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新引擎启动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浮世钉》最新章节。

“启辰科技” 总部的 28 楼会议室里,落地窗外的阳光被双层 Low-E 玻璃过滤得柔和而明亮,恰好铺满长约八米的会议桌 —— 桌面是整块进口的雪花白大理石,倒映着天花板上错落有致的环形灯带,科技感与轻奢感在空间里达成了巧妙的平衡。桌旁两侧,一边坐着 “钉刺” 团队的核心成员,林薇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套裙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金属扣,眼神沉静地扫过对面 “启辰” 的高管们;另一边,CEO 李总坐在主位,鬓角带着几缕不易察觉的白发,双手交叠放在桌前,目光落在桌中央那份蓝金色封皮的合作协议上,气氛庄重得连呼吸都仿佛慢了半拍。

当林薇接过启辰法务递来的钢笔时,指尖触到笔身冰凉的金属质感,她深吸一口气,在协议末尾 “乙方代表” 处签下自己的名字 —— 字迹工整却不失力度,一笔一划都像是在为 “钉刺” 的未来锚定方向。签完字,她起身与李总交换文件,两人的双手在半空相握:李总的手掌宽厚,力道沉稳,带着老一辈企业家特有的厚重感;林薇的手则纤细却坚定,掌心因些许紧张微微发热。

“合作愉快,林总。” 李总率先开口,声音里带着历经商场多年的从容。“合作愉快,李总。” 林薇回应道,视线扫过台下 —— 沈浩坐直了身子,眼底藏不住兴奋;张扬悄悄比了个 “耶” 的手势,又赶紧收敛;乔娜和秦悦则相视一笑,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。下一秒,掌声从会议室的角落开始响起,先是稀疏的几声,很快便汇成热烈的浪潮,裹挟着压抑已久的期待,在宽敞的空间里回荡。

林薇握着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协议,心里忽然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。这不是 “钉刺” 第一次签下大额合同,却远比任何一次都更让她触动 —— 从前,无论是 “蔚风” 项目还是其他小合作,“钉刺” 始终像一艘独自在风浪里颠簸的小船,连寻找盟友都要小心翼翼;而这一次,她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团队,更是 “钉刺” 与 “启辰” 这两个力量的正式联手,是打破僵局的第一步。

协议上的金额数字刺眼而庞大,比 “蔚风” 项目的总预算高出近三倍,秦悦昨晚核算时还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但林薇比谁都清楚,这笔钱的分量远不及它背后的战略意义:启辰作为国内顶尖的技术驱动型车企,从不轻易与第三方营销团队深度合作,这次选择 “钉刺”,本身就是对 “钉刺” 能力的最高认可。更重要的是,这是 “钉刺” 在寰宇集团长达半年的封杀后,第一次公开与行业头部企业联手 —— 就像在密不透风的黑屋里,终于撬开了一道透光的缝隙,是向寰宇宣告 “我们没被打垮” 的最有力宣言。

“林总,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。” 李总松开手,笑容里带着明显的期许,但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审视 —— 她知道,启辰内部并非没有质疑声,有人觉得 “钉刺” 刚经历寰宇的打压,未必有能力承接 “星辰” 这样重要的项目;也有人担心,一个以创意见长的团队,能否吃透车企的技术逻辑。李总顿了顿,语气加重了几分:“‘星辰’对我们至关重要,它是启辰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步,不容有失。”

林薇迎上他的目光,没有多余的客套,只吐出四个字:“必不负所托。” 声音不高,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 —— 她想起过去几个月,团队在资金紧张时依然坚持打磨技术、优化创意,想起沈浩为了研究车企架构熬的无数个夜,想起张扬带着团队跑遍十几家 4S 店做调研,这些付出,都是她底气的来源。

当天下午,项目代号 “新引擎” 正式启动。“钉刺” 的办公室里,原本还带着几分轻松的氛围瞬间被拧紧,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,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。林薇在全员大会上把项目目标写在白板上,红色的马克笔勾勒出 “星辰” 的轮廓:“各位,这不仅是一个合作项目,更是‘钉刺’的翻身仗。启辰要的不是传统的广告营销,而是能让‘星辰’真正走进用户心里的方案 —— 我们必须先懂它,才能让别人爱它。”

她太清楚,面对启辰这样的技术型企业,那些靠噱头、靠流量的传统营销套路毫无胜算。如果只停留在 “参数多牛”“设计多酷” 的层面,“星辰” 只会淹没在众多新能源车型里,无法凸显它的独特性。林薇的思路很清晰:必须深入到 “星辰” 的核心,挖掘出它独一无二的 “灵魂”—— 那是技术参数背后,能与用户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。

为此,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将团队核心成员直接派驻到启辰的研发中心和工厂,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沉浸体验。“不要带着‘营销者’的身份去,要把自己当成‘星辰’的第一批用户,当成启辰的工程师。” 出发前,林薇特意叮嘱道。

启辰的研发中心位于城郊的产业园,远离市区的喧嚣,整栋大楼都弥漫着科技与严谨的气息。沈浩一踏进研发中心的实验室,眼睛就亮了 —— 这里摆放着 “星辰” 的电子电气架构模型,蓝色的线路灯光勾勒出复杂的脉络,工程师手里的平板上,实时跳动着算力平台的运行数据。对沈浩来说,这简直是 “技术爱好者的天堂”,他几乎是立刻就扎进了 “星辰” 的 EEA(电子电气架构)和智能座舱系统里,跟在启辰的资深工程师张工身后,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。

“张工,‘星辰’的集中式架构比传统分布式架构,在数据传输效率上能提升多少?”“算力平台的峰值算力能达到多少 TOPS?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时,会不会出现卡顿?”“目前软件生态的短板主要在哪些方面?是应用数量不足,还是交互逻辑不够流畅?”

张工一开始还带着几分 “应付合作方” 的客气,可聊到深处,他发现沈浩对汽车电子架构的理解远超预期,甚至能精准地指出当前系统的几个痛点。两人越聊越投机,从实验室聊到食堂,从午休时间聊到傍晚下班,沈浩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,连吃饭时都在琢磨 “如何让软件更好地适配硬件”。有一次,为了验证一个交互逻辑的优化方案,两人在实验室里待到了深夜,直到保安来提醒锁门,沈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—— 他后来跟同事开玩笑说,那几天连做梦都在跟 “星辰” 的系统 “对话”。

另一边,张扬带着创意团队驻扎在启辰的工厂和体验中心,他们的任务是 “用感官感受‘星辰’的每一寸肌肤”。在总装车间,张扬和设计师们站在生产线旁,看着一块块零部件被精准地组装成完整的车身,手指轻轻抚过刚下线的 “星辰” 车门 —— 内饰用的是进口 Nappa 真皮,经过特殊的鞣制工艺,触感柔软却不失韧性,凑近闻能闻到淡淡的皮革清香,没有刺鼻的化学气味。“这个气味处理得很好,用户坐进来会有安全感。” 张扬一边说,一边让设计师把这点记下来。

他们还专门体验了 “星辰” 的氛围灯系统:在不同场景模式下,灯光能切换出 256 种色号,亮度调节精准到 1%。张扬坐在驾驶座上,让工程师调出 “夜间模式”—— 仪表盘的亮度自动降低,氛围灯变成柔和的暖黄色,既不刺眼,又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。可当他切换到 “运动模式” 时,灯光瞬间变成充满活力的红色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“你们有没有觉得,” 张扬忽然开口,指着车内的中控屏,“这些功能都很先进,但总像隔着一层 —— 就像你面对一台精密的机器,知道它很厉害,却没办法跟它‘交心’。”

旁边的设计师小王点点头:“是啊,我刚才坐后排,明明空间很大,却没有‘想在这里待久一点’的感觉,不像家里的沙发那样让人放松。” 张扬若有所思地摸了摸方向盘,心里渐渐有了答案:“星辰” 缺的不是技术,也不是设计,而是一个能与用户产生情感连接的 “支点”—— 它需要从 “一台好车”,变成 “一个懂你的伙伴”。

一周的沉浸体验结束后,“钉刺” 和启辰的核心团队在启辰总部召开了总结会。会议室的白板上贴满了大家的笔记和照片,投影仪上循环播放着 “星辰” 的技术参数和设计细节。启辰的产品经理王经理坐在一旁,手里拿着笔,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—— 他原本以为,“钉刺” 的团队会只谈创意,没想到一开口就是实打实的技术洞察。

沈浩第一个发言,他手里拿着平板电脑,调出自己整理的技术分析图,眼神里还带着未褪去的兴奋:“‘星辰’的硬件基础远超同级别竞品,尤其是它的集中式电子架构 —— 相比传统的分布式架构,数据传输效率提升了 40% 以上,再加上峰值算力达到 200TOPS 的算力平台,这意味着它具备持续进化的能力,就像给一辆车装了‘可升级的大脑’。”

他顿了顿,话锋一转:“但问题也在这里 —— 目前的软件生态和用户体验设计,完全没有发挥出硬件的优势。比如智能座舱的交互逻辑,还是沿用传统的‘菜单式’操作,用户要找一个功能得点三四下;再比如第三方应用,只有基础的导航和音乐,这么强的算力,却只用来‘跑参数’,太浪费了。” 沈浩的话一针见血,王经理握着笔的手顿了顿,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。

紧接着,张扬站起来补充:“从设计角度看,‘星辰’的外观和内饰都很出色,不管是流线型车身还是细节处的缝线,都能看出用心。但就像我们体验时感受到的,它缺少一个‘情感锚点’。用户买的不只是‘出行工具’,更是‘生活场景的延伸’—— 他们希望在车里能放松,能工作,能陪孩子玩,而‘星辰’目前的设计,还没触碰到这些需求。” 他举起手机,展示了几张团队拍的照片:“你们看,这是我们在体验中心拍的,用户坐进来第一反应都是‘好酷’,但没有一个人说‘我想在这里待一下午’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张扬的话刚落,王经理忍不住点了点头 —— 其实启辰内部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,市场部甚至提出过 “场景化营销” 的想法,但始终没能找到清晰的方向。现在被 “钉刺” 的团队一语道破,他忽然有种 “豁然开朗” 的感觉。

林薇坐在主位,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,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。等沈浩和张扬都讲完,她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,拿起红色的马克笔,在白板中央写下了一行字 ——“不止于车,更是你首个智能移动生活空间(Smart Mobile Living Space)”。

“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核心策略。” 林薇转过身,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语气坚定,“我们要淡化冰冷的参数对比,把重点放在‘星辰’如何重新定义用户的出行和生活体验上。” 她指着白板上的字,进一步解释:“大家想想,‘星辰’的超大算力,不是为了在发布会上跑分,而是为了支撑更流畅的多屏互动 —— 比如你在中控屏选好电影,后排屏幕能自动同步;是为了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—— 你说‘我累了’,车能自动切换到‘小憩模式’,座椅放倒、空调调到 24 度、播放白噪音;是为了更个性化的场景模式 —— 商务人士需要‘会议模式’,一键投屏、静音、调整座椅角度;有孩子的家庭需要‘亲子模式’,后排播放动画、氛围灯变柔和、自动锁定车窗。”

“而它的硬件优势,最终是为了支撑更丰富的第三方应用生态。” 林薇继续说道,“我们可以开放 API 接口,让开发者为‘星辰’定制应用 —— 比如健身 APP 能联动座椅做按摩,办公软件能同步电脑文件,甚至外卖 APP 能直接把取餐信息推到中控屏。这样,‘星辰’就不再是一台孤立的车,而是一个连接万物的‘超级终端’,是用户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”

她的话像一颗石子,在会议室里激起了层层涟漪。沈浩眼睛一亮 —— 这个策略完美契合了他对 “软件适配硬件” 的设想;张扬也忍不住点头,这正是他想要的 “情感连接点”;启辰的王经理更是频频点头,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。会议室里原本有些严肃的氛围,瞬间被热烈的讨论声取代,有人举手提问 “小憩模式的具体参数怎么定”,有人提议 “可以做个用户调研验证场景需求”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——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,终于找到了通往光明的方向。

几天后,林薇带着团队向李总做正式汇报。当她阐述完 “智能移动生活空间” 的核心策略,以及具体的落地计划时,一直认真倾听的李总忽然 “啪” 地一声拍在桌子上,桌上的文件都被震得微微晃动。“就是这个感觉!” 李总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,他站起身,走到林薇面前,语气诚恳:“林总,不瞒你说,我们启辰内部为了‘星辰’的定位,讨论了快半年,市场部、研发部、设计部吵了无数次,却始终没能提炼出一个清晰的方向。没想到,你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,就抓住了‘星辰’最核心的灵魂!”

他拿起桌上的方案书,翻了几页,继续说道:“这个策略,既突出了我们的技术优势,又抓住了用户的真实需求,比单纯喊‘高端’‘智能’要实在得多。林总,我没看错你们,‘钉刺’果然有过人之处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