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遇佗哒,图谋定襄城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宿主的梦》最新章节。
日上三竿,一位老者手提马头琴,缓步走向文渊二人的帐篷。文渊一看:熟人,昨日的肥羊就是在这位老汉那里买的。正要上前搭讪。却见老汉微微躬身,自我介绍道:“小老儿名为阿史那佗哒,乃木杆可汗的幼子。昔日也曾统领一方,如今部落衰微,领地渐失,无奈漂泊至此。闲暇时,常以琴声自娱。昨夜听闻小兄弟的歌声,心生向往,故今早迁来此地,愿与小兄弟为邻。”
文渊闻言,连忙起身回礼:“小子第五文渊,乃大隋九江商贾,与小妹前往定襄郡。昨日小妹身体不适,故暂留此地。昨夜仰望星空,一时兴起,随口哼唱,未曾想惊扰了老人家,实在唐突。”文渊虽对老者身上的羊膻味略感不适,但仍礼貌地示意青衣,将茶具摆在上风口,准备招待老者。
待老者落座,文渊熟练地为他斟满一杯茶,温声问道:“老人家,您的族人都在此地吗?”
佗哒起身抱拳答道:“尚有三十青壮被可汗征召,预计月底便能归来。”
文渊点头还礼,示意老者品茶:“老人家,请尝尝我自家炒制的清茶。此茶对游牧部落的饮食颇有裨益。常食肉者,肠胃难免油腻,此茶可助清理油腻,令人神清气爽。”老者饮罢一杯,果然赞不绝口,连声称好。
老者谈兴甚浓,一口汉话极为流利。从他口中,文渊了解到了突厥的历史。原来,五六十年前,突厥汗国以雷霆之势,不到十年便击败了柔然与嚈哒,建立起一个广袤无垠的游牧帝国。其疆域东至东海,西抵里海,北达贝加尔湖,南至沙漠,西南更跨越阿姆河。如此辽阔的疆土,要维持统治,便只能采取松散甚至仅具名义的统治方式。
突厥汗国的最高首领为可汗,可汗之下,有诸多由可汗子弟或宗族担任的小可汗。此外,还设有俟斤、叶护、特勤、啜、俟利发、吐屯等共二十八等官爵。游牧民族向来有生产组织与军事组织合一的特性,因此突厥汗国各部首领都有着相当强的独立性。
突厥汗国境内,除突厥民众外,还有众多被武力征服的异族部落。东南有奚、契丹等部,北面是铁勒、坚昆诸部落,西域则有三姓葛逻禄、铁勒部落以及诸多城郭国家。这些部落与政权不堪忍受汗国沉重的赋役剥削,一有机会便奋起反抗。这些反抗行动极大地牵制了突厥汗国的军事力量,使其统治力遭到削弱。
在佗钵可汗时期,随着局势发展,突厥汗国又分封了一些小可汗,所有小可汗皆听命于大可汗。父死子继本是突厥汗国的基本继承法,然而自木杆可汗起,又采取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。大可汗之位,先是由乙息记可汗传给其弟木杆可汗,再由木杆可汗传给其弟佗钵可汗。在这三位可汗中,木杆可汗在位时间最长,功劳最大,本可将汗位传给自己的儿子,却依照惯例传给了弟弟佗钵可汗。佗钵可汗对木杆可汗舍子立弟的做法一直心怀感激,临终之际,教导儿子庵罗,要将汗位让给木杆可汗的儿子大罗便。
但佗钵可汗去世后,他的遗嘱遭到了以乙息记可汗之子摄图为首的国人的强烈反对。他们认为大罗便的母亲出身卑贱,不配出任突厥汗国的大可汗,而庵罗的母亲出身高贵,主张由庵罗继任突厥可汗。摄图在土门诸孙中年龄最大,势力也最强,因而他的主张占据了上风。史书记载 “大罗便不得立,心不服庵罗,每遣人辱骂之”。成为突厥可汗的庵罗,无力制约大罗便,不堪其扰,便将汗位让给了对自己有恩的摄图。摄图继承汗位,“号伊利俱卢莫何沙波罗可汗,一号沙钵略”。作为回报,摄图封庵罗为第二可汗,让其驻牧于独洛水流域。大罗便对摄图的继位愈发不满,公然对沙钵略大可汗之位的合法性提出挑战。后来,沙钵略封其为阿波可汗,仍让他统领旧部。
这场争夺大可汗之位的斗争,最终以摄图的胜利告终,然而突厥汗国内部大小可汗之间的矛盾却自此愈演愈烈。其结果是,双方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,突厥大可汗对小可汗的控制能力,也随着大小可汗间矛盾的公开化而大幅降低。
大隋实现统一后,突厥汗国迎来了强大的邻国。突厥汗国无法再像从前从北周、北齐处获取大量中原物资,只能试图通过战争索取,却事与愿违。在隋朝的反击与分化策略下,阿波可汗联合西部的达头可汗,公开对抗大可汗沙钵略。突厥汗国就此分裂为东西突厥 。
终于,佗哒开了口,说起了此番前来的真实意图:“第五公子,你这毡帐,老汉我瞧着极为便利,不知公子可有意愿做笔买卖?”
文渊没料到佗哒会提及此事,看来对方眼光着实不错。当下便开口介绍道:“老人家,您可真有眼光。只是我这充气帐篷,制作过程极为繁琐,关键是材料难以寻觅。所以目前根本无法大量制作,就连我自己,也仅有这一顶。”
“那第五公子,关于这茶叶,咱们是否能商议一番?” 佗哒语气带着几分商量,“小老儿虽说如今势力大不如前,可在突厥王族里,还是能说得上话的,定能确保这茶叶商道的安全无虞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文渊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我有两个条件。其一,半个月内,给我送来两只幼年金雕,你出价,我给银子;其二,货物需自行前往马邑去取。我会以马邑商贾的价格将货出给您,并且保证在此地,此茶唯有您一家能够经营。”
“好!击掌为誓!” 佗哒言罢,伸出右手,与文渊重重击了一掌。
到了午饭时分,佗哒吩咐手下送来一只收拾干净的羊。文渊走进营帐,取出一把遮阳伞和二锅头,二人就此对坐,悠然小酌起来。
一杯酒落肚,佗哒情绪激动,站起身来,高声道:“如此美酒,公子无论如何都得给我们做这生意。” 说着,从怀中掏出一把精致匕首,“这匕首乃是我突厥王族的信物,突厥草原上的各个部落,见了它就不会为难你。”
文渊面露为难之色,说道:“老人家,并非我不愿与您做这生意,实在是这酒如今已有诸多商家售卖,利润已然微薄。”
佗哒听闻,哈哈大笑起来:“小兄弟果然是个实诚人,无妨。我自有办法获取利润,只要能拿到一手货源便成。”
文渊心中虽存疑虑,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答应了下来。佗哒唤来一人,吩咐道:“给阿史那咄苾去封信。”
文渊心中暗自思忖:呵,这事儿可越闹越大了,未来的颉利可汗都要来了!
就这样,文渊与青衣便在这处地方耽搁下来。平日里闲暇无事,二人常与阿史那氏的族人谈天说地,一来二去,他们两人不仅仅学会很多突厥语;而且他们从牧民的絮语中,竟渐渐摸透了突厥牧民的生活方式,也深深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艰辛。逐渐拼凑出一幅游牧生活的全景图卷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