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走私船队现真容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李氏霸业:全家定鼎新朝》最新章节。
二更梆声刚过,药庐墙根下那截烧焦的引信已被裹进油纸,送入暗卫手中。李毅站在巷口,未点灯,只凭指尖摩挲纸包的棱角,辨出内里藏了一粒铁屑。他不动声色将纸包收入怀中,转身步入夜色,脚步轻得像踩在冰面。
三日后,青苇滩的芦苇荡深处,二十名暗卫已潜伏两昼夜。他们扮作渔户,船底压着铁锚与钩索,网中空无一鱼。李毅蹲在船头,手中捏着半张炭化的纸片,正是从陈六交接的木匣夹层中取出。火漆烧灼过的字迹残缺不全,唯“龙门渡”“三更”“火把三摇”几字尚可辨认。他将纸片浸入盐水,墨痕微微泛出,确认无疑。
夜半,江面雾起。三艘宽体货船顺流而下,帆影低垂,船头无灯。至渡口百步,忽有火把自岸上三起三落。船队减速,一艘小艇离主船靠岸,一人跃下,与接头者低语数句。李毅抬手,暗卫无声散开,钩索搭上船舷,铁爪扣入木缝。
突袭在交接完成刹那发动。暗卫攀绳登船,刀未出鞘,只以短匕制喉。押运头目刚抽出腰刀,已被按倒在甲板,嘴被布团塞死。主船舱门紧闭,李毅亲自踹开,屋内烛火摇曳,一名中年男子正焚烧文书,见门破,立即将火折子按向火药箱。
李毅飞身扑上,一脚踢翻火盆,顺势擒住其臂。那人反手拔匕刺来,刀尖擦过李毅肩甲。两人搏斗数息,终被后续暗卫合力制伏。男子咬破藏于齿间的毒囊,喉间涌出黑血,倒地前只挤出一句:“平西王……不会……”
李毅未追问他,只命人搜舱。
第一艘船满载麻袋,拆开查验,皆为粗盐。第二艘舱底压着铁锭,成色暗沉,非军用制式。第三艘最为宽大,舱门以铁链锁死,撬开后,一股硝石与干草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。箱体堆叠至顶,每箱刻有“并州工坊”字样,封泥却非官印,而是私戳“火字令”。
李毅亲自开箱,火药色泽灰暗,颗粒粗劣。他取样装入密封筒,又命人拆解箱底夹层,发现暗格中藏有马料清单,列明“黑豆三百石,燕麦五百石,专供北境急运”。
他转身登上甲板,下令彻查船员随身之物。一名暗卫从船主贴身内衣中搜出半张未燃尽的通关文牒,盖有“并州都督府”朱印,签发日期为半月前,目的地为“雁门关外三十里,接运军需”。文牒边缘焦黑,显然曾试图焚毁。
李毅将文牒收入怀中,下令将三艘船拖至浅滩,船员分开关押,严禁互通。天未亮,快马已携密报出发,直奔宁远堡。
李骁接到消息时,正巡查城防。他接过密报,扫过“黑豆三百石”“火字令”等字,眉头骤紧。随即带亲卫赶往青苇滩。
船队已被拖至芦苇荡深处的隐蔽水湾。李骁登船,直入第三舱,蹲身查看火药箱。他伸手探入夹层,摸出一张折叠的羊皮图,展开后为黄河支流图,标注多处浅滩与渡口,其中“青苇滩”被朱笔圈出,旁注“三更交接,速离”。
他收起图,走向船尾马厩。三十余匹战马被关在隔栏内,毛色油亮,筋骨强健。他逐一查验,发现每匹马左臀皆烙有印记——双狼环绕一柄弯刀,纹路清晰,深及皮下。
“这是黑帐部的标记。”李骁低声说,“北蛮三大主力之一,铁木真去年才收服的部族。”
随行军医上前验马龄,报称:“皆在三岁上下,正值壮年,未负重劳作,应为战骑专用。”
李骁命人将所有马匹登记造册,又命亲卫彻查船上日用杂物。在一名押运者行李中,搜出一封未寄出的家书,信中提及“此行若成,家中可迁居雁门,得田五十亩”,落款为“并州工坊匠户张七”。
证据链已成。
消息传回宁远堡时,李震正在校场查看新兵操练。他接过密报,未立即拆看,只将其压在掌心,缓步走入军帐。烛光下,他逐字读完,目光停在“双狼环首纹”三字上,久久未动。
片刻后,他召李骁、李瑶、李毅入帐。
李瑶先至,接过密报迅速浏览,指尖在“火字令”与“黑豆三百石”间来回移动。她抬头:“火药劣质,却用军标箱体,是故意暴露?还是……来不及换?”
李骁道:“绝非暴露。他们本可走陆路,偏选水道夜行,说明怕人查。用劣药,或许是工坊被我们上次截获后,仓促赶制。”
李毅立于帐角,声音低沉:“船主临死前那句话,不是求饶,是示威。他们不怕我们知道。”
李震终于开口:“怕不怕,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他们已动手——粮仓、医馆、火药、战马,一步步在断我根基。现在,连北蛮都牵进来了。”
他站起身,走到沙盘前,手指点向北境:“铁木真统合各部,已有南下之势。平西王送战马过去,不是为了卖,是为了结盟。一旦蛮军南下,他便里应外合。”
帐内一时寂静。
李瑶问:“上报朝廷?”
“不可。”李震摇头,“此刻上报,平西王必反咬我们私扣军需,且无确证能指其通敌。朝廷昏聩,反倒可能将战马归还,助其脱罪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