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铁器换粮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李氏霸业:全家定鼎新朝》最新章节。
王大柱递来的铁渣还沾着泥土,李震接过时指尖蹭到一道细小的划痕。他没说话,只是将那块黑红色的碎铁放在案上,与昨日赵武送来的铁锭并排。两者色泽相近,质地却差了一截。
“这渣子,是炉底扫出来的?”李震问。
赵武站在下首,抹了把脸上的炭灰,“回老爷,是第三炉的残渣,本想留着回炉,可成色不一,有些烧得过了。”
李震点头,拿起铁渣翻看背面,银星稀疏,断口粗糙。“拿去化验。”他从抽屉取出一个小铁盒,里面是几瓶不同颜色的药水——苏婉配的试剂。滴上一滴,铁渣表面泛起微弱气泡,颜色转暗。
“含铁量不足三成。”他合上盒盖,“不能用。”
赵武低头应是。李震却没责备,只道:“今日起,废渣单独堆放,标清炉次。能回炼的炼,不能的,留着做路基。”
话音未落,李瑶掀帘进来,手里捧着一叠纸。她将纸摊在桌上,最上面是一张手绘表格,列着十户人家的名字,每户后面记着耕作时间、亩数、深浅。
“这是前五日王大柱他们用铁犁翻地的记录。”她说,“平均一亩地耗时不到半个时辰,比旧木犁快了六成。牛力损耗也低,三户人家的牛今日还能拉车。”
李震盯着表格看了一会儿,抬眼对赵武说:“铁犁再铸十把。锅也做,五十口,大小两种。”
“可炭……”赵武犹豫。
“炭的事我来管。”李震打断,“你只管出铁。炉子不够,再起两座。人手缺,从流民营里挑身强力壮的,工钱照旧,另加半斤盐。”
赵武眼睛一亮,抱拳退下。
李瑶没走,等门关上才低声说:“登记册已经备好。按户换粮,一人一印,防止冒领。”
“换多少?”
“铁锅一口,换粗粮五十斤;铁犁一把,换三百斤。可分期,先付一半,秋收补足。”
李震沉吟片刻,“加一条——锅底刻号,犁上打印。谁家的,一查便知。”
李瑶记下,又问:“若有人拿铁渣来换呢?”
“换。”李震说,“一斤铁渣,换五斤米。但要登记来源,注明哪一炉的残料。”
李瑶点头,转身要走,却被叫住。
“让娘去集市。”
苏婉正在后院教几个妇人辨草药,听丫鬟传话便放下药篓,换了身素布衣裳去了集市。东口搭了个棚子,底下支着三口铁锅,底下烧着柴火。她亲自舀水下米,熬了一锅稠粥。
锅烧了半个时辰,粥面结出一层米油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。
“这锅没糊。”一个老妇伸手摸锅边,烫得缩手,“也没裂。”
苏婉笑笑,“再烧一锅也成。”
她命人把锅底擦净,让人细看。锅底刻着“李记三号”四个小字,纹路清晰。
消息传得快。不到午时,就有人背着粮袋来了。
第一个是王大柱,牵着牛,肩上扛着半袋小米。他把粮倒在秤上,刚好二十五斤。
“剩下的一百七十五斤,秋收补。”李震站在铁器架前,亲手递出一把铁犁。
王大柱接过,沉甸甸的,犁铧闪着冷光。他蹲下身,用袖子擦了擦,又摸了摸底部的“李”字印。
“真给牛用?”
“你家两头牛,正合适。”
王大柱咧嘴笑了,扛起犁就走。没走几步,又折回来,从怀里掏出一块铁渣。
“这个……也能换?”
“能。”李震接过,放进身侧的竹筐,筐上贴着“废铁回收”四字。
第二日,换粮的人排到了街尾。
铁匠铺扩到了五座炉,学徒二十人,分三班轮烧。赵武亲自监炉,每出一锅铁,都要敲击听声,看断面纹路。废品一律打碎重炼,绝不流入市面。
炭成了大问题。山中枯木采得快,补得慢。李震调了盐矿三成收益,派人去周边山林收木料,专设三座炭窑,日夜轮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