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基层行:发展的隐忧(2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寒门的仕途传奇》最新章节。

“不对劲。”赵科指着台账,“去年8家获补贴的企业,有5家的负责人,要么是乡企办工作人员的亲戚,要么是跟乡领导熟络的人。”

孙工也发现了问题:“你看这两家,申请材料里的产值证明都有瑕疵,怎么还能通过审批?”

刘梅站在一旁,头埋得更低了:“这两家企业的厂长,跟之前的乡企办主任是老熟人,审批时就松了口……”

“还有这个。”秦宇轩指着台账末尾的备注,“这3家小厂,明明符合申请条件,却连申请资格都没拿到,理由写的是‘规模不足’,可实际规模比那两家材料有问题的厂还大!”

他当即让人叫来乡企办的负责人。面对铁证,负责人只能承认:“是我们工作不到位,想着先照顾熟人和大厂,小厂那边就疏忽了……”

“不是疏忽,是失职!”秦宇轩的语气带着批评,“政策落地要一碗水端平,靠关系、凭人情,不仅违背了政策初衷,还会让基层对政府失去信任。必须立即整改!”

他当场提出要求:“第一,明天起,挨家挨户给没通知到的小厂送政策手册,把补贴、税收优惠这些政策讲明白;第二,重新梳理去年的补贴申请,符合条件却没拿到的,向上申请补充名额;第三,以后政策宣传、补贴审批,全程公开公示,接受企业监督。”

负责人连连点头:“我们马上整改,保证不再出这种问题。”

中午,三人在乡政府食堂吃饭。简单的两菜一汤,秦宇轩却没什么胃口。“政策宣传不公、审批走关系,这比民生配套跟不上更可怕。”他放下筷子,“民生问题是硬件短板,能慢慢补;可政策走了样,寒了人心,再想挽回就难了。”

“我刚才跟王大海聊了,他说之前去找乡企办问政策,人家态度特别冷淡,说‘小厂折腾啥,好好干活就行’。”孙工说。

赵科也补充:“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个例,得好好查查,说不定还有其他政策也没落实到位。”

下午,三人兵分两路。秦宇轩去县纪委反映情况,把补贴审批中的人情问题、材料瑕疵问题一一说明,希望能彻查整改;赵科和孙工则去走访那些没拿到补贴的小厂,收集他们的诉求,登记需要补宣传的政策内容。

秦宇轩从县纪委出来时,已近傍晚。纪委的工作人员表示,会尽快派人去红星乡核查,一旦查实有违规操作,绝不姑息。

他回到宿舍时,赵科和孙工也刚回来。两人手里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,光是需要补宣传的政策,就列了整整三页。

“走访了7家小厂,每家都有一肚子委屈。”赵科喝了口水,“有个厂长说,去年听说有专项贷款,去乡信用社问,人家说‘小厂风险大,不给贷’,结果转头就给了一家跟信用社主任认识的厂。”

“还有税收优惠,好多小厂都不知道‘免三减二’的政策,白白多交了税。”孙工补充道。

秦宇轩坐在桌前,拿出信纸和钢笔。台灯的光洒在纸上,他一笔一划地写着补充信,把政策宣传不公、审批走关系的具体案例,还有小厂的诉求都写了进去。

他在信里建议:省里要出台政策落实监督机制,要求基层政策宣传必须“全覆盖”,补贴、贷款等审批流程必须“全公开”,还要设立举报渠道,让企业能监督、敢举报。

写完信,已经是夜里九点多。秦宇轩把信折好,放进信封,又将今天整理的问题清单、企业诉求表放在一起。

“红星乡的问题,比我们想的更复杂。”他看着两人,“民生短板要补,政策歪风更要刹住。明天我们再去几家企业核实情况,然后跟乡领导谈整改方案,后天就动身去下一站岚水县。”

“县纪委那边有消息吗?”孙工问。

“他们说下周就派人来,”秦宇轩点头,“咱们先把能整改的推动起来,比如政策补宣传、小厂申请材料补报,不能等。”

窗外的夜色渐浓,乡镇的星星格外亮。秦宇轩望着窗外,心里清楚,基层发展的根基,既要靠完善的民生配套,更要靠公正的政策落地。只有让每一家乡镇企业都能公平享受政策红利,让基层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,乡镇经济才能真正“立得住、走得远”。

他揉了揉酸胀的手腕,把信封和材料放进包里。明天还有更重的任务,必须抓紧时间,把这些问题一一纠正好,才能不辜负基层企业的期待,不辜负这次调研的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