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暴雨中的排水智慧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秦宫绮梦:幼师穿越之皇后养成记》最新章节。
九原郡的雨来得毫无征兆。前一刻林悦还在丈量驰道首段的基宽,下一刻天际便滚过闷雷,豆大的雨点砸在青铜矩尺上,溅起的水花模糊了刻度。
“林女官!快回营!”王离的吼声被风雨撕碎。林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望着刚铺好的碎石路基——雨水正顺着山势汇成小溪,将细沙冲得七零八落。她抓起把竹片冲进雨幕,身后传来尉迟稷的惊呼:“路基要塌!”
子时三刻,军帐中烛火摇曳。
蒙恬的玄甲上还挂着水珠,他将染血的绢帛拍在案上:“狼山方向涌来三千匈奴骑兵,若驰道三日内不能抢通,北境防线必溃!”
林悦的指尖陷进掌心。三日前塌方的路段足有三十丈,暴雨冲垮了半座山包,碎石混着泥浆堵死了整个山谷。匠人们试过用麻袋装土填堵,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得七零八落。
“尉迟先生怎么说?”她问。
“老朽……无能为力。”尉迟稷瘫坐在角落,白发凌乱地贴在脸上。他一生修筑宫室,却从未见过如此凶猛的山洪,“除非能引开洪水,否则……”
“否则驰道永远修不成。”林悦接道。她展开舆图,指尖划过塌方处——此处恰是阴山余脉与黄河支流的交汇点,暴雨让两条水系同时暴涨,形成双重冲击。
帐外突然传来嘈杂声。林悦掀帘望去,只见匠人墨阳正与几名士兵争执。这个总爱独来独往的年轻工匠,此刻死死护着怀中的竹篓:“这是我家传的‘水则’,能测水位高低!”
“水则?”林悦眼睛一亮。她想起《考工记》中记载的“平水尺”,但墨阳手中的竹篓明显更精巧——篓底嵌着青铜浮标,篓身刻着十二道水位线,最上方还系着根红绳。
“让我看看。”她伸手。
墨阳却后退一步:“女子懂什么水利?上次你搞的‘经纬仪’,差点害我们摔下山崖!”
林悦不恼反笑。她知道这个墨阳是尉迟稷的关门弟子,却总对“新法”嗤之以鼻。此刻他眼底的倔强,让她想起现代那些坚持“手工绘图”的老教授。
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她指着帐外仍在肆虐的洪水,“继续用麻袋填?还是等匈奴人踩着我们的尸体过去?”
墨阳的喉结动了动。他低头摆弄着水则,突然“咦”了一声:“水位涨得比往常慢……难道山那边有泄洪口?”
寅时初,林悦跟着墨阳摸黑上山。
暴雨打在油纸伞上,发出密集的鼓点。墨阳举着火把走在前面,水则在他手中轻轻摇晃,浮标随着水位起伏,在竹篓上投下晃动的光影。
“这里。”他突然停下。火把照亮一处隐蔽的岩缝——浑浊的洪水正从缝中喷涌而出,形成一道小型瀑布。
林悦凑近观察,发现岩缝上方有片竹林。竹子被洪水冲得东倒西歪,但根系却紧紧抓着岩壁,减缓了水流冲击。
“竹子……”她喃喃自语。现代城市用混凝土管道排水,但大秦没有水泥,却有漫山遍野的竹子!
“墨阳,你相信‘古法新用’吗?”她突然问。
年轻工匠皱眉:“古法就是古法,新法就是邪术。”
“那如果我用古法造个‘新渠’呢?”林悦捡起根断竹,比划着,“你看,若将竹子打通中空,连成网状导流,是不是既能借竹子的韧性抗冲击,又能利用中空排水?”
墨阳的火把“啪”地爆了个灯花。他盯着林悦手中的竹子,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:“林工当年也爱用竹子试新法……”
“这……这能行吗?”他声音发颤。
“试试才知道。”林悦扯下腰间丝绦,将两根竹子绑在一起,“召集所有匠人,带竹锯和青铜钻来!再让王将军派五百士兵,沿塌方处挖导流沟!”
卯时三刻,天光微亮。
林悦站在齐腰深的泥水里,看着匠人们将打通中空的竹子首尾相连。墨阳举着水则来回奔走,不断调整竹管的角度:“这里要抬高三寸!否则水会倒灌!”
“林女官!青铜钻不够了!”副将急报。
林悦抹了把脸上的泥浆。没有现代电钻,他们只能用青铜钻一点点凿通竹节,效率低得可怜。她环顾四周,突然盯上士兵们的长矛——矛头是锋利的青铜,矛杆是笔直的硬木。
“把矛头拆下来!”她抓过根长矛,“用矛头当钻头,硬木当支架,能快十倍!”
士兵们面面相觑。蒙恬的玄甲军从未见过如此“暴殄天物”的用法——长矛是保命的兵器,怎能用来凿竹子?
“按她说的做!”蒙恬的声音从高处传来。他站在塌方山顶,看着林悦浑身是泥却眼神发亮的样子,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章台宫为他解九连环的少女——同样的聪慧,同样的倔强。
青铜矛头与竹节碰撞,发出清脆的“笃笃”声。林悦接过根刚凿好的竹管,突然“嘶”地倒抽冷气——她的虎口被矛头震裂,鲜血顺着竹纹渗进中空。
“你疯了?”墨阳抢过竹管,“让士兵来做!”
“他们不懂角度。”林悦咬着牙继续凿,“每根竹管倾斜三度,才能保证水流顺畅……就像这样……”她突然眼前发黑,差点栽进泥水里。
一只大手稳稳扶住她。蒙恬将药瓶塞进她手中:“去包扎,这里交给我。”他转身对士兵下令:“所有人听令:凡凿通十根竹管者,赏酒一壶;凿通二十根者,升伍长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