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文会激辩!谁敢质疑圣贤道?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诗词显圣,死囚逆天改命!》最新章节。

下湾村口,林凡的话语在村民们耳边回响,那黑瘦老者被扶起后,颤声应道:“大人,小老儿都听您的!”

林凡对这片土地的“格物”仍在继续。

他听着老者讲述河道上游的种种异象,以及那些大户人家如何私自开渠引水,心头便有了大致的轮廓。

水患的根源,果然不仅仅是天灾。

他吩咐李明三人,带着几位熟悉河道的村民,沿着支流向上游查探,绘制简图,记录那些异常的引水渠和堵塞点。

“我们不能只看水流,还要看人心。”

林凡交代李明,语气平缓却透着一股力量,“记录下那些私自开渠的田地归属,以及背后的人家。”

李明三人领命而去,他们对林凡的信任,已深入骨髓。

林凡则带着剩下的村民,开始在村中规划,如何将这被文气点化的沃土扩大,并教导他们一些初步的改良方法,比如深翻土地、引入淡水冲洗盐分等。

这些方法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他“格物致知”的初步实践。

然而,就在林凡在下湾村忙碌的第三天,一封来自金陵城的急信,由陈浩亲自快马送达。

信中详细描述了金陵城中文坛的暗流涌动,尤其是那场由王公子门下张维明主导的雅集,将林凡的“文道助农”斥为“奇技淫巧”、“邪说”。

更有一则消息,提学道周大人将于三日后在金陵书院主持一场“金陵文会”,广邀金陵城内所有新科举子及知名大儒参与,美其名曰“共议文道,砥砺学问”。

“林兄,这分明是王家设下的鸿门宴啊!”

陈浩脸色焦急,额头布满汗珠,“他们想借周大人的手,彻底将你排除出金陵文坛!”

林凡接过信件,快速浏览。

他脸上没有丝毫惊慌,反而浮现出一抹沉静。

他知道,金陵世家的反击迟早会来,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公开辩论的方式。

“鸿门宴也好,龙潭虎穴也罢。”

林凡将信纸折叠收好,声音不大,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,“既然他们要辩,那我就去会一会。”

他转头对陈浩说:“你立刻回金陵,将我们这几日在下湾村的所见所闻,以及水患的初步调查结果,整理成一份详实的报告。

我要在文会上,让那些只知空谈的所谓大儒,亲眼看看何为‘经世致用’。”

“那我呢?”

李明和赵峰从河边回来,听到林凡的决定,也急忙问道。

“你们二人继续留在此处,协助村民们改良土地,并深入调查上游的引水渠。”

林凡交代,“文会之后,我便会回来,届时,我们便能彻底解决龙泉河的水患。”

次日清晨,林凡便独自一人,乘着一辆简朴的马车,离开了下湾村,疾驰向金陵城。

他没有带任何随从,只在行囊中放了几卷在下湾村绘制的简图和记录。

他要以一个“格物致知”者的身份,去回应那些质疑。

三日后,金陵书院,文会如期举行。

宽敞的讲堂内,长案摆放整齐,坐满了金陵城内外的新科举子、老学究,以及一些闻名已久的大儒。

提学道周大人身着一袭素色儒袍,坐在主位,神色平静,却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。

当林凡步入讲堂时,原本的窃窃私语声瞬间低了几分。

许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,有好奇,有审视,也有不屑。

王公子则坐在靠前的位置,嘴角挂着一抹志在必得的冷笑,张维明等人则坐在他身后,神情傲慢。

林凡径直走到为新科举子预留的席位上坐下,对周围的目光视若无睹,只是微微颔首,向周大人行了一礼。

文会伊始,周大人简单说了几句开场白,便将话题引向了“文道新旧之争”。

他并未直接点名林凡,却字字句句都指向了近日金陵城中关于“文气点化”的争议。

“圣贤之道,传承千年,乃我辈读书人立身之本。”

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学究率先开口,他名叫孙敬,是金陵城中德高望重的大儒,素来以保守着称。

他清了清嗓子,声音洪亮,“然近日,有异端邪说流传,谓文气可改天地,点化万物。此等怪力乱神之语,有违圣人教诲,非我儒家正道!若人人效仿,弃诗书礼法于不顾,沉迷于虚无缥缈之术,天下何以安宁,社稷何以稳固?”

孙敬的话,引起了许多保守派学者的共鸣,他们纷纷附和。

“孙老所言极是!文人当以笔墨传道,以文章教化,岂能以术惑众?”

一位来自王家的远亲,也是金陵书院的夫子,跟着发难,“若文气真可点化土地,那农夫何须耕作?水患何须治理?只需文人一指,便可万事太平?此等妄想,简直荒谬!”

言语之中,矛头直指林凡在下湾村的“文气助农”。

在场的许多年轻学子,虽然对林凡的才华有所耳闻,但此刻面对众多前辈大儒的质疑,也都不敢轻易开口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李明、陈浩二人坐在林凡身旁,气得脸色铁青,却也无可奈何。

林凡却始终保持着平静。

他待众人议论告一段落,才缓缓起身,向周大人和在场所有学子躬身一礼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