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攻坚克难复兵甲,匠心独运现峥嵘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》最新章节。
“四艺惊鸿”的余波并未在沈清梧心中停留太久。雅集归来,她依旧是那个沉静专注的沈顾问,将全部精力投注于《宣和风骨》的拍摄中。剧集已进入中后期,场景越发宏大,涉及的问题也越发复杂。
眼下,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剧组面前——“金明池争标” 后的 “军器监演武” 大戏。
这场戏旨在展现北宋鼎盛时期军事科技的辉煌,剧本要求呈现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宋代精锐兵器及其操演阵法,如神臂弓、床子弩、步人甲、以及各种攻城器械的模型演示。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体现国力和尚武精神的重要情节。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服化道部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他们依据有限的历史资料和想象制作的兵器道具,在沈清梧眼中简直是“惨不忍睹”。
“神臂弓的‘偏心轮’结构不对,省力原理无法实现,演员根本无法操作出史料中记载的威力效果。”
“步人甲的甲片编缀方式错误,重量分布不均,演员穿上行动困难,更别提演武了,而且外形臃肿,毫无宋代甲胄的‘精良’之感。”
“床子弩的模型比例失调,机关联动生涩,看起来像儿童玩具。”
……
沈清梧一连串的专业否定,让道具组长和武术指导愁眉苦脸,几乎要崩溃。他们已经尽力了,但宋代军械的制造工艺大多失传,仅凭几张模糊的古画和文字记载,根本难以精准复原。
“沈老师,这……这实在是没办法啊!”道具组长老王苦着脸,“咱们又不是古代军匠,哪能真造出那些东西来?能做个样子差不多就行了呗?观众谁看得懂啊!”
“不行。”沈清梧语气斩钉截铁,“《宣和风骨》之所以是‘正剧’,便在于‘正’字。军械乃国之重器,岂能‘差不多’?形都不似,何来神韵?观众或许不懂具体构造,但那种精良、威猛、令人震撼的质感,是能感受到的。敷衍了事,只会让这场重头戏沦为笑柄。”
李导也深知这场戏的重要性,急得嘴角起泡:“沈老师说得对!可……这可怎么办?时间不等人啊!总不能因为道具不行就砍了这场戏吧?”
片场气氛一时有些凝滞。
沈清梧沉默片刻,目光扫过那些粗劣的道具,眼中闪过一丝锐芒:“给我三天时间。”
众人皆是一愣。
“沈老师,您有办法?”李导如同抓住救命稻草。
“不敢保证尽善尽美,但至少,不会如此……不堪入目。”沈清梧淡淡道,“需要一间安静的工作室,剧组最好的木工、铁匠、皮革匠听我调遣,还需要采购一些特定材料。清单我稍后给晓芸。”
她竟然要亲自上手指导复原?!
所有人都惊呆了!她懂礼仪、懂书画、懂琴棋,难道连这失传的古代军工技艺也懂?!
顾延之闻讯赶来,听到沈清梧的要求,虽然心中惊疑,却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:“一切所需,立刻去办!整个剧组的资源优先满足沈老师!老王,你们几个,这三天完全听从沈老师指挥!”
于是,剧组临时腾空了一个最大的仓库作为工作室。沈清梧挽起袖子,扎起长发,彻底沉浸到了古代兵甲的复原世界中。
这三天,她几乎不眠不休。
她首先根据记忆(前世曾在宫中武库见过相关图册和残件)和逻辑推演,绘制出神臂弓、床子弩关键部件的详细结构图,尤其是省力机构和击发装置,精确到每一个榫卯、每一处角度、每一条筋弦的缠绕方式。她甚至用边角料亲自削制了小模型,验证其可行性。
对于步人甲,她推翻了道具组原先模仿西方板甲或日本胴丸的思路,严格按照宋甲“札甲”规制,指导工匠如何将上千片小甲片用特定的皮绳编缀起来,如何根据人体曲线调整甲片叠压方式和密度,既保证灵活性,又确保防护力,同时控制总重量。她甚至亲自上手,演示如何编缀才能既牢固又美观。
“甲片并非越厚越好,宋甲之精良,在于设计与工艺。”她一边动作飞快地编缀着皮绳,一边对围观的工匠讲解,“你看,此处叠压需错开,方能卸力;此处需留活动余量,便于手臂弯曲……对,就是这样。”
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起初还将信将疑,但跟着她的指导操作后,发现制作出的甲胄部件果然更加合理、轻便、威武,不由得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,一口一个“沈师傅”叫得心服口服。
她还抽空指导了攻城器械模型的制作,纠正了比例和结构错误,使其看起来更具威慑力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