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雅集突逢狷狂客,四艺绝艳震八方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》最新章节。
沈清梧有意识地融入现代生活,并未放松在专业领域的深耕。她对《宣和风骨》的顾问工作愈发得心应手,抓大放小,反而让整个项目的质感提升得更快。《风雅宋》纪录片的前期策划也进展顺利,她的许多建议被采纳,团队合作渐入佳境。
然而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她上升的势头太快,触动的利益和招惹的眼红也越来越多。尤其是在她婉拒了星耀的股权绑定后,某些人似乎觉得她又恢复了“无根浮萍”的状态,可以再次试探甚至拿捏。
这日,沈清梧受一位参与《风雅宋》项目的知名学者吴老邀请,参加一个私人性质的小型文化交流雅集。吴老德高望重,雅集参与者多是文化界、艺术界的名流耆宿,也不乏一些颇具实力的青年艺术家,规格颇高。顾延之因商务繁忙,未能一同前来。
雅集设在一处颇有年头的江南园林式会所内,亭台楼阁,曲径通幽,氛围清雅。沈清梧依旧是一身素雅改良旗袍,妆容清淡,只在发间簪了一支白玉簪,通身的气度却让人无法忽视。
她安静地坐在角落,品着清茶,听着几位老先生探讨一幅新收的古画,偶尔才在询问到她时,言简意赅地说上一两句,却总能切中肯綮,引得众人颔首。
这时,一位约莫三十出头、穿着中式长衫、留着艺术家式长发的男子,在一群人的簇拥下,朗笑着走了进来。此人名叫赵丹青,是近年来国内颇受追捧的新锐水墨画家,以风格大胆、言辞狂放着称,自诩“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者”,粉丝众多,但也争议不断。
“吴老,诸位前辈,晚生来迟,恕罪恕罪!”赵丹青嘴上说着恕罪,神态却颇为自得,目光在场内扫视一圈,最终落在了安静坐在一旁的沈清梧身上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与……挑战之意。
他早就听说过沈清梧的大名,对其“文化宝藏”的人设颇不以为然,认为不过是资本和舆论炒作出来的产物,一个花瓶罢了。今日一见,果然容貌气质出众,更激起了他想要“戳破”这个泡沫的念头。
寒暄过后,赵丹青故意将话题引向了传统艺术,侃侃而谈自己对明清山水画的“创新性理解”,言语间颇有些贬低古人、抬高自己的意味。几位老先生听得微微蹙眉,但碍于情面,并未多言。
赵丹青见状,越发得意,忽然话锋一转,看向沈清梧,语气带着几分轻佻的挑衅:“久闻沈老师对传统文化无所不精,尤其是宋代艺术,更是被誉为‘活字典’。正好,晚生最近创作了一幅《宋人意趣图》,试图捕捉宋人那份独特的韵味与精神,不知能否请沈老师品评一二,指点指点?”
他刻意加重了“品评”和“指点”二字,明显是不怀好意。他自信自己的画作技巧高超,意境“新颖”,绝非一个靠背书本出名的“顾问”能真正看懂的。他等着沈清梧出丑,或者说出些外行话,他便可趁机好好“教育”一番,踩着她扬名。
在场众人都听出了火药味,目光纷纷投向沈清梧。吴老面露不悦,正想开口圆场。
沈清梧却放下了茶盏,抬眼看向赵丹青,目光平静无波:“赵先生谬赞,不敢当‘指点’。既是交流,观画无妨。”
赵丹青心中冷笑,示意助手展开带来的画作。
那是一幅六尺整宣的大写意水墨,画的是文人山林宴饮的场景。笔墨奔放淋漓,构图奇崛,确实能看出深厚的技法功底和强烈的个人风格。
众人围观,纷纷客气地称赞“赵老师笔墨老辣”、“意境超脱”、“有新意”。
赵丹青颇为自得,看向沈清梧:“沈老师以为如何?”
沈清梧仔细看了片刻,缓缓开口:“赵先生技法纯熟,勇气可嘉,敢于泼墨挥洒,确非常人所能。”
赵丹青脸上刚露出得意之色,却听沈清梧话锋一转:
“然,此画虽名为《宋人意趣》,却只得其形,未得其神,甚至……南辕北辙。”
一语既出,满场皆惊!赵丹青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。
沈清梧却仿佛未见,继续淡淡道,声音清晰而平稳:“宋人绘画,尤重‘理’与‘意’。其山石林木,虽经提炼,必合乎自然之理;其人物情态,虽讲逸趣,必出于内心之真。观先生此作,山石皴法杂乱,斧凿之气过重,失了宋人师法造化后的圆融内敛;人物形象夸张扭曲,为求‘逸’而失其‘雅’,更近乎明末狂禅之流弊,而非宋人清雅含蓄之韵。”
她走到画前,指尖虚点几处:“此处渴笔飞白,用力过猛,只显枯槁,不见空灵;此处墨色混沌,浓淡无章,只觉淤塞,不显氤氲。宋人用墨,淡处如云烟,浓处如点漆,层次分明,气韵生动。而先生之作,狂放有余,内蕴不足,看似洒脱,实则躁郁,与宋人追求的天人合一、心物相融之境,相去甚远。”
她每一句点评都精准地戳在赵丹青画作的痛处,不仅指出问题,更阐明了背后的美学原理,将其与真正的宋画精神相对照,高下立判!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赵丹青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,想要反驳,却发现自己那套“创新”、“感觉”的理论,在对方扎实的学理和清晰的逻辑面前,显得苍白无力又可笑!他周围那些刚才还在吹捧的人,此刻也鸦雀无声,面露尴尬。
“你……你懂什么!艺术贵在创新!岂能墨守成规!”赵丹青强自争辩,语气已露狼狈。
沈清梧微微挑眉:“创新需基于传承,而非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。未入其门,不解其髓,便妄谈‘打破’,不过是空中楼阁,徒惹人笑。”
这话已是相当不客气了!
赵丹青气得浑身发抖,指着沈清梧:“好!好!你说我不懂宋画!那你呢?光会耍嘴皮子谁不会?有本事你现场画一幅!让我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‘宋人意趣’!否则,就是信口雌黄,污蔑我的作品!”
这已是近乎耍无赖的挑战了!众人纷纷皱眉,觉得赵丹青有失风度。
吴老正要呵斥,沈清梧却淡淡应道:“可。”
众人大惊!她竟然应了?!
赵丹青也是一愣,随即狂喜,立刻让人准备笔墨纸砚,他就不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能有什么真功夫!
宣纸铺开,墨香盈室。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看着沈清梧。
只见她敛袖而立,闭目凝神片刻,仿佛在沟通古今。再睁眼时,周身气场陡然一变,沉静如水,却又蕴含着磅礴的力量。
她执笔蘸墨,手腕悬空,落笔如云烟!没有丝毫迟疑,没有丝毫犹豫!笔走龙蛇,皴擦点染,动作如行云流水,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感和古意!
她画的同样是山林小景,一角亭台,二三文人,几株松柏。但她的笔墨,含蓄内敛,惜墨如金!山石用披麻皴,绵密松灵;树木勾勒,枝干虬劲中有秀润;人物虽小,却形态生动,衣纹流畅,眉目间仿佛真有旷达闲适之意境流露!
更令人叫绝的是,她并非一味模仿,而是在深得宋画三味的基础上,融入了一丝个人的清冷气韵,使得整幅画于古意盎然中,又透出一股新鲜的、耐人寻味的生命力!
不过一刻钟,一幅意境高远、笔墨精妙的《松亭晤旧图》便跃然纸上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