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星火燎原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浮世钉》最新章节。
清晨八点的阳光,透过 “钉刺” 临时办公室的百叶窗,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。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咖啡的焦香,几盆被遗忘在角落的绿萝,叶片上沾着员工们凌晨加班时溅落的水珠 —— 和一周前相比,这里的氛围早已天翻地覆。
此前那场险些掀翻公司的内部危机,如今只剩白板上未擦干净的争执痕迹,以及员工们眼底褪去焦虑后的专注。没人再私下议论 “钉刺会不会撑不过这个月”,也没人再盯着手机刷新行业招聘信息,所有人的目光,都牢牢锁在会议桌中央那份印着 “闪拍项目推广方案(初稿)” 的文件上。
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项目启动,而是 “钉刺” 的背水一战。
作为与盟友 “星辉传媒” 合作的第一个试金石项目,“闪拍” 这个新兴短视频 APP 的推广,承载的重量远超想象。在此之前,“钉刺” 因前一个大客户的撤资陷入资金链紧张,董事会内部质疑声不断,若不是林薇力排众议拉来 “星辉” 的合作,公司恐怕早已面临解散的风险。而 “闪拍” 项目,正是维系这份合作的关键 —— 成了,“钉刺” 能拿到 “星辉” 后续的资源倾斜,彻底走出生存危机;败了,不仅会失去盟友信任,更会让整个行业认定 “钉刺” 已失去核心竞争力。
“只许成,不许败。” 乔娜将这句话写在白板最顶端时,笔尖在白板上划出一道用力的痕迹。她穿着一身干练的黑色西装,眼底带着熬夜后的红血丝,却丝毫不见疲惫 —— 自从接手项目统筹,她几乎把家搬到了办公室,桌上堆着厚厚的 “闪拍” 用户调研报告,每一页都写满了批注。
坐在她对面的张扬,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,屏幕上是 “闪拍” 的产品功能拆解图。作为内容团队的负责人,他比谁都清楚,传统的推广套路在这里行不通。“之前有人提过找一线明星代言,预算初步估算要五千万,” 张扬将鼠标停在 “明星代言案例” 的文件夹上,语气带着明显的否定,“但你们看‘闪拍’的后台数据 —— 核心用户是 18 到 25 岁的年轻人,70% 来自二三线城市,喜欢独立音乐、街头摄影这类小众文化,他们对流量明星的接受度很低,反而更愿意关注‘和自己一样的人’。”
乔娜点点头,将一份打印好的用户访谈记录推到桌中央:“我上周和十个‘闪拍’活跃用户聊过,有个大学生说,他宁愿看素人拍的校园 vlog,也不想看明星摆拍的广告 —— 觉得‘不真实’。这就是‘闪拍’的核心调性:强剪辑工具 + 小众文化社区,用户要的是‘参与感’,不是‘仰望感’。”
两人对视一眼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心底逐渐清晰 —— 与其花钱请明星,不如把钱花在 “普通人” 身上。
接下来的三天,他们几乎没合过眼。乔娜拉着 “星辉” 的资源对接人开了五场视频会,反复确认对方能提供的媒体资源;张扬带着内容团队逐一审阅 “闪拍” 上的创作者账号,从粉丝量不足 10 万的中小创作者里筛选潜力股;沈浩则守在数据后台,用算法模型分析这些创作者的内容互动率、用户留存时长,甚至精准到 “用户更喜欢在晚上 8 点还是 10 点看这类视频”。
最终,“创作者赋能计划” 的框架正式成型,而这个计划的核心,只有八个字:不找明星,打造平民明星。
“第一步是挖掘潜力股,不能只看数据,还要看‘独特性’。” 沈浩在项目会上展示着筛选出的名单,屏幕上第一个出现的账号,网名叫 “电子夜行者”,头像是一个戴着耳机的剪影。“这个创作者是做音乐 remix 的,近一个月发布了六条视频,平均互动率 12%,远超平台均值,但粉丝量只有三万 —— 因为缺乏曝光。他的视频有个特点:会把经典老歌用电子音效重新编曲,再搭配自己拍的城市延时摄影,风格很鲜明,正好契合‘闪拍’的强剪辑工具属性。”
乔娜补充道:“我们已经联系上他了,一开始他还犹豫,觉得自己没名气,怕做不好。我跟他说,我们不仅给资金支持,还会提供全流程辅导 —— 从内容策划到剪辑技巧,甚至帮他做个人品牌包装。他昨天回复说,愿意试试。”
“第二步是深度赋能,绝对不能只给钱就不管了。” 张扬打开一个名为 “辅导方案” 的文档,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个创作者的个性化计划,“比如‘电子夜行者’,他擅长编曲,但不太会做内容策划。我们团队给他提了个建议:不要选太冷门的老歌,选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这种有情怀基础的,更容易引发共鸣;视频时长控制在 1 分 30 秒以内,因为数据显示,‘闪拍’用户的平均观看时长是 1 分 15 秒,太长会导致流失。”
为了帮 “电子夜行者” 优化视频,张扬带着两个剪辑师,和他开了三次线上会议。第一次会议从晚上 8 点开到 11 点,他们逐帧分析他之前的视频,指出 “延时摄影的转场太生硬”;第二次会议,他们手把手教他用 “闪拍” 的新剪辑功能,比如 “卡点特效” 和 “音效叠加”;第三次会议,他们甚至帮他修改了视频脚本,把城市延时摄影的顺序从 “日出到日落” 调整为 “黄昏到深夜”,因为数据显示,“夜景视频的转发率比日景高 40%”。
“第三步是资源倾斜,这就要靠‘星辉’了。” 乔娜拿出一份与 “星辉” 确认的资源清单,“他们会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给这些创作者开‘流量绿灯’,只要视频质量达标,就会推到首页推荐位;另外,‘星辉’旗下的娱乐号会帮他们做站外曝光,比如在微博、小红书发创作者的幕后故事,吸引更多人下载‘闪拍’。”
“最后一步,是爆款孵化。” 林薇在这时走进会议室,手里拿着一杯热咖啡递给乔娜,“我们不能撒胡椒面,要集中资源在最有潜力的创作者身上,先做出一个现象级爆款,再带动整个活动。沈浩,你要实时监控数据,一旦发现某个视频有爆发迹象,立刻通知‘星辉’加推资源。”
这个方案的风险显而易见 —— 没有明星背书,全靠素人创作者,一旦内容不被市场接受,所有投入都会打水漂。郑总在听到方案时,手指反复摩挲着会议桌的边缘,眉头拧成了一个结:“林总,这太冒险了。万一这些创作者做不出爆款,‘星辉’那边不好交代,董事会也会再次质疑我们的能力。”
林薇没有急着反驳,而是让乔娜播放了 “电子夜行者” 的试拍片段 —— 画面里,上海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在夜色中亮起灯光,《夜空中最亮的星》的旋律被重新编曲,电子音效与钢琴声交织,卡点精准地落在灯光亮起的瞬间。“郑总,您看这个片段,” 林薇指着屏幕,“这不是简单的‘素人内容’,而是我们用专业能力打磨出来的作品。我们赌的不是‘运气’,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—— 现在的年轻人,需要的是‘能共情的内容’,而不是‘高高在上的广告’。”
乔娜也补充道:“我们做过测算,即使失败,投入成本也只有明星代言的五分之一,不会对公司造成致命打击;但如果成功,效果会远超明星代言 —— 用户会因为喜欢创作者而留在‘闪拍’,形成长期粘性,这是明星代言做不到的。”
郑总沉默了许久,最终叹了口气,拿起笔在方案上签了字:“好,我信你们一次。需要什么资源,尽管提。”
方案正式启动后,“钉刺” 的办公室彻底变成了 “内容作战室”。乔娜的办公桌前贴满了时间表,每天早上 8 点和 “星辉” 对接资源,中午 12 点汇总创作者的进度,晚上 8 点分析当天的数据;张扬带着内容团队,24 小时在线回复创作者的疑问,有个剪辑师甚至在电脑前守了整整两天,就为了帮一个美食创作者调整视频的调色参数;沈浩则把行军床搬到了数据室,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,一旦某个指标出现异常,他会立刻截图发给团队。
林薇则在盯着 “闪拍” 项目的同时,没放弃另一条战线 —— 联系 “启辰科技”。
作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,“启辰科技” 的新车发布营销一直是行业焦点。如果能拿下这个客户,“钉刺” 不仅能获得稳定的收入,更能在汽车营销领域打开知名度。但在此之前,“启辰科技” 对 “钉刺” 的态度一直很冷淡 —— 毕竟 “钉刺” 之前的危机在行业内传开,没有哪个大企业愿意和 “不稳定” 的公司合作。
林薇前前后后发了三封邮件,打了两次电话,得到的都是敷衍的回应。第一次打电话时,“启辰” 负责用户体验的王总监说:“林总,我们目前只考虑和头部营销公司合作,抱歉。” 第二次电话,对方干脆直接挂了。
团队里有人劝她:“林总,要不先放一放?等‘闪拍’项目成功了,再联系他们也不迟。” 但林薇知道,机会不等人 ——“启辰” 的新车发布会就在三个月后,现在不切入,等他们确定了合作方,就再也没机会了。
她让沈浩做了一件事:分析 “启辰” 最新款车型的用户反馈。沈浩团队花了一周时间,爬取了汽车论坛、社交媒体上的数千条评论,发现用户对这款车的中控屏幕 UI 设计抱怨最多 ——“导航和音乐切换要三步,太麻烦”“图标太大,占了太多屏幕空间”“夜间模式太暗,看不清按钮”。
“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。” 林薇看着这些反馈,眼睛亮了起来。她让沈浩团队做了一个简易的优化 demo:把导航、音乐、空调这三个常用功能放在首页,一键就能切换;缩小了图标的尺寸,增加了屏幕显示内容;调整了夜间模式的亮度,让按钮更清晰。
拿着这个 demo,林薇再次联系了王总监。这一次,她没有谈合作,只是说:“王总,我有几个关于贵公司新车 UI 设计的小建议,想和您当面聊聊,只需要 15 分钟。” 或许是被她的坚持打动,或许是好奇她能提出什么建议,王总监最终同意了 —— 地点定在 “启辰科技” 总部的会议室,时间是周五下午 2 点。
会面当天,林薇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。她穿着一身简洁的白色西装,手里只带了一个平板,没有多余的资料 —— 她知道,15 分钟里,只有直击痛点,才能留住对方的注意力。
王总监走进会议室时,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,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敷衍。他看了一眼手表:“林总,我下午还有个会,咱们就长话短说。”
林薇没有寒暄,直接打开平板,调出优化 demo:“王总,您看这个界面 —— 贵公司新车的中控 UI,用户反馈最多的是‘操作复杂’。我们做了个优化,把常用功能放在首页,比如从导航切到音乐,原来要三步,现在一步就能完成。我们还做了个小调研,80% 的用户表示,这样的改进能提升他们的驾驶体验。”
王总监原本放在笔记本上的手顿了一下,身体微微前倾,凑过来看平板。林薇继续演示:“您再看夜间模式 —— 我们调整了亮度和对比度,既不会刺眼,又能看清按钮。之前有用户说,晚上开车时,中控屏幕太暗,想切歌都要低头找半天,很危险。这个优化能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