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唤醒乡愁的文化建设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》最新章节。
夔北街道是渝复县千年三国、江船穿梭、移民文化历史的见证,老码头的石阶被岁月冲刷得光滑发亮,却鲜有人踏足 —— 曾经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早已消失,只剩下几艘破旧的渔船停在岸边;不远处的老纺织厂,红色的砖墙上爬满藤蔓,生锈的厂牌 “夔北纺织厂” 字迹模糊,只有几个老人偶尔会来门口徘徊,回忆着当年的热闹;老戏台更是破败不堪,戏台顶部的瓦片残缺不全,台面上积满了灰尘,台下的石凳上长满了青苔。
季秋水跟着老居民张大爷,沿着老码头的石阶往下走,张大爷的脚步很慢,每走一步都像是在与过往对话。“季书记,你看这石阶,以前每天有几百个码头工人扛着货物上下,脚步声能从早响到晚。” 张大爷指着石阶上的凹槽,“这都是扁担磨出来的印子,现在年轻人哪还知道这些?”
走到老纺织厂门口,张大爷叹了口气:“我年轻时就在这厂里上班,每天早上八点,厂门一开,几百个工人骑着自行车进来,车间里的机器声能盖过说话声。现在倒好,厂里空了,连个介绍的牌子都没有,我孙子问我‘爷爷,这是什么地方’,我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。”
老戏台旁,几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聊天,看到季秋水,纷纷围上来:“季书记,能不能把这戏台修修啊?以前每年春节,这里都有戏班子来表演,现在荒成这样,我们的乡愁都没地方放了。”
“是啊,老码头、老纺织厂、老戏台,这些都是咱们夔北的根,要是没了,以后孩子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。”
季秋水看着这些破败的历史遗迹,又看着老人们满是惋惜的眼神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她想起之前在县文旅委开会时,主任提到 “要利用乡镇闲置房屋和历史遗迹,打造文旅资源”,一个想法在她心里渐渐成形 —— 或许,这是唤醒夔北街道乡愁的机会。
回到街道办,季秋水立刻联系了县文旅委主任周明,说明想修复老码头、老纺织厂、老戏台,打造 “乡愁文化街区” 的想法。周明听后很感兴趣:“正好县里有文旅扶持资金,我们可以合作,把夔北街道打造成全县的文化振兴示范点!”
一周后,县文旅委派来了项目负责人李伟。这位戴着金边眼镜、穿着名牌衬衫的中年男人,一见面就掏出一份厚厚的《夔北乡愁文化街区商业开发方案》,语气里满是傲慢:“季书记,我花了三天时间做的方案,您先看看 —— 老码头保留中间 10 米石阶当‘网红打卡点’,两侧各建 3 栋仿古商铺,一层卖特产,二层搞民宿,一年租金至少能收 80 万;老纺织厂不用留真实机器,我联系了道具厂,花 5 万就能买 10 台仿真纺织机,再刷层复古漆,年轻人肯定爱来拍照;老戏台简单翻新后,跟文化公司合作搞商业演出,门票定价 50 元一张,周末加场,利润咱们五五分成。”
季秋水翻着方案,看到 “商业开发收益预估” 一页时,眉头越皱越紧:“李科长,方案里只字没提‘文化保护’,全是商业项目。老码头的石阶是历史遗迹,不能只留 10 米;老纺织厂的真实机器是乡愁的载体,仿真机器没有文化价值;老戏台是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,不能搞收费演出。”
“季书记,您这是跟钱过不去啊!” 李伟靠在椅背上,手指敲着方案,“县里给的扶持资金只有 30 万,不够全修复遗迹,不搞商业开发,钱从哪儿来?您要是不同意,这项目只能搁置,到时候老居民的乡愁没唤醒,您的政绩也受影响。”
“政绩不是靠商业开发堆出来的,是靠为居民办实事。” 季秋水把方案推回去,“我坚持全修复遗迹,保留文化价值,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再想办法,比如发动社会捐赠、申请其他专项补贴,但绝不能牺牲文化搞商业。”
第一次对接不欢而散。接下来的三天,李伟每天都往街道办跑,每次都带着修改后的方案,可核心始终是 “商业开发为主”。第四天,他见季秋水态度坚决,竟偷偷绕开街道,联系了老码头附近的 8 家商户 —— 这些商户大多是卖水产、杂货的,担心项目会影响自己的生意,正焦虑不已。
李伟先找到水产店老板王老板,把他约到一家隐蔽的茶馆。“王老板,老码头要建商业街,您这水产店位置好,要是改成‘海鲜大排档’,生意肯定火。” 李伟端着茶杯,话里藏话,“不过想租到这个好位置的商户不少,我得跟领导‘沟通沟通’,这‘沟通费’嘛,您懂的。”
王老板心里一紧:“李科长,‘沟通费’要多少?”
“不多,5000 块。” 李伟拿出一张空白收据,“您把钱给我,我给您开个‘项目咨询费’的收据,以后商业街建成,您优先选摊位,租金还能打九折。”
王老板犹豫了 ——5000 块不是小数,但要是能保住摊位,还能赚更多钱,咬咬牙还是交了钱,拿到了那张写着 “项目咨询费 5000 元” 的收据。
搞定王老板后,李伟又用同样的手段联系了其他 7 家商户:对卖杂货的张老板,他承诺 “商业街允许卖特色杂货,优先租摊位,收 3000 元‘协调费’”;对开小餐馆的刘老板,他说 “可以帮着申请‘特色餐饮’招牌,收 8000 元‘认证费’”。短短三天,他就收了 4.2 万元,还伪造了 “夔北文旅项目商户意向登记表”,让商户们签字按手印,谎称 “这些钱是用来给商户办‘优先租赁资格证’的,是合规收费”。
更让人震惊的是,李伟还联系了一家建筑公司,承诺 “只要给 10 万元‘介绍费’,就把老码头商业街的建设工程交给他们”,甚至伪造了县文旅委的 “项目招标意向书”,盖了自己私刻的 “夔北县文旅委项目专用章”。建筑公司负责人觉得不对劲,偷偷给县文旅委打电话核实,才发现李伟的阴谋,没敢交钱。
老码头商户王老板越想越不安 —— 交了钱却没拿到 “优先租赁资格证”,每次问李伟,他都以 “正在办理” 为由推脱。无奈之下,王老板拿着收据找到季秋水,小声说:“季书记,李科长收了我 5000 元,说能优先租摊位,可到现在没消息,这钱我该不该要回来啊?”
季秋水接过收据,看到 “项目咨询费” 几个字时,心里一沉 —— 项目还没立项,哪来的 “项目咨询费”?她让王老板详细说说经过,当听到李伟还收了其他商户的钱,甚至伪造文件时,气得手都在抖:“王老板,您放心,这钱一定能要回来,李伟的行为已经违规,我现在就向县纪委举报!”
她立刻拨通县纪委的电话,把李伟收取 “好处费”、伪造文件、私刻印章的情况一一说明,还提供了王老板的收据复印件和商户们的证词。县纪委高度重视,当天就成立调查组,调取了李伟的银行流水,发现他近期有 4.2 万元不明收入,还查到了他与建筑公司的通话记录和伪造的 “招标意向书”。
经过一周的调查,李伟借项目谋私的事实全部查清:他共收取商户和建筑公司(未遂)14.2 万元,私刻印章 1 枚,伪造文件 3 份,试图通过商业开发中饱私囊。县纪委立刻对李伟进行停职调查,随后将其涉嫌违纪违法的线索移交司法机关,最终李伟因贪污罪、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,没收全部非法所得,退还给商户和建筑公司。
消息传来,商户们又惊又怒:“没想到李科长这么胆大包天,连国家的钱都敢贪!多亏了季书记,不然我们的钱就打水漂了!”
季秋水看着商户们拿回钱时的笑容,心里却很沉重:“文化建设是为了唤醒乡愁,不是某些人谋私的工具。我们一定要守住底线,绝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破坏居民的精神家园。”
县文旅委主任周明专程来街道道歉:“季书记,是我们用人不当,让李伟钻了空子,差点毁了项目。我们已经重新选派了项目负责人陈明,他是文旅委的老党员,经验丰富,一定能跟您好好合作,把项目做好。”
季秋水点点头:“周主任,过去的事就过去了,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项目做好,守住文化初心,给居民一个交代。”
一场因贪腐引发的危机,在季秋水的坚持和纪委的介入下得以化解,也让 “乡愁文化街区” 项目回归了初心 —— 为居民留住记忆,为街道守住根脉。
陈明是个务实的干部,一见面就说:“季书记,之前李伟的做法确实不对,我这次来,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,咱们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,真正为居民服务。”
季秋水把老居民的意见和自己的方案详细告诉陈明:“我们的目标是‘唤醒乡愁、留住记忆’,不是搞商业化。老码头要修复石阶和码头牌坊,立历史介绍牌,讲述码头的货运历史;老纺织厂要保留生产车间、纺织机器,收集老工人的工作证、奖状,办‘纺织文化展’;老戏台要修复戏台顶部和座椅,邀请戏班子来表演传统戏曲,免费对居民开放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