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党校见闻录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》最新章节。
两头华南虎安安全全的送到动物园。
以后有要搞华南虎研究的总会想到青云山,真的再弄出一两头老虎也不会太让人意外,这就是林鸿彬的目的。
8月中旬,党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顺利举行,林鸿彬继续参加。这次的会议就没有提农业学大寨了,林鸿彬也规规矩矩的开完会。
回到榕城,刚销完假,林鸿彬被一个通知,送到党校学习三个月。
林鸿彬只好收拾行李又往侯官赶去。
这一期的学员分两个班,一个是班地、厅干部学习班,另一个是青年干部学习班。
林鸿彬是在地、厅干部学习班,属于两个班级年纪最小的。
两个班的待遇还是有点差别的。
地、厅班住宿是一人一间,使学习不不受干扰,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。
青年班则是两人一间。
地、厅班学员打水,提的是钢壳印花水瓶;青年班学员,则发给钢丝网眼水瓶。
所谓差别,如此而已。
第一堂课是所有人一起的大课,是何校长亲自上的课。
“一入校门,即是学员。官不分大与小,人不分老中青,都得转换角色,老老实实当一名普通学生。
你们要做到三个转变:从领导干部转变为普通学员,从紧张工作转变为安心学习,从家庭生活转变为集体生活。
不能让人代学、代写、陪读,更不能拉关系、搞小圈子,严格遵守有关规定,把精力放在学习上。
真正做到学有所得、学有所获、学有所成。”
经过最开始一两天的不适应后,所有学员乖乖的当起学生。
课程安排很紧,基本上是每天上午上课,下午自习或讨论,晚上也学习。
除星期日可以外出外,其他时间都不能外出,有事外出要请假。
学习的压力比较大,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,没有谁懈怠。林鸿彬也一样,差别是他可以“作弊”,先把内容扫描起来,后续可以慢慢学习。
但他非常的忙,上完课就基本泡在学校图书馆、陈列馆里,把资料都保存起来。
陈列馆有国内上千种报纸杂志和国外一些着名的报刊,如美国的《纽约时报》、苏联的《真理报》等。
陈列馆陈列有众多的红头文件,还有一些主要报刊的内参资料。
林鸿彬是大开眼界,也是大有收获。
这么多的文字材料,能获取无数的信息,“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”也不外如此。
就是这个时候蚊子特别的多,到了晚上更是疯狂至极,图书馆、陈列馆还不能点蚊香。
受不了的林鸿彬,跑了一趟榕城,买了一大堆的清凉油回学校。
刚用上,就被一群人给盯上:“小林同学,你看我这老胳膊老腿的,自行车都蹬不动了,你这清凉油就先匀一个。”
那粗壮的身材,看着就孔武有力,与老胳膊老腿明显是搭不上的。
“对对对,咱们要讲平衡,全校要一盘棋!”
一群人都是打过真土豪的,脸皮更是厚的很,不一会就把林鸿彬带回来的清凉油瓜分了。
当然,也没让林鸿彬吃亏,第二天的午餐,他一坐下来,旁边的老郑就把他的红烧肉拨了一半到他的碟子里,同桌的其他人也都纷纷效仿。
他们吃饭,八人一桌,每桌是固定的人。
每天由食堂发下“登记表”,每人想吃什么,先在表上填写。
二两馒头、二两米饭,还是肉片肉丁,均可凭本儿记账,月底一并结算。
那表也不复杂,无非按每天菜谱编上号码,在表格里划上记号而已。
开饭时间一到,学员鱼贯而入,饭菜热气腾腾,早已上桌。
于是大家次第入座,你查你的“1号”菜,端一碟红烧肉,我找我的“3号”菜,来一份荔枝肉。
“要说这吃肉,还真的托小林同学福,他搞出来的甘蔗渣饲料一推广,我们的伙食立马就上了一个档次。”
“是啊,就算我们下放的偏远农场,也搞了虫子养鸡,至少每天都有鸡蛋吃了!”
“那就以汤带酒,敬小林同学一碗!”
“哈哈哈,来,干了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