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三面烽烟,初试锋芒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千秋世家:从秦末开始》最新章节。
公元前205年 汉·汉王三年 / 西楚·霸王三年 农历三月廿一
宛城将军府内,气氛凝重如铁。李凌(19岁)端坐主位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,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韩信(约25-26岁)、陈平(约30岁)、娄敬(新投,年龄约四旬)、王陵(约四旬年纪)以及侍立一旁的赵老四(28岁)。窗外天色阴沉,一如眼下扑朔迷离的局势。
“钟离昧所部,如今到了何处?”李凌沉声问道,目光投向韩信。
韩信面色平静,上前一步,指向悬挂的巨幅南阳山川地形图:“据最新斥候回报,钟离昧率约两千精锐,沿桐柏山北麓急速东进,目前已越过平氏县,其兵锋直指比阳方向。行军路线极为刁钻,专拣山僻小路,避开了所有我军屯驻的城邑。”
“比阳?”王陵眉头紧锁,“比阳之后,便是舞阴、象禾,再往东……可就是汝南地界了!他莫非想绕过宛城,直插我军后方,甚至威胁颍川,断我荥阳粮道?!”
“未必。”韩信微微摇头,手指点在比阳与舞阴之间的一片区域,“钟离昧用兵,向以勇猛迅捷着称,然亦不乏诡变。其若真欲断我粮道,大可不必深入桐柏险地,绕行远路。敬以为,其此举,虚晃一枪的可能性更大。”
“虚晃一枪?”李凌凝神思索。
“然也。”韩信目光锐利,“其真实目的,或在于吸引我军主力东调,为潜伏于宛城周边,或正从其他方向而来的楚军创造战机。亦或……其本身便是疑兵,掩护另一支真正执行任务的奇兵。”
娄敬抚须接口道:“韩将军所言有理。然,纵是疑兵,亦不可不防。两千楚军精锐深入腹地,若置之不理,其随时可化虚为实,攻城掠寨,搅乱我后方。将军当遣一得力将领,率机动兵力,尾随监视,逼其无法肆意妄为,并寻机歼其一部,挫其锐气。”
李凌颔首,目光转向王陵:“王都尉,此事便交由你。我给你三千郡兵,再调栓子率两百玄甲骑卒归你指挥。你的任务非是全歼钟离昧,而是如影随形,步步紧逼,将其牢牢钉死在桐柏山中,使其无法与外界呼应,亦无法安稳休整。可能做到?”
王陵抱拳,声如洪钟:“未将遵命!定叫那钟离昧寝食难安,寸步难行!”
“好!即刻点兵出发!”
“诺!”王陵领命,大步流星而出。
送走王陵,李凌看向陈平:“萧文处,情况如何?”
陈平面色凝重:“下官设法截获了其密报抄本。程邈在其中极尽谗言之能事,言将军‘年少骄矜,拥兵自重,私造奇器,广蓄死士,其心叵测’。更提及将军近日于匠作监秘造之物,‘坚逾夯土,凝结如石,恐非寻常,若用于城防,恐非汉王之福’云云。其用心之毒,可见一斑!”
果然!程邈这厮,不仅诬告,竟真的将水泥之事捅了上去!虽言语模糊,未点明具体,但其挑拨离间之意,昭然若揭!
堂内众人脸色皆是一沉。
“萧文已将密报发出?”李凌冷声问。
“已发出两日,快马直送荥阳。”陈平答道,“然,下官发现,萧文发出密报后,并未离去,反而……暗中与程邈又见了一面,此次会面地点更为隐蔽,在城南一所废弃的土地祠内。谈话内容无法探知,但萧文之后,竟悄然去了一趟匠作监外围,虽未入内,却在外徘徊良久,似在观察什么。”
萧何的人,竟也对这些“奇器”感兴趣?李凌心中警铃大作。是萧何本人的意思,还是其手下人自作主张?这背后是否代表着刘邦集团内部某些人对自己的猜忌正在加深?
“严密监视萧文与程邈的一举一动!”李凌下令,“尤其是萧文,他若再敢靠近匠作监,或与任何工匠接触,立刻拿下!无需请示!”
“诺!”陈平眼中寒光一闪。
内忧外患,如同层层阴云压顶。李凌深吸一口气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韩信身上:“韩兄,依你之见,眼下局势,当如何破局?”
韩信抬眸,淡淡道:“外患易除,内忧难平。钟离昧虽勇,然孤军深入,无根之木,王陵足以制之。然程邈、萧文之辈,藏于暗处,以言语为刀,以猜忌为毒,动摇根基,其害远胜十万大军。”
他略一停顿,继续道:“为今之计,唯有以实破虚,以阳克阴。”
“何谓以实破虚?以阳克阴?”娄敬问道。
“实者,功绩也,实力也。”韩信目光扫向匠作监方向,“将军秘造之器,若真能‘坚逾夯土,凝结如石’,此乃强军固本之大利器,何须藏掖?当择机小范围示之于众,用于加固关键城防、修建重要粮仓,以其实实在在的功效,堵悠悠众口,显将军公忠体国之心。此谓以实破虚。”
“阳者,正道也,大势也。”韩信看向李凌,“程邈之流,之所以能兴风作浪,无非倚仗其背后关联(萧何、范增)及暗中勾连。将军可反其道而行之,主动上书汉王,具言南阳近日匪患(指钟离昧)、整顿防务、革新农具、乃至试制新型筑城材料以强边防之事,言辞恳切,报喜亦报忧,请汉王示下。同时,将程邈近日‘勤于公务’之表现,亦‘如实’上报,请萧丞相核查其才,是否可调回中枢,予以重用。”
李凌、陈平、娄敬三人闻言,眼前皆是一亮!
妙啊!韩信此计,可谓釜底抽薪!
主动上报,不仅化解了“私造奇器、其心叵测”的指控,将其转变为“为固边防、公忠体国”的功绩,更反将一军,把程邈这个烫手山芋扔回给萧何!你萧何不是派人来查吗?不是听信谗言吗?好啊,这人很有才,我这儿庙小,请您调回去重用吧!看您如何应对!
此乃堂堂正正的阳谋,以大势压人!
“韩兄此策,大善!”李凌击节赞叹,“便依此计!娄先生!”
“敬在!”
“劳你先生即刻草拟奏章,语气务必恭谨诚恳,详述南阳近况及我等所为,重点突出‘为固边防、以待王命’之心。至于程邈之事,轻描淡写,略提其‘勤勉’即可,调任之请,更要显得是为国举贤,毫无私心。”
“敬,明白!”娄敬躬身领命,眼中满是钦佩。此文章做法,极为考究,他自然晓得。
“陈先生!”
“下官在!”
“匠作监那边,进展如何?何时能出第一批成品?”李凌问道,这是实施韩信计策的关键。
陈平回道:“公输越今晨来报,小型实验窑已然建成,首批按将军配比研磨的‘生料’已入窑煅烧,若一切顺利,明日此时,当可出窑检验成败!”
明日!李凌心中一定:“好!传令公输越,一有结果,立刻来报!成败在此一举!”
“诺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