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火器走私终现形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李氏霸业:全家定鼎新朝》最新章节。
李骁拆开密函,目光扫过“船底夹层,另有密舱”八字,当即下令工匠入水查验。船体龙骨中段有暗缝,以松脂封合,非火烤不能启。工匠取炭炉烘烤两个时辰,松脂渐软,铁撬缓缓插入,夹层应声而开。
内藏三串铜钱,用油布层层包裹。李瑶亲自接手,指尖捻开钱串,一枚枚排在木案上。铜色偏暗,铸工粗糙,她取出一枚官铸“雍通元宝”并列对比,立见异样——走私铜钱上的“雍”字末笔断裂,似刻意避讳;“通”字则反向书写,与正制相反。
她唤来账房老吏,取出《钱法考》翻至“私铸辨”一节,其中明载:“凡逆臣私铸,必改‘雍’字笔势,以示不奉正朔。”老吏点头称是。
李瑶未止于此。她以银针挑拨钱缝,细看边缘磨痕,忽从一枚铜钱内侧刮出灰白色粉末。取火折轻触,粉末微燃,散发硫硝气味。她眼神一凝,命人取来前日截获的火药样本,比对颜色颗粒,几乎一致。
“火药垫底,铜钱压上。”她低声对李骁道,“他们用私铸钱作缓冲,塞进火药箱夹层,既防震,又掩人耳目。一物两用,藏得极深。”
李骁沉声下令:“封存所有铜钱,另派专人看守。此事须报父亲定夺。”
密报送至宁远堡时,李震正在工坊查看新式火铳试射。他接过纸条,读罢,未言,只将纸条投入炉火。火焰腾起,映着他半边脸。
片刻后,他召李瑶入内。
李瑶将铜钱与火药并列呈上,逐一说明发现过程。李震听毕,手指轻叩桌面:“火器走私,靠的是钱;钱从何来?靠的是铸。如今火药里裹着假钱,假钱又沾着火药——这是把两条罪链,捆在了一起。”
他起身,走入静室,取出乾坤万象匣。掌心按上匣面,闭目凝神。片刻后,眉心微颤,额角渗出细汗。推演启动,消耗精神值换取三日内并州钱庄人员进出规律。
睁开眼时,他已看清路径——每日丑时三刻,有炭车自西巷入,停于后院三炷香时间,随即空车离去。守卫换岗间隙仅十二息,正是破局之机。
当夜,李毅带四名暗卫潜入并州城。五人扮作炭工,推车混入西巷。守门人查验时,李毅递上半块腰牌,乃早前从平西王亲兵尸体上所得。守门人略一点头,放行。
车入后院,李毅不动声色观察四周。墙角有新翻泥土痕迹,地砖接缝处微有烟灰。他蹲身细看,指腹抹过砖缝,带回一抹黑渍——非炭灰,而是熔铜残渣。
他向同伴使眼色,四人分守四角。李毅撬开地砖,露出一道铁盖。铁盖锈蚀,却有新撬痕迹。掀开后,石阶向下延伸,冷风扑面,夹杂金属熔炼气味。
地道深约十丈,尽头为一宽阔石室。中央设熔炉三座,炉火未熄,余温尚存。模具陈列墙架,其中一套刻有“火字令”暗纹,与前日火药箱封泥完全吻合。李毅取样新铸铜钱一枚,又从炉底刮取残渣,与火药样本比对,成分一致。
更关键的是,墙角堆有麻布袋,袋口残留火药粉末。袋上印字已被刮去,但布纹间仍嵌有铜屑。
李毅拍下全貌,取证完毕,悄然撤离。天未亮,密报已送至李震案前。
李震展阅图像与样本,沉默良久。随后召李瑶入厅。
“你拟一份告示,不提私铸,只说‘查获火器夹带铜钱,来源不明,疑为军资倒卖’。张贴全城,召集商贾流民围观。另设展台,将火药包剖开,取出内衬铜钱,一字排开。”
李瑶明白其意:“借百姓之口,先定其罪名。”
“不错。”李震道,“罪名一旦出口,就成了公论。他们若敢出面,便是自投罗网;若不敢,便只能看着风向逆转。”
告示一出,宁远堡内外震动。百姓围聚展台,见火药中竟藏铜钱,议论纷纷。有老农指着钱上“通”字反书,高声骂道:“这哪是朝廷的钱?这是贼钱!”
商贾亦怒。有人认出钱纹与平西王辖地流通私钱一致,当场控诉其强征商税、逼用劣币。流民更愤,称其以假钱换真粮,害得全家饿死。
三日之内,民怨沸腾。
第四日清晨,县衙外马蹄声疾。一队红袍使者闯入,为首者手持金节,直入大堂,厉声道:“李震!尔私扣军需,截留战马,又伪造证据,污蔑藩王,该当何罪?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