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入比利时 又续辉煌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》最新章节。
当史国栋站在布鲁塞尔中央车站的穹顶下,被璀璨的玻璃彩绘折射出的光影笼罩时,耳边传来的法语与弗拉芒语交织的嘈杂声,让他意识到,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比丹麦更复杂的市场。
比利时,这个被称为“欧洲十字路口”的国家,既有着法语区的浪漫精致,又有弗拉芒语区的务实严谨,其美食文化更是深受法国料理与荷兰烹饪的双重影响,巧克力、华夫饼、青口贝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味觉符号。
“史总,比利时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,光是布鲁塞尔就有超过两千家餐厅。”李秘书长翻着平板电脑,眉头紧锁,“而且这里的食品安全法规是欧盟最严苛的,光是申请餐饮许可就要经过七道审核。”
史国栋的目光扫过车站外林立的中世纪建筑,忽然指向街角一家飘着浓郁巧克力香气的老店:“比利时人对美食的挑剔,恰恰说明他们对品质的追求和我们不谋而合。
去联系‘美食探险家’菲利普,他在比利时美食圈的影响力比十个网红加起来都大。”
菲利普是一位有着络腮胡的中年美食评论家,他的美食博客“舌尖上的欧洲”在比利时拥有百万粉丝。当史国栋带着团队登门拜访时,菲利普正戴着白手套,小心翼翼地品尝一块手工巧克力。
“中国人?做火锅?”菲利普一脸狐疑地挑起眉毛,透过镜片,他那双眼睛里充满了不信任。他心想:“布鲁塞尔虽然有不少异国餐厅,但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的,可都是经过我那挑剔味蕾严格考验的。”
史国栋见状,连忙解释道:“菲利普先生,您别着急,我们给您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。”说着,他向身后的厨师使了个眼色,只见厨师小心翼翼地端上一口精致的小火锅。
这口小火锅看起来与普通火锅并无太大区别,但当干冰被倒入锅中时,一股白色的雾气缓缓升起,将红汤笼罩其中,若隐若现,宛如仙境一般。
“这是我们为比利时特别定制的‘海陆双鲜锅’,”史国栋得意地介绍道,“汤底是用比利时的青口贝与四川的老母鸡一起熬制而成的,再搭配上本地的安格斯牛肉和北海大虾,味道绝对一流!”
菲利普的表情从最初的傲慢逐渐转为惊讶,他的目光被那口小火锅深深吸引住了。当第一口汤滑入喉咙时,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,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似的。
“哇,这味道真是太奇妙了!”菲利普不禁赞叹道,“既有东方香料的独特神秘,又完美地保留了海鲜的鲜甜。”然而,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对这道火锅赞不绝口时,他突然话锋一转:“不过,比利时人的晚餐时间非常固定,你们这种热热闹闹的火锅模式,恐怕会打破他们的用餐习惯啊。”
这个问题,史国栋早有准备。他拿出一份市场调研:“我们发现,比利时年轻人热衷于社交晚餐,而火锅恰恰是最适合社交的美食。我们会推出‘欢乐时光套餐’,将晚餐时段延长到午夜,还会设置现场民乐演奏,让用餐变成一场文化体验。”
在开业前的这段时间里,一场惊心动魄的宣传战正在激烈地展开着。团队成员们可谓是绞尽脑汁,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。
首先,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,发布了一系列带有浓郁比利时元素的火锅视频。这些视频别出心裁,充满创意。例如,他们巧妙地用撒尿牛丸摆出了欧盟旗帜的造型,让人眼前一亮。这种独特的创意不仅展现了火锅的美味,还巧妙地融入了比利时的文化元素,让人印象深刻。
然而,团队的宣传策略远不止于此。他们还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火锅快闪”活动。当几十口铜锅同时沸腾,热气腾腾,麻辣香气四溢,与广场上华夫饼的甜香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味组合。这股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在广场上空,仿佛是一道无形的魔力,吸引了数百名路人纷纷驻足观看。
这场“火锅快闪”活动犹如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,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。它不仅成功地吸引了众多路人的关注,还为即将开业的火锅店积攒了大量的人气和口碑。
然而,就在开业前三天,意外发生了。
“史总!不好了!卫生部门突然来检查,说我们的厨房布局不符合新规!”李秘书长满脸焦急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他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筹备办公室,声音都有些发颤。
史国栋心头一紧,连忙放下手中的文件,跟着李秘书长匆匆赶往厨房。当他赶到现场时,只见卫生 inspector 正一脸严肃地拿着图纸,对着厨房指指点点,不停地摇头。
“史先生,你们的排烟系统距离居民区太近了,这是不符合新规的,必须要进行整改。”卫生 inspector 毫不客气地说道。
史国栋看着眼前的情景,心中暗暗叫苦。眼看着开业日期越来越近,重新改造厨房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更重要的是,这会让他们错过最佳的宣传期,对餐厅的开业造成极大的影响。
然而,面对卫生部门的要求,他也知道不能置之不理。史国栋深吸一口气,让自己冷静下来,然后拨通了菲利普的电话。
“菲利普先生,您好,我是史国栋。我们这边遇到了一点小麻烦,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来现场指导一下呢?”史国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。
菲利普在电话那头稍作犹豫,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。三个小时后,菲利普带着一位当地知名的餐饮设计师出现在了厨房。
“史先生,这位是我专门请来的设计师,他对比利时的法规非常熟悉,一定能帮你们解决问题。”菲利普介绍道。
设计师仔细查看了厨房的布局和排烟系统,然后指着天花板说:“其实,要解决这个问题,并不需要大动干戈地重新改造厨房。
我们可以在这里加装一套静音型高空排放系统,这样既不会影响居民,又能符合新规的要求。而且,我认识供应商,他们可以在 24 小时内就把设备安装好。”
开业当天,布鲁塞尔的天空被阴沉沉的乌云笼罩着,细雨如丝般飘落。然而,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食客们的热情。
餐厅门口的队伍蜿蜒曲折,一直延伸到街角,仿佛没有尽头。在这条长队中,不仅有来自当地的居民,还有许多专程从法国北部边境赶来的美食爱好者。
走进餐厅,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世界。穿着华丽旗袍的服务员们穿梭于餐桌之间,她们用流利的法语和弗拉芒语为客人们介绍着各种精致的菜品。餐厅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,悠扬的古筝曲《渔舟唱晚》与欢快的比利时民谣《鸽子》交替奏响,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