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老王头的退休倒计时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》最新章节。

县委办的档案室里,老王头戴着老花镜,正一页一页地翻着泛黄的笔记本。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洒进来,在灰尘弥漫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柱,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。

季秋水推门进来,手里端着两杯热茶:"师傅,您又在这儿翻什么呢?档案室灰大,别呛着。"

老王头抬头,眯着眼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:"丫头来了?正好,帮我看看这个。"

他递过来一本2008年的县委会议记录本,边角已经磨得发毛,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会议要点、领导批示,甚至还有当时县委班子的私下评价。季秋水接过本子时,注意到老王头的手指关节粗大,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,却泛着不健康的黄色——那是长年吸烟留下的痕迹。

"您还留着这个?"季秋水翻了几页,有些惊讶。本子上的字迹工整有力,记录的内容远比正式档案详细,甚至在一些领导发言旁边还有老王头用红笔写的小字批注。

"嘿,干咱们这行的,记性再好,不如烂笔头。"老王头拍了拍旁边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笔记本,最上面一本的封皮已经泛黄卷边,"这些都是我的宝贝,三十三年的县委办,全在这儿了。"

季秋水知道,老王头在县委办待了大半辈子,从文件收发员干到机要科科长,再到现在的档案室负责人,经历了几任县委书记的更迭,见过太多起起落落。她曾听人说,老王头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,是当时县委书记的得力助手,后来不知为何被"冷藏"到档案室,一待就是十几年。

"师傅,您这是……准备退休前整理资料?"季秋水小心翼翼地问,生怕触碰到什么不该问的往事。

老王头叹了口气,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:"是啊,还有三个月,这些东西总得有个交代。"他顿了顿,忽然压低声音,"丫头,你知道在县委办,什么东西最值钱吗?"

季秋水想了想:"信息?"

老王头摇摇头,伸出一根手指在空气中点了点:"是'分寸'。"他重新戴上老花镜,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,"就像《韩非子》里说的,'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',在官场,掌握分寸比掌握信息更重要。"

老王头合上笔记本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慢悠悠地说道:"县委办这种地方,看着不起眼,实际上是个'枢纽'。上接领导,下连部门,中间还得防着同事。你待了这一年了,应该也看明白了。"

季秋水点点头。自从参与查处周国栋案后,她对县委办的"暗流"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她想起上个月办公室小张因为无意中透露了领导行程,被调去偏远乡镇的事,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

老王头竖起三根手指:"在县委办混,还是要记住原先给你说的三句话——'不该问的不问,不该说的不说,不该做的不做。'"

"第一,'不该问的不问'。"老王头敲了敲桌子,发出沉闷的响声,"《论语》里有句话叫'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',在机关里更要谨记。领导让你送文件,你就送文件,别打听文件里写的是什么;领导让你通知开会,你就通知,别问为什么突然开会。知道得太多,有时候是祸。"

季秋水想起自己当初参与查周国栋时,要不是问了小张的梦话,又加上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,自己也不会如此这般的。她轻声问道:"师傅,那要是真遇到重要的事,也不能问吗?"

老王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:"《资治通鉴》里记载,唐太宗问魏征:'人主何为而明,何为而暗?'魏征回答说:'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'但这是对皇帝说的。对我们这些小人物,有时候装聋作哑才能活得长久。"

他翻开一本笔记,指着其中一页:"看到这个了吗?2012年,县委办的小李因为好奇问了句为什么突然查某位领导的账,第二天就被调离了。到现在,十年过去了,还在乡镇待着呢。"

季秋水倒吸一口冷气,默默记在心里。

"第二,'不该说的不说'。"老王头指了指自己的嘴,做了个拉上拉链的动作,"在县委办,管住嘴比管住手还重要。你今天跟同事抱怨一句领导,明天这话就能传到领导耳朵里。记住,《增广贤文》里说的,'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',关系没到那份上,别掏心窝子。"

季秋水笑了:"师傅,您这是让我当'闷葫芦'啊?"

老王头也笑,眼角的皱纹更深了:"不是让你当哑巴,是让你学会'选择性说话'。该汇报的汇报,该装傻的装傻。《红楼梦》里王熙凤怎么说的?'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',在机关里,能把大事说小是本事,能把小事说没是能耐。"

"那第三呢?"季秋水往前凑了凑,茶杯里的热气在她面前缭绕。

"第三,'不该做的不做'。"老王头眯起眼睛,声音压得更低,"在机关里,最忌讳'越位'。不是你的事,别抢着干;不是你的权,别伸手。《道德经》说'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',有些人觉得自己聪明,到处揽活儿,结果呢?活干了,锅也背了。"

季秋水若有所思:"所以,有时候'装傻'反而是自保?要是没有参与周国栋的查处,也许我更自由一些呢?"

老王头点头,从抽屉里拿出一本《史记》,翻到《留侯世家》:"对,'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'。你看张良,帮刘邦得了天下就急流勇退,这才保全了自己。在县委办,太冒尖的人,往往死得最快。"

老王头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《资治通鉴》,翻到某一页,指着上面一句话:"'小不忍则乱大谋'——在机关里,有时候得学会'苟'。"

"苟?"季秋水一愣,茶杯差点没拿稳。

"对,就是'苟着'。"老王头笑了笑,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,"不是让你当缩头乌龟,而是要学会'藏锋'。《庄子》里有个故事,说一棵树因为长得歪歪扭扭,木匠看不上,反而得以终其天年。有些人一进机关就急着表现,结果呢?枪打出头鸟。"

他举了个例子:"前年,县委办来了个大学生,文笔好,能力强,领导一表扬,他就飘了,到处指点江山。结果呢?半年不到,被调去青山乡'锻炼'了,到现在还没回来。"

季秋水皱眉:"那该怎么'苟'?"

老王头伸出两根手指:"两条路——'要么熬,要么跑'。"

"熬,就是等机会。县委办这种地方,资历比能力重要。《菜根谭》说'伏久者飞必高',你待得越久,越容易'捡漏'。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,总有一两个会赏识你。"

"跑,就是找靠山。但记住,《红楼梦》里说的,'靠山山会倒,靠人人会跑',最好的靠山,其实是'不站队'。你看我,在档案室一待十几年,虽然升不上去,但也没人来找麻烦。"

季秋水笑了:"师傅,您这说的,跟武侠小说似的。"

老王头也笑,从书架上取下一本《官场现形记》:"官场本来就是江湖,只不过比江湖更讲'规矩'。李宝嘉这本书写于清末,但里面的道理放在今天一样适用。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