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暴雨中的排水智慧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秦宫绮梦:幼师穿越之皇后养成记》最新章节。
军阵中爆发出欢呼。林悦看着蒙恬指挥若定的背影,突然笑了——这个总爱冷着脸的将军,其实比谁都懂如何激励人心。
辰时末,暴雨渐歇。
最后一段竹管被埋进导流沟,墨阳将水则放入渠中。浮标随着水流快速上升,却在触及最高水位线时突然停住——竹筒排水渠成功分流了八成洪水!
“成了!”匠人们抱在一起欢呼。尉迟稷老泪纵横,对着阴山方向跪下:“林工!您看到了吗?悦儿她……她做到了……”
林悦靠在蒙恬肩上,看着洪水顺着竹管奔向黄河。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虎口的纱布——那里还残留着竹香与血迹,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。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”她轻声说,“是墨阳的水则测准了水位,是尉迟先生的麻袋挡住了初期的冲击,是士兵们用长矛凿通了竹管……”
蒙恬突然握住她的手。他的掌心有厚茧,却温暖得让人安心:“但想出用竹子排水的人,只有你。”
远处,墨阳正带着匠人加固竹管连接处。他偷偷瞥了眼林悦,突然从怀中掏出块竹片——那是他按照林悦的设计,偷偷刻的“排水渠结构图”,边角还留着被火把烫焦的痕迹。
“林女官……”他磨蹭着走近,“这个……给你。”
林悦接过竹片,发现背面刻着行小字:“古法为骨,新法为肉,方成大道。”她抬头,正对上墨阳通红的耳朵:“你……你教我的。”
未时,九原郡城楼。
林悦站在箭垛后,望着驰道上逐渐干涸的泥浆。墨阳带着匠人开始铺设碎石路基,尉迟稷亲自监督每块石头的摆放角度——这场暴雨,让老匠人彻底接受了“新法”。
“林女官,咸阳来信。”王离递上鹰信。
林悦展开信笺,秦风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:“匈奴单于调集五万骑兵,欲在驰道完工前决战。另,赵高派密使北上,似与匈奴有勾结。”
她的手指骤然收紧。赵高……这个名字像根刺扎进心头。三日前她收到密报,说赵高在咸阳大肆搜罗“异术”,甚至将墨家叛徒收归麾下——他到底想干什么?
“传令蒙将军。”她将信投入火盆,“驰道需加快进度,同时派斥候严密监视狼山动向。另外……”她突然压低声音,“让墨阳秘密打造一批‘加强版’竹管——管壁加厚三寸,内嵌青铜片。”
王离领命而去。林悦望着火盆中跳跃的火焰,想起父亲手札中的一句话: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治水之道,在疏不在堵。”
赵高就像一场看不见的洪水,而她,必须造出更坚固的渠道。
亥时,匠坊灯火通明。
林悦披着斗篷潜入后院,却见墨阳正蹲在火炉前,手中握着根烧红的青铜管。
“你在做什么?”她轻声问。
墨阳吓得差点打翻铜管:“你……你怎么来了?”他慌乱地用脚盖住地上的竹片——那上面画着奇怪的机关结构,中心赫然是个缩小版的“竹筒排水渠”。
“别藏了。”林悦捡起竹片,“这是……水力机关?”
墨阳的脸涨得通红:“我……我想改良排水渠……如果能在竹管里加装这种活塞,就能手动控制水流……”他突然抬头,“就像你上次用‘经纬仪’测山势一样,工具该为人服务,而不是人被工具限制!”
林悦的心跳漏了一拍。她想起现代那些鼓励创新的导师,想起父亲手札中“匠人当有魂”的批注——原来真正的传承,不是死守古法,而是让古法在新时代重生。
“教我。”她蹲下身,接过烧红的铜管,“现在。”
墨阳的手在发抖。他看着林悦专注的侧脸,突然明白师父为何总说“林家女有匠心”。这个女子,真的在践行他们所有人的理想——用古法之骨,铸新法之魂。
三日后,驰道首段正式贯通。
蒙恬的玄甲军列阵通过,马蹄踏在坚实的碎石路上,发出整齐的“嗒嗒”声。林悦站在道旁,看着墨阳指挥匠人安装最后一批排水竹管——这些竹管被漆成黑色,与道路融为一体,只有走近才能看见管口雕刻的云纹。
“报——!”斥候飞奔而来,“匈奴骑兵距此不足百里!”
蒙恬翻身上马,佩剑在阳光下泛着寒光:“传令全军:驰道已成,我军可日行三百里!今日,就让匈奴人知道什么叫‘大秦速度’!”
林悦望着远去的铁骑,突然想起现代历史书上的一句话:“秦直道,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,让匈奴‘望道兴叹’。”她轻轻抚过身旁的竹管——原来她不仅在修一条路,更在改写历史。
“林女官!”墨阳抱着个木匣跑来,“我按你的设计做了个‘便携式水则’,用牛皮缝的,能折叠!”
林悦接过木匣,发现匣底刻着行小字:“赠悦儿,愿你丈量山河时,总有清流相伴。”落款是“墨阳 庚寅年秋”。
她笑了。远处,蒙恬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而她知道,这场关于“创新与传承”的战争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