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粮食放行(1/1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疯批首辅夺取长嫂》最新章节。
夜色渐深,侯府内一片寂静,陆明璃的书房里却仍亮着灯。
秋云悄步进来,低声道:“小姐,常青那边传回消息,事情都办妥了。按您的吩咐,高出市价两成,在京城周边几个不起眼的庄子里,从农户和药农手里收来了这批粮和药,都已安置在玲珑阁名下那处隐蔽的货仓里,账目走的也是外头的私账,未曾经过侯府公账。”
陆明璃放下手中的账册,指尖轻轻按了按眉心。烛光下,她面容沉静,眼底却有着不容错辨的锐利。“很好。叮嘱常青,看守的人手要绝对可靠,此事关乎重大,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。”
“奴婢明白。”秋云点头,随即又带着一丝快意补充道,“还有一事,不知怎的平阳郡主被勒令在府中修身养性,没有旨意不得出府;咱们府上那位小姐,也被侯爷严令禁足,还派了两个严厉的嬷嬷过去‘教导规矩’,怕是有一段时日不能再兴风作浪了。”
陆明璃闻言,沈默了一下,知道又是沈玦的动作,只淡淡道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。她们暂时消停,不过是给了我们喘息之机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她深知,平阳郡主与沈玉婷的怨恨只会因此更深,下一次的发难,必定更为狠毒。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澜州地界,气氛已如绷紧的弓弦。
赈灾队伍驻扎的官邸书房内,烛火通明。沈玦看着暗卫刚送来的密信,眸色深沉如夜。信是七皇子设法传来的,只言圣上对澜州民怨再起已有耳闻,甚为不悦,粮食被卡在关卡却被隐瞒不报。
沈玦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。四皇子的人卡在漕运关卡,以“按章查验,杜绝夹带”为名,行拖延之实,再多等几日,饿殍遍野,民变一生,便是他有通天之能,也难逃一个“督办不力”之罪。
他铺开纸张,笔走龙蛇,迅速写就两封密信。一封递给侍卫凌云:“八百里加急,送回京城,务必亲自交到七皇子殿下手中。”信中,他将澜州危急之势剖析得淋漓尽致,并附上了一份“疑似”与四皇子关联、故意拖延查验的官员名单。将一把利刃,递到了七皇子手中——若想借此机会打击四皇子。
---
七皇子年纪虽小,却在沈玦的暗中教导下早慧异常。他深知自己不能直接为沈玦进言,那会立刻被扣上“结交权臣、窥探朝政”的帽子。机会出现在一次为皇子宗室子弟讲学的经筵上。
太傅讲到“权变”与“常经”之辩,七皇子在与一位大臣之子争执时,看似童言无忌,却声音清亮地说道:“先生常教导,事急从权!若事事都要死守规矩,那澜州灾民嗷嗷待哺,赈灾粮食却卡在河道上层层盘查,等粮食到了,人早就饿死了,这到底是按章办事,还是草菅人命?”
这番掷地有声的质问,出自一个十岁孩童之口,格外引人深思,也迅速传到了皇帝的耳中。
御书房内,气氛凝重。
皇帝将手中的茶盏重重顿在案上,目光如炬扫向下方的几位皇子和重臣:“朕近日听闻,澜州的赈灾粮食,在路上被层层查验,耽搁至今?谁来告诉朕,这是怎么回事?赈灾如救火,何时也变得如此‘规矩森严’了?!”
四皇子心头一凛,面上却沉稳如常,出列躬身道:“父皇息怒。漕运关乎国脉,查验手续乃祖制所定,是为防止贪腐、确保钱粮安全抵达灾区。儿臣听闻,下面的人只是依章办事,谨慎了些,绝无故意拖延之意。若因急于赈灾而疏于监管,致使粮饷被中途克扣或混入劣品,岂非更对不起灾民?”
他这番话,冠冕堂皇,将拖延的责任推给了“祖制”和“依章办事”,反而显得自己是在维护朝廷法度,用心良苦。
皇帝眼神微眯,并未立刻发作。他深知这几个儿子背后的明争暗斗,四皇子此言,看似有理,实则句句都在为自己开脱。澜州局势危急,他是知道的,沈玦前几日递来的请安密折里,虽未明言,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形势不容乐观。
“好一个依章办事!”皇帝声音低沉,带着无形的威压,“朕问你,若是因你这‘依章办事’逼反了灾民,这个责任,是你来担,还是你口中那‘祖制’来担?”
四皇子额角渗出细密汗珠,伏地不敢再多言。
皇帝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三皇子:“老三,你以为呢?”
三皇子心中暗喜四皇子吃瘪,但同样不愿看到沈玦顺利立功,便中庸地回道:“父皇,四弟所言,确是为了朝廷法度着想。儿臣以为,或可特事特办,选派得力干员,专司赈粮押运与核查,简化流程,以确保粮食能尽快送达。”
这话看似两边都不得罪,实则将水搅得更浑,强调了“核查”的必要,为后续可能出现的“问题”埋下伏笔。
皇帝将儿子们的神色尽收眼底,心中已然明了。他冷哼一声,不再追问,但眼底的寒意却愈发浓重。
“传朕旨意,即日起赈灾粮食持户部发的通行证一律放行!违令者斩!”皇帝掷地有声道!
消息很快传到了澜州沈玦手中。
得知七皇子成功将问题捅到了御前,且四皇子被皇帝训斥,沈玦脸上并无喜色,反而更加凝重。皇帝没有立刻下旨测查此事
“凌云,”他唤来心腹,“我们不能再等了。通知陆大人,按照第二套方案行事。同时,把我们‘查到’的,关于漕运官员借查验之名,故意拖延,并暗中与当地粮商勾结,意图囤积居奇、抬高粮价的‘证据’,散播出去。要快,要闹得足够大,最好能让几个‘义愤’的灾民代表,去钦差行辕门口喊冤。”
“是!”凌云领命,立刻去办。
沈玦走到地图前,目光落在澜州与外界连通的水陆要道上。
京城的陆明璃,通过自己的消息渠道,也隐约听闻了朝堂上的风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