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实习记者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官海浮沉: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》最新章节。

大四开学不久,系里传来一个消息:《南方时报》要来学校招聘实习记者。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,在中文系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“这是个好机会,”赵瑞龙在寝室里边擦皮鞋边说,“《南方时报》现在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,能去那里实习,对将来找工作很有帮助。”

陈默从书堆里抬起头:“我听说他们招人很严格,要经过三轮面试。”

我正在整理简历,闻言笑了笑:“试试看吧,就当积累经验。”

面试安排在学校的会议室。让我意外的是,沈清薇也来了。

“你也来应聘?”我有些惊讶。

她点点头:“我想试试新闻行业。”

面试官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,自我介绍叫李志强,是《南方时报》社会部的副主任。

“为什么想当记者?”他第一个问题就很直接。

我思考了一下:“我想记录这个时代真实的声音。”

沈清薇的回答更简洁:“用笔守护真相。”

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,赵瑞龙也来了。他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:“我认为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”

第一轮面试结束后,我们三人都进入了第二轮——实地采访测试。

题目是:在校内寻找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故事,写一篇800字的报道。

赵瑞龙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,采访学校改革的最新动向。

沈清薇选择去图书馆,写一篇关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。

而我,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后,来到了后勤处。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食堂的泔水桶里,每天都有大量被浪费的饭菜。

“同学,你有什么事?”后勤处长疑惑地看着我。

“我想写一篇关于校园粮食浪费的报道。”

处长的脸色顿时变了:“这个.....。这个没什么好写的吧?我们食堂一直提倡节约。”

但我已经看到了他桌上的一份报告:每天倒掉的剩饭剩菜,足够两百个学生吃一天。

采访完后勤处长,我又去采访了几个学生。大多数人都对浪费不以为然:“反正交了伙食费,吃不完倒掉很正常。”

只有一个大一的农村学生小声说:“看着那些被倒掉的饭菜,我就想起家里有时候还吃不饱。”

这篇报道我写得很用心,不仅写了浪费的现象,还算了笔经济账,更写了不同学生的态度。

交稿后的第三天,结果出来了。我和沈清薇被录用,赵瑞龙落选了。

“怎么可能?”赵瑞龙难以置信,“我采访的是校长啊!”

李志强副主任找他谈话:“你的文章写得很好,但过于官方了。记者需要的是平民视角。”

实习第一天,我和沈清薇被分到社会部。带我的老师姓王,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记者。

“小林,记者的第一课是什么?”王老师问我。

“真实?”

“不,”他摇摇头,“是良知。没有良知的记者,比刽子手更可怕。”

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查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。

坐着破旧的公交车,我们来到城乡结合部。这里的环境让我震惊:低矮的棚户区,泥泞的道路,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