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黑红流量初变现,广誉加身破坚冰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满级嬷嬷穿成黑料网红后》最新章节。

参与《瑶台序》拍摄和星耀世纪的前期策划会,占据了沈清梧大部分时间。她如同海绵吸水般快速学习着这个时代影视工业的运作流程,同时又将自身沉淀千年的知识体系,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输出,往往一针见血,直指核心。

在《瑶台序》剧组,她的权威已然确立。张导几乎将她奉若神明,大小事务,只要涉及礼仪、仪态乃至古代生活细节,必先问过她的意见。群演和次要演员在她面前噤若寒蝉,认真听训。连几位主要演员,在她指出仪态或台词中不合时宜之处时,也大都虚心接受——毕竟,谁不想在镜头前显得更有“底蕴”呢?田薇和她那副制片亲戚彻底偃旗息鼓,见了她都绕道走。

而在星耀《九重天阙》的策划会上,她初次亮相便震惊四座。当一群资深编剧、美术指导、服装设计师围绕着架空仙侠世界的设定争论不休时,她静听片刻后,开口提出的基于“天道法则”、“功德修为”、“宗门道统”三维度构建仙界社会阶层与礼仪体系的构想,逻辑严密,想象瑰丽,却又暗合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辨,瞬间镇住了全场。

连一向眼高于顶的首席编剧都推了推眼镜,喃喃道:“这个框架……有点意思啊……”

顾延之坐在主位,看着沈清梧在白板上写写画画,条分缕析,眼神中的欣赏几乎不加掩饰。这个女人,总能给他带来惊喜。

她的专业价值,正在被顶尖圈子快速认可。

然而,互联网的记忆和恶意从未远去。关于她的黑料依旧隔三差五被翻炒,#沈清梧滚出娱乐圈#的话题像牛皮癣一样顽固存在。田薇的粉丝和水军坚持不懈地抹黑,将她在剧组的一切正常指导行为都解读为“耍大牌”、“欺压新人”。

但微妙的是,由于寒山客的背书、“圈内老鬼”等爆料号的暗示,以及越来越多零星流出的、她专业指导的侧拍花絮(有些甚至是剧组人员偷偷录下分享给朋友的),舆论不再是完全的一边倒。

开始有越来越多的路人产生好奇:

【所以沈清梧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?】

【她好像真的懂很多啊!那些动作我做不来!】

《瑶台序》剧组能不能放点官方花絮啊!我想看沈老师上课!】

【黑子们歇歇吧,寒山客大佬的话都不信?】

【坐等一个反转打脸!】

黑红也是红。她的名字,以一种诡异的方式,保持着极高的讨论度和流量。而这,很快便被精明的商人嗅到了味道。

这日,沈清梧刚结束《九重天阙》的策划会,陈助理便恭敬地递过来一份文件。

“沈老师,这是一家国内知名的文化用品品牌‘墨韵轩’发来的合作意向。他们主打高端仿古文具、线装书、文创产品,之前代言人是位走知性路线的老戏骨,刚合约到期。他们……对您很感兴趣。”

沈清梧接过文件,并未立刻翻开,而是看向陈助理:“因何感兴趣?因我声名狼藉,却偶得寒山客一言?”

陈助理被她直白的问题问得有些尴尬,推了推眼镜:“这个……对方市场总监确实提到了寒山客先生的影响。但他们更看中的是您目前独特的……嗯……话题性,以及您在公众眼中逐渐立起来的‘专业’、‘传统’、‘严谨’的形象,虽然这个形象还伴随着……争议。他们认为这种反差和争议,与他们品牌想要破圈、吸引年轻受众的目标不谋而合。他们想邀请您担任他们的‘文化体验官’,先进行一期短视频推广合作,看看市场反响。”

风险投资。对方看中的是她黑红带来的流量和她专业带来的正面形象可能性,想赌一把。

沈清梧翻开意向书。条款清晰,报酬对于她目前的处境来说,堪称丰厚。推广的产品是一套仿宋刻本线装书和一套狼毫毛笔,倒也算贴合她的“人设”。

“告诉他们,”沈清梧合上文件,语气平淡,“合作可以。但‘体验官’之名不妥。既是文化用品,便需敬畏。可称‘荐书人’或‘执墨官’。推广方式,需由我主导,他们可提要求,不可干涉内容。若同意,便签。若不同意,作罢。”

她绝不会允许对方只是为了蹭她的黑红热度,弄出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消耗她的专业形象。要合作,就必须按照她的节奏和调性来,将“黑红”中的“红”放大,将“黑”转化为话题度和记忆点。

陈助理愣了一下,没想到她如此强硬,但还是立刻去联系了。

出乎意料,墨韵轩那边在经过短暂讨论后,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沈清梧的所有要求!他们的市场总监甚至亲自打电话给陈助理,兴奋地表示:“我们要的就是沈老师这份较真和底气!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样子!就按沈老师说的办!”

合作迅速敲定。拍摄日定在两天后,地点就在沈清梧的公寓。墨韵轩方面只派了一个三人拍摄小组,完全听从沈清梧的指挥。

拍摄当日,沈清梧并未刻意布置场景。她只是将公寓收拾得更加整洁,在一张素雅的木桌上,铺开一张暗蓝色的扎染桌布,将那套仿宋刻本和狼毫毛笔置于其上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她依旧穿着那身月白套装,素面朝天。拍摄开始后,她并未像寻常广告那样夸赞产品多好,而是如同一位真正沉浸于书卷中的学者,指尖轻轻拂过线装书的封皮,感受其纹理,语气平缓地讲述宋代刻本的风格特点、纸张的选择、雕版印刷的工艺之精妙。

然后,她拿起一支狼毫笔,蘸墨,铺开宣纸,并未写什么名家法帖,而是默写了一段关于制笔选毫的古籍记载。她的字迹清峻峭拔,自带风骨,运笔起落间,一种极致的专注和宁静透过镜头感染着每一个人。

整个视频没有一句推销,没有夸张的表演,只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沉浸式的体验。最后,她抬起眼,望向镜头,目光清澈而平静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与古人神交,纸墨笔砚,便是渡舟。墨韵轩,尚可。”

视频不长,只有三分钟。拍完后,拍摄小组负责人激动得手都在抖:“沈老师……这、这感觉太对了!根本不用剪,直接就能用!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