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地堡雷电(1/1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丧尸末日,大海里的求生之路》最新章节。
末日第八天:
直布罗陀大学的校园沉浸在一种令人不安的死寂中。阴沉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、灰蒙蒙的铅板,压在残破的建筑和凌乱的草坪之上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和尘埃混合的气味,提醒着人们仅仅八天前,这里还是何等景象。
陆明锐从半地下室的阴影中悄然探出身形,格洛克17手枪上的红点瞄准镜细微的光斑在昏暗光线下扫过前方。他屏息凝神,像一尊凝固的雕塑,仔细聆听着。几分钟前还因为他的行动而被惊动、四处游荡的嘶吼声,此刻已经消散,那些行动迟缓、只余本能的身影似乎失去了目标,重新陷入了某种茫然的停滞状态,或蹒跚离去,或停留在远处的角落。
危机暂时解除。他深吸了一口带着霉味的空气,将身体完全挪出藏身处。他的动作轻缓而稳定,每一步都踩得极为小心,避免发出任何可能再次惊扰那些“居民”的声响。目标很明确——图书馆地下那个在监控屏幕上短暂闪现过的通道入口。
他穿过一片狼藉的走廊,绕过翻倒的桌椅和散落的书本,玻璃碎片在脚下发出几乎不可闻的脆响。校园的破败景象无声地诉说着末日降临时的恐慌与混乱。他的神经始终紧绷着,红点在前方每一个可能藏匿危险的拐角和门窗处停留。
图书馆的大门敞开着,内部更加昏暗。应急灯微弱的光芒提供了仅能视物的照明,绿色的光晕让一切都显得诡异而不真实。他按照记忆中的监控画面,摸索着走向地下区域。幸运的是,这里似乎并未遭受严重的破坏,地面和墙壁上也没有发现那些令人心悸的暗红色拖痕或污迹。
找到了。一扇厚重的、漆成军绿色的铁门嵌在混凝土墙壁中,门上一个巨大的手动转轮显得格外坚固。他再次确认四周安全,然后双手握住冰冷的转轮,用力旋转。齿轮发出沉闷而顺畅的“咔哒”声,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显得异常清晰。门栓缩回,他用力一拉,铁门应声开启一条缝隙。
没有丝毫犹豫,陆明锐侧身闪入其中,随即反手将铁门迅速关上,并将转轮锁死。内部的光线骤然变化,将他吞没。
他置身于一个垂直的竖井入口处,脚下是嵌入混凝土壁的金属梯子。下方并非预想中的漆黑一片,反而透出明亮甚至有些刺眼的白色灯光。他向下望去,深度大约只有五米,下方是一条极为宽阔的通道,地面平整,墙壁光滑,灯光明亮得恍如另一个世界。没有异味,只有淡淡的金属和机油的气息,与外面世界的腐败气息形成天壤之别。
他深吸一口气,握紧手中的格洛克,开始向下攀爬。梯子很稳固,只有他身体重量带来的轻微吱呀声在竖井中回荡。
双脚终于踏实地踩在通道地面上。陆明锐不禁为眼前的景象感到一丝震撼。这条通道的规模远超他的想象,宽阔到足以让两辆卡车并排行驶,顶部挑高也极大,完全没有地下设施常有的压抑感。长长的灯带沿着通道顶部向前延伸,直到视野尽头变成一个光点,照亮了这宏伟的人造奇观。
他左右环顾,快速辨别方向。一端延伸向大概军港的方向,另一端则通往内陆,应该是着名的直布罗陀岩山所在。军港……他脑海中浮现出望远镜里看到的景象:密密麻麻的身影在码头徘徊,船只倾覆,浓烟滚滚。那里已然是死地,绝无生机。那么,答案显而易见。
他选择了通往岩山的方向,开始快速而谨慎地前进。通道内异常安静,只有他军靴踩在坚实地面上的轻微脚步声和自己的呼吸声。这里的隔音效果极好,完全隔绝了地面上的任何动静,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他注意到,每隔大约一公里,通道壁上就会出现一扇与他进来时一模一样的厚重铁门,标志着另一个出入口。
“军队的通道……”他心下明了,只有军队才有能力和需求建造如此规模、四通八达的地下网络。这让他心中升起一丝微弱的希望——既然有如此设施,是否意味着仍有成建制的力量在活动?
他尝试打开对讲机,但只有一片嘈杂的静电噪音,信号完全被隔绝了。他皱了皱眉,为了节省宝贵的电力,只能再次将其关闭。只能等从这里出去之后,再尝试与行政船上的郑大副联系了。
独自一人在空旷巨大的通道中行进,时间感和距离感都变得有些模糊。走了大约两三公里,前方通道一侧,一堆被深绿色迷彩防雨布严密覆盖的物体引起了他的注意。那堆物资堆放得十分整齐,显然是人为有意布置的。
陆明锐心中一紧,立刻放缓脚步,身体贴向通道壁,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,确认没有立即的危险后,才小心翼翼地靠近。他用枪口轻轻挑开迷彩布的一角,看到的景象让他心跳加速——是码放整齐的板条箱!弹药箱、标着MRC(英军口粮)的食品箱、武器箱,甚至还有几个箱子装着叠放整齐的军服。
他身上的便装早已在之前的逃亡中变得破烂不堪,沾满污秽,确实极不适合现在的环境。看到这些物资,尤其是那崭新的军服,几乎是雪中送炭。
警惕性并未完全放松,但他实在难以抗拒这个诱惑。他再次快速扫视前后通道,寂静依旧。他掀开迷彩布,走到标注着服装的箱子前,打开箱盖,里面是叠得整齐的英国陆军标准作战服(MTP迷彩)。他拿起一套,比划了一下尺寸,似乎正合适。
他将FS PRO霰弹枪靠在箱子上,格洛克17插回腿侧的枪套,开始快速脱去自己身上那件脏污的夹克。就在他刚把夹克脱下,准备换上军装上衣的瞬间——
一个冰冷、坚硬的圆柱体毫无预兆地抵在了他的后心。
动作瞬间凝固。陆明锐全身的肌肉都绷紧了,心脏猛地一跳。
一个低沉、冷静、带着纯正伦敦腔的男声在他身后响起,每一个单词都清晰而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:
“不要动,年轻人。(Don't move, son.)”
陆明锐的心沉了下去。他太大意了!竟然以为这安静的通道就绝对安全,完全没察觉到有人靠近。他保持着双手半举的姿势,一动不动,大脑飞速运转。
“你是谁?为什么会在这里?”身后的声音继续问道,枪口的压力没有丝毫减弱。
陆明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对方没有立刻开枪,说明有沟通的余地。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,不带有威胁性:
“我叫陆明锐(Lu Mingrui),东大人。我没有恶意,只是路过,想找点补给。”他用流利的英语回答,但保持着原有的语调和口音。
“东大人?你怎么会在这里?说清楚。”身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怀疑。直布罗陀,在这个时间点,出现一个亚洲面孔的独行者,实在太不寻常。
陆明锐深吸一口气,开始简洁地叙述自己的经历,这几乎已成为他这几天的标准说辞: “我是一名远洋船员。灾难爆发时,我们的船在里斯本港。我设法逃上了一艘码头的行政快艇,才活了下来。”
他顿了顿,感觉背后的枪口微微调整了一下位置。 “大概是第二天,我驾船路过锡尼什,需要燃油。上岸后,在一个空无一人的警察局里,我看到了一份传真。上面说,让各地的幸存者和警察力量向直布罗陀港集结撤离。所以我才一路过来,希望能找到帮助,最终……想办法回到东大。”
他省略了郑大副和其他细节,只突出了寻求帮助和回家的目的,这听起来更合理,也减少威胁性。
身后的男人沉默了几秒,似乎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。 “转过身来,慢一点。双手让我能看到。”声音命令道。
陆明锐依言,极其缓慢地转过身。他终于看到了用枪指着自己的人——一个年纪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白人男子。他面容刚毅,线条分明,灰蓝色的眼睛里透着锐利和审视的光芒,鬓角有些灰白,但整个人站得笔直,如同磐石。他穿着一套完整的英国陆军MTP迷彩作战服,装备精良,战术背心上挂满了弹匣和各种装备,手中握着一把加装了战术配件的L119A2卡宾枪,枪口此刻正对着陆明锐的胸膛。他的肩章显示着上校军衔。
即使在这种环境下,他的军容依旧保持着惊人的整洁,透露着一种职业军人的严格纪律性。
“检查他。”上校没有放下枪,对着旁边的阴影说道。
立刻,从旁边通道壁的凹陷处和物资堆的阴影中,悄无声息地走出五名全副武装的士兵。他们动作迅捷而专业,穿着同样的作战服,装备甚至更加精良,头盔上的夜视仪翻到一侧,面罩遮住了大半张脸,只露出冷静的眼睛。他们组成的警戒队形瞬间封锁了各个方向,无声地展示着极高的战术素养。
其中两人上前,一人保持警戒,另一人开始对陆明锐进行快速而彻底的搜身,检查他是否携带武器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身上是否有咬伤或抓伤的痕迹。检查者甚至戴上了战术手套,仔细查看了他的手臂、脖颈、和裤子里面。
“干净,长官。没有感染迹象。”士兵报告道,然后退后一步,重新举枪保持警戒,但枪口略微下垂,不再直接瞄准。
陆明锐心中稍稍松了口气。
上校这才缓缓放下了卡宾枪,但眼神中的审视并未减少。 “查尔斯(Charles)。皇家来福枪团(The Rifles)。”他简洁地自我介绍,语气平淡,却自然带着一种威严。“他们是雷电小队(Thunder Squad),负责我的安全。”
陆明锐点了点头,表示明白。皇家来福枪团,他知道这是英国陆军中一支历史悠久、战绩彪炳的王牌部队。 “陆明锐。很高兴见到你,查尔斯上校。”他尽量表现得合作且无害,“我只是想换身更合适的衣服。我的船还在港口外,我需要找到燃油补给和一些吃的,这样我才能回到中国。”
查尔斯上校的目光扫过那堆物资,又回到陆明锐脸上。 “你的故事很离奇,陆先生。但目前为止,你没有表现出威胁。而且,你能找到这里,说明你有点运气,或者……有点本事。”他顿了顿,“穿上衣服吧。这条通道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安全,跟着我们,你活下来的几率会大一些。”
他的语气与其说是邀请,不如说更像是一道命令。
陆明锐没有选择。他点了点头,快速拿起那套英军作战服,在五名雷电小队成员冰冷目光的注视下,开始更换。冰冷的布料贴在他的皮肤上,但他心中却因为这场意外遭遇而翻腾不定。危机似乎暂时解除,但他知道,自己已然踏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未知的境地。这条通往岩山的通道,以及眼前这位查尔斯上校和他的精锐小队,究竟会将他引向希望,还是更深层的旋涡?
通道顶部的灯光冰冷地照耀着,将他的身影和那六名军人的身影拉长,投射在空旷的通道壁上,寂静中,只有衣料摩擦的细微声响,预示着一段新的、吉凶未卜的旅程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