉得,好像无论怎么选,前面都是一片迷雾。”许兮若最后轻声总结道,语气里带着深深的倦意。

凯桥看着她,目光沉静:“迷雾是常态,兮若。没有人能看清所有的路。重要的是,你还在走,没有停在原地。”他拿起桌上那块他经常把玩的、未经雕琢的原石,“就像它,在被切开之前,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。但它的价值,并不完全取决于内核是否完美,也在于它作为一块石头的整个历程,包括它承受过的压力,经历过的地质变迁。”

许兮若看着那块粗糙的石头,若有所思。

这时,凯桥的手机响了一下,他看了一眼,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,快速回了条消息。

许兮若捕捉到他脸上那转瞬即逝的、不同于平常那种包容性微笑的表情,带着一点私人的、真实的暖意。她心中微微一动,一个模糊的猜测浮上心头。是那个经常来店里、气质温婉的女孩子吗?她好像是个自由插画师,来过几次,和凯桥似乎很谈得来。

许兮若没有问出口。她看着凯桥,心里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释然和轻松。她曾经背负的对凯桥的愧疚,在这一刻,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的角落。她意识到,凯桥也在往前走,他拥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可能到来的幸福。她真诚地希望他能获得幸福,那种希望,清澈而毫无杂质。

“凯桥,”她放下茶杯,声音清晰而平静,“谢谢你。”

凯桥看向她,似乎明白了她这声谢谢里更深层的含义。他笑了笑,依旧是那种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和:“朋友之间,不说这些。”

从“一米阳光”出来,夜风带着初夏的微暖。许兮若走在回公寓的路上,脚步虽然依旧疲惫,心头却比来时轻松了许多。她不再去纠结于是否要与高槿之复合,或者未来的感情归宿在哪里。那些问题依然没有答案,但似乎不再那么紧迫地压迫着她。

她抬起头,看着城市被灯光映照得泛红的夜空,几颗稀疏的星星顽强地闪烁着微光。她想起了高槿之,那个她曾经深爱,也深深伤害过彼此的人。他们之间,横亘着太多的沉默、误解和已成定局的过去。那份“舍不得”,依然存在于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,但它不再是她生活的全部重心。

她不知道高槿之现在怎么样了,是否也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,同样在尝试着与自己和解,与过去共存。他们像两颗沿着不同轨道运行的行星,曾经猛烈相撞,留下满目疮痍,如今带着各自的伤痕和领悟,在浩瀚的时空里,继续着孤独的航程。或许此生再无交集,或许某一天会在某个街角偶然相遇。

但无论如何,许兮若知道,她必须,也正在学会,依靠自己的力量,在这片迷雾中,一步步走下去。她不再渴望被谁拯救,也不再试图去拯救谁。她开始尝试着,成为自己那艘小船,虽然摇晃,却依旧前行的船长。

而在城市的另一端,高槿之刚刚结束与陈医生的又一次咨询。他谈到了末班车上那个女孩,谈到了他当时那种平静的善意,也谈到了随之而来的、对过往的细微反思。

陈医生温和地看着他:“听起来,你开始能够将内在的觉察,延伸到与外部的连接中了。这是一种很好的迹象。”

高槿之沉默了片刻,点了点头。离开咨询室,他走在回家的路上。夜色温柔,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他不再去刻意感受那份“舍不得”是否存在,也不再试图去定义自己是否已经“痊愈”。他只是走着,感受着脚下的路,呼吸着夜晚的空气,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。

他回到公寓,打开灯,窗台上的茉莉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青翠。他走过去,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柔嫩的花瓣。然后,他走到书桌前,翻开了素描本新的一页。

这一次,他没有画任何具体的物象。他只是用铅笔,在纸面上涂抹着深浅不一的灰色调子,构建着一个模糊的、充满光影变化的空间。那空间里,似乎有道路的延伸,有灯光的晕染,有阴影的沉淀,也有不知来源的、微弱的反光。

线条依旧是粗粝的,不够娴熟,但笔触之间,却多了一种之前未曾有过的、沉静而充满可能性的力量。他就这样画着,沉浸在那个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、无声而丰富的世界里。

窗外的城市,依旧在它的天鹅绒帷幕下,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。而在这寂静的一隅,高槿之和他的画,许兮若和她的前行,凯桥和他的小店,都在以自己的方式,证明着生命在破碎之后,依然顽固地寻求着整合、理解与内在平静的、微光般的力量。

长夜漫漫,但黎明,总会以一种无人能预料的方式,悄然降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