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5章 电力革命的开始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盖世悍卒》最新章节。
就在他准备放弃时,老仆张福带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——金陵格致学堂的山长陈独秀。
“张博士,我读过你的论文。”陈独秀开门见山,“虽然不完美,但方向是对的。”
他留下了一本笔记,是西洋学者法拉第的最新研究。更重要的是,他指出了实验中的一个关键缺陷:张鹤龄使用的磁铁强度不够。
“科学之路从来坎坷。”陈独秀临别时说,“但真理不怕重复验证。”
六、 破晓时分
重燃希望的张鹤龄开始了新一轮实验。
这次,他得到了陈独秀的暗中支持。格致学堂提供了最先进的设备,几位年轻教师也自愿担任助手。
最关键的技术突破来自一个工匠的启发。老铜匠李师傅在制作线圈时提出:“既然电有强弱,磁是否也有强弱?为何不试试把磁铁叠起来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这个朴素的建议让张鹤龄茅塞顿开。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磁铁,磁力是普通磁铁的十倍。
四月十八日,子时。所有准备工作就绪。
“开始。”张鹤龄的声音异常平静。
当时磁铁插入线圈的瞬间,电流计的指针猛然摆动,幅度是之前的数十倍!更神奇的是,当磁铁抽出时,指针向反方向摆动。
“成功了!我们成功了!”实验室爆发出疯狂的欢呼声,连最沉稳的陈独秀都热泪盈眶。
这次实验结果稳定可靠,经得起任何复核。当张鹤龄当着格物院全体同僚的面完成演示时,连最顽固的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发现的价值。
七、 余波荡漾
论文《论电磁相生之理》在《自然》期刊发表后,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。
太医院首先意识到价值:“若磁能生电,或可研制新型医疗设备?”
水师衙门派人接洽:“能否用于舰船通信?”
甚至连民间商贾都来信询问:“此术可否用于民生?”
但最大的影响在学术层面。电磁感应现象的确认,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与磁的认识。格物院专门成立了电磁研究所,各地书院纷纷开设相关课程。
更让张鹤龄欣慰的是,恩师陆九渊托人送来一封短信:“吾老矣,不解新学。然见汝持之以恒,终有所成,心甚慰之。”
然而,就在荣誉纷至沓来时,张鹤龄却病倒了。长年的劳累终于击垮了他的身体。病榻上,他对前来探望的陈独秀说:
“电磁感应只是开始。我预感,电与磁的背后,藏着更大的奥秘。”
八、 薪火相传
张鹤龄病愈后,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辞去格物院的职务,全身心投入研究。
他在金陵郊外建立了简陋的私人实验室,专注于电磁理论的深化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收徒不问出身,连工匠、商贾之子都可入门。
“学问之道,贵在求真。”他在第一次讲学时说道,“今日这电磁感应,或许明日就能点亮万家灯火。”
果然,数年后他的弟子们发明了第一台实用发电机,首次实现了电力的规模化应用。而当金陵城墙第一次被电灯照亮时,人们终于理解了张鹤龄当年那句话的分量。
晚年张鹤龄最爱在实验室观星。某夜,他最得意的弟子问:“先生,您说电与磁,为何会有如此奇妙的联系?”
老人望着星空,微微一笑: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我等能窥得一二,已是莫大幸运。”
实验室的灯光下,新型发电机发出平稳的嗡鸣声,仿佛在应和着宇宙深处的奥秘。而窗外,一个由电力驱动的新时代,正在晨曦中缓缓降临。
这场电磁领域的突破,不仅是一个科学发现,更是一种精神的胜利——它证明了坚持真理的价值,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。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个风雪夜里的孤灯,和那个不肯放弃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