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三国:汜水关奇谋,三国第一谋士》最新章节。

“既能追回田产,又可清除一批目无法纪的世家大族!”

“先生高见,正当如此!”

孙策眼中寒光闪烁,沉声道:

“守法的世家自有活路,违法的就该杀无赦!”

唯有周瑜暗自苦笑。

他终于明 ** 师为何特意要他旁听。

这几句杀气腾腾的话背后,不知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!

若世家配合便罢,若敢违抗,怕是要血流成河!

而他周氏一族,同样在清算之列!

想到此处,周瑜已打定主意:散会后立即修书家中,但凡有侵占田产者,必须即刻归还!

以秦鸣铁腕行事之风,若周氏不从,这把刀一个就要落在自家人头上!

虽心念电转,他仍当即表态:

“军师此计高妙,末将全力支持!”

“甚好!”

见周瑜应允,秦鸣含笑点头:

“连公瑾都无异议,可见此策可行。”

“除了一策外,这二条仍是对世家的约束之策!”

天下动荡,民不聊生,旧时课税之法已难再行!

"我军需革新赋税之制!"

此言一出,三人皆惊。

此乃又一惊天动地之举!

孙坚急问:

"不知先生有何高见?"

秦鸣淡然一笑:

"四字而已—地亩征税!"

未待众人回应,他便正色道:

"前朝以人丁收税,太平年间尚可,如今百姓流散,田地尽失!"

"若再征丁税,必使百姓沦为世族佃农,甚至卖身为奴!"

"世家得利,我军受损!"

"此非良策!"

"故我主张改以田亩计税!"

"有田者纳税,良田多征,薄田少征,荒田免征!"

"如此,无地流民可免赋税,世家纵有 ** 人丁,又岂能隐匿田亩?"

"纵使其兼并土地,亦难损我军根基!"

此策实为时势所迫。

新朝初立,多征丁税以复生产,待稳定后转征地税。

然汉末流民甚众,丁税反成祸患。

唯有地亩征税,方可制衡世家。

孙坚父子闻言大喜。

周瑜暗自叹息,此策一出,又有一批世家将遭重创!

他望向秦鸣,不禁摇头。

军师用计,历来雷霆万钧!

仅此二策,已令世家动弹不得!

思忖片刻,周瑜苦笑道:

"先生前两策皆制约世家,不知三策为何?"

孙坚父子亦急切相询:

"军师快说三策!"

秦鸣含笑答曰:

"公瑾所言不差,前二策为世家设限,这三策—"

"仍是制约世家!"

《江东屯田策》

孙坚帐中,秦军师正阐述三条方略:"前两策分别针对世家侵田与土地兼并,这三策专治豪强隐匿流民之弊——当广设民屯,收容无家可归的百姓!"

"民屯?"孙坚霍然起身,案几震响。孙策与周瑜对视一眼,俱见对方眼底惊色。

——原以为军师前两策已是雷霆手段,不料这三策竟要变革数百年的屯田旧制!

周瑜广袖微颤,急问道:"请军师详解此民屯之制。"孙氏父子亦前倾身躯,目光灼灼。

秦鸣轻叩沙盘:"其一,由我军出资垦荒,地权永属军中,严禁私相买卖;其二,流民仅得耕作之权,官牛者五五分成,私牛者三七分润;其三,每屯设校尉直辖。"他指尖划过江东地貌,"流民每增万人,我军粮仓便添千廪。更妙在——"突然扬眉一笑,"这些军田犹如虎符,任他哪家豪族,敢碰便是谋逆!"

周瑜手中羽扇坠地而不觉。此策看似治民,实乃强军根基!以军管代替豪强,既绝世家贪渎之路,又筑起永固粮道。恍惚间,他仿佛看见秦人耕战之制在江东重生——不,是更胜于蓝的新谋略!

"妙哉!"周瑜忽然整冠长揖,玉带当风而响,"军师此策,可定百年国运!"窗外恰有晨光破云,将沙盘上的屯田标记映得金光灿然。

“若依此计,流民可安,兵源可增!”

“确实!”

孙坚听罢不禁慨叹:

“方才子若提及屯田之策,我尚未领会深意,此刻方知此乃强兵富国之良方!”

“未料子若竟有这般经世之才,当世罕见。”

言谈间,他望向秦鸣的目光愈发惊叹。

这位军师当真了得,不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,更兼治国安邦之能,令人难以企及!

真乃宰辅之材!

这般思量间,孙坚未察觉自己心境已悄然转变。随着势力扩张,他正从纯粹的将帅,逐渐蜕变为逐鹿天下的雄主。

而对秦鸣的期许,亦从善战之将升格为佐政之才——这其间的差别,何止云泥。

可笑的是,这般变化他此刻浑然不觉,只琢磨着是否该让秦鸣兼领政务。

如此大才闲置军中,实在暴殄天物!

想到这里,他当即对秦鸣笑道:

“子若,此策既由你所创,待我军全取扬州后,便由你总领政务如何?”

谁知秦鸣连连摆手:

“使不得!主公此议万万不可!”

他苦笑道:

“献策容易施政难,这些新政皆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!”

“莫说我独力难支,纵有通天本领也分身乏术!”

他心知孙坚本是好意,但这等得罪人的差事岂肯接手?况且确如所言——太耗费心力!以他今时地位,何须以此证才?

“这...倒是为难了。”

孙坚皱眉沉吟:

“子若不愿担此任,我军中还有何人堪用?”

此刻他忽然发觉麾下另一短板:缺乏理政之才。

不过孙坚向来有个习惯:遇事不决,便问军师。

他转向秦鸣道:

“军师可有贤才举荐?”

“人选确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