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英宗见英才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宋神宗的新宋》最新章节。
“陛下!此‘蜃灰’若真如沈括所言,实乃天赐筑城神物!横山筑堡,工期紧迫!有此物相助,工期可缩短一半!堡墙坚固更胜往昔! 此乃……解西北燃眉之急的定海神针! 老臣恳请陛下,即刻擢升沈括,专司蜃灰烧制、调配、筑城事宜!调拨盐场闲置窑炉,广收沿海弃贝!全力赶制!”
英宗蜡黄的脸上,也因激动而泛起一丝病态的红晕!他挣扎着坐直身体,嘶声道:
“准!擢……擢沈括为军器监丞!兼领……蜃灰营造使!赐专奏之权!所需人力、物料、盐场窑炉……枢密院、三司、盐铁司……一体协办!不得有误!”
“臣……领旨!谢恩!”
沈括激动跪倒,声音哽咽。他知道,自己毕生所学,终于找到了报效国家的用武之地!众人的目光,随即聚焦在一直沉默立于沈括身侧的王韶身上。这位年轻的司理参军,面对满殿宰执重臣,竟无半分怯色,眼神沉稳如磐石。太子赵顼适时开口:
“父皇,诸位相公。王子纯(王韶字)虽官职卑微,然久在边陲,深谙蕃情,胸有韬略。儿臣观其昔日条陈,于平夏大计……有独到之见。”
王韶深吸一口气,踏前一步,从怀中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奏疏,双手高举:
“臣王韶,昧死进言!西夏之患,非一役可平!当行‘联蕃制夏,堡寨钉进,精骑突袭’之策!”
他展开奏疏,声音沉稳有力,字字千钧:
“其一,联蕃! 河湟吐蕃诸部(唃厮啰政权分裂后各部),与西夏世仇!尤以俞龙珂(青唐吐蕃首领)、木征(河州吐蕃首领)等部为甚!当遣使厚结,许以茶盐、绢帛、官爵!使其为我藩篱,袭扰西夏侧背!断其与吐蕃勾结之路!”
“其二,筑堡! 非仅守御!当以横山为基,步步为营,择要隘筑堡! 堡成,则屯精兵,储粮械,招抚附近熟蕃(归顺蕃部)、流民!如铁钉入木,步步蚕食西夏膏腴之地(如天都山牧场、横山粮道)!压缩其生存空间!”
“其三,精骑! 汰冗兵,练精骑!募蕃汉敢死之士,组轻骑劲旅! 依托堡寨,如臂使指! 敌聚,则凭堡固守;敌散,则精骑四出,焚其粮草,断其归路,猎杀其游骑!使其进不能攻,退不能守!疲于奔命!”
他猛地合上奏疏,目光如炬,直视御座:
“如此三策并举!筑堡如钉,联蕃如网,精骑如刃!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! 臣敢断言——十年之内,必可断西夏右臂(河湟),锁其咽喉(横山),使其困守荒漠! 二十年……可平西夏!复我汉唐故土!”
“二十年平夏?!”
枢密使文彦博失声惊呼!他一把抓过王韶的奏疏,目光如电,飞速扫过!越看,他眼中惊愕之色越浓!这绝非纸上谈兵!其策对蕃情之洞悉,对地理之熟稔,对敌我优劣之把握,对“堡寨—精骑—蕃部”三位一体战术的构想……精妙!狠辣!务实! 此子……大才!韩琦、富弼等人也围拢过来,传阅奏疏。
殿内一片寂静,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!
“好一个‘堡寨如钉,联蕃如网,精骑如刃’!”
韩琦猛地一拍大腿,眼中爆发出久违的、如同发现稀世珍宝般的狂喜光芒!
“陛下!此子……深谙边事!胸藏甲兵! 其策……老成谋国,深谋远虑! 若假以时日,授以权柄……确为平夏之不二人选!”
富弼捻须沉吟,缓缓点头:
“联蕃制夏,古之良策。筑堡钉进,步步为营。精骑游击,以逸待劳。此三策……环环相扣,稳扎稳打!非急功近利,乃长治久安之谋! 此子……可大用!”
他话锋一转,目光落在王韶那身低阶的司理参军服色上,带着一丝老成持重的忧虑,
“然……王子纯资历尚浅,骤然拔擢高位,恐……非福。 易招物议,亦难服众。”
韩琦闻言,白须微颤,眼中精光闪烁。他深知富弼所虑在理。北宋官场,讲究出身、资历、按部就班。王韶一介微末小吏,纵有奇才,若骤然跃升要职,必遭清流非议、同僚妒忌,反成众矢之的,难以施展。但眼下西北危局,正需此等干才!他略一沉吟,决然道:
“彦国(富弼字)公所虑甚是!然此刻非常之时,当用非常之才!”
他转向英宗,声音斩钉截铁,
“陛下!老臣以为,王子纯之才,当破格擢用!然为稳妥计,可擢其为秦风路经略安抚司管勾机宜文字(机要参谋)!赐绯鱼袋(六品以下官员赐绯鱼袋,为殊荣,可着绯色官服),允其参赞军机,随军效力! 此职虽非显赫,然位处枢机,可近观其能!待其于军前献策立功,再行升赏!如此,既显朝廷破格用人之意,又不违官场常例,可安众心!”
文彦博(枢密使)也点头附议:
“韩相之言甚妥!管勾机宜文字,掌机密文书,参与谋议,正可发挥其才!赐绯鱼袋,亦彰其功!待其建功,再行升迁,水到渠成!”
英宗浑浊的眼中,也迸发出最后一丝炽热的光芒!他看着阶下那沉稳如山、目光锐利的王韶,仿佛看到了未来踏破贺兰山阙的希望!他颤抖着伸出手指:
“准……准韩卿所奏!擢……擢王韶为秦风路经略安抚司管勾机宜文字!赐……赐绯鱼袋!准其……随军参赞!献策平夏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“臣……领旨谢恩!定当肝脑涂地,以报陛下、太子殿下知遇之恩!”
王韶重重叩首,声音沉稳而坚定。他深知,这“管勾机宜文字”虽非高位,却是踏入西北军机核心的第一步!是韩相公与太子殿下为他铺就的、施展抱负的基石!暖阁内,气氛因沈括的“蜃灰”与王韶的“平夏三策”而变得炽热激昂!重臣们围着那盘神奇的灰白粉末和那份字字珠玑的奏疏,激烈讨论着细节,规划着未来。
烛火跳跃,映照着他们因希望而焕发光彩的脸庞。太子赵顼静静立于一旁,目光平静地扫过兴奋的沈括,沉稳的王韶,激动的韩琦,沉思的富弼……看着这群为帝国未来殚精竭虑的臣子,看着那盘即将改变西北防务格局的“蜃灰”,他的嘴角,缓缓勾起一丝极淡、却洞悉一切的弧度。
片刻,他见诸事已定,英宗面露极度疲惫之色,便躬身告退:“父皇劳顿,儿臣先行告退。沈、王二位,当速赴任所,勿负圣恩。”英宗无力地摆摆手。
赵顼转身,玄色袍袖轻拂,步履沉稳地走出暖阁。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,隔绝了内里的喧嚣与炽热。殿外,春风一阵,卷起阶前未化的残叶。满天繁星的天空,那一轮明月微微挂着。赵顼驻足阶前,深深吸了一口清冷清澈的空气。
他摊开手掌,掌心不知何时沾上了一抹灰白的粉末——那是方才沈括演示时飘散的蜃灰。他低头,看着掌心那抹不起眼的灰白,指尖轻轻捻动。粉末细腻,带着海风的咸涩与炉火的余温。
良久,一声极轻、极淡,仿佛带着无尽感慨与洞见的叹息,逸出他的唇齿,瞬间被呼啸的北风吹散,消弭于无形:“科技……改变生活啊……”那声音,轻如尘埃,却仿佛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智慧与力量。
他收回手,负于身后,玄色的身影融入深宫充满希望的春风之中,步伐坚定,走向那即将由他亲手执掌的、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