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借尸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》最新章节。

民国初年,东北黑河地界有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,村子北头住着个马老三,是个走村串户的货郎。

这年腊月二十三,马老三刚从外村卖货回来,天色已晚,鹅毛大雪下得正紧。他走到村口老槐树下,忽见雪地里躺着个人,走近一瞧,竟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,面色青紫,浑身冰凉,只有心口还存着一丝热气。

马老三心善,顾不得许多,背起姑娘就往家跑。到家后,他叫媳妇烧热水,给姑娘灌了几口姜汤,又捂上三床棉被。折腾了半宿,那姑娘总算悠悠转醒,可一开口,却把马老三夫妇吓了一跳。

“俺…俺不是死了么?这是哪儿?”姑娘声音虚弱,却带着浓重的河北口音。

马老三媳妇王氏忙道:“闺女,你这是冻迷糊了,这是靠山屯,俺们当家的从雪地里把你救回来的。”

那姑娘却一脸茫然:“靠山屯?俺是河北大名府人士,怎会到了关外?俺记得俺得了痨病,已经咽了气,咋的又活过来了?”

马老三夫妇面面相觑,只道这姑娘是烧糊涂了,便安抚她先歇着,明日再说。

谁知第二天一早,更奇怪的事发生了。

那姑娘竟对镜梳妆,手法娴熟地挽了个发髻,嘴里还哼着河北小调。王氏进屋送饭,见她这般,不由惊讶:“闺女,你这头梳得真好,俺们这旮沓没见人这么梳过。”

姑娘嫣然一笑:“大嫂说笑了,这是俺们那儿的寻常样式。”接着又道,“俺叫吴月娘,家里原是开绣庄的,俺爹吴仁义是大名府有名的绣庄掌柜。”

王氏越听越奇,这姑娘说话文绉绉的,全然不似东北姑娘爽利,倒真像个河北来的小姐。

消息传开后,村里人都来看稀奇。有见识的老人说,这怕是“借尸还魂”了——河北那个吴月娘的魂,借了这东北姑娘的身子了!

可是,这被借的“尸身”原本是谁家的姑娘?

马老三这才想起该打听是谁家丢了人。可问遍四邻八乡,竟无一家认领这姑娘。奇的是,不出三日,这“吴月娘”竟能下地行走,还展现了惊人的绣工,随手就能在帕子上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,说是她家传的手艺。

这下村里可炸开了锅。有羡慕的,有害怕的,也有打歪主意的。

村西头的赵媒婆最先上门,说要给“月娘”说门亲事。赵媒婆一张巧嘴能把死人说活:“月娘姑娘,你这无亲无故的,总得找个依靠不是?俺给你说的这张家小子,家里有三十亩好地,五间大瓦房…”

月娘却摇头:“婚姻大事,需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俺爹娘虽不在身边,也不能自作主张。”

赵媒婆碰了一鼻子灰,悻悻而去。

接着来的是村里的神婆黄三姑。她一进门就盯着月娘看,半晌才道:“姑娘,你这身子骨里可住着两个魂呐,要不要俺帮你请仙家看看?”

月娘微微一笑:“多谢三姑好意,俺觉得挺好,不劳费心。”

黄三姑眯着眼,掐指一算,脸色微变,却没再多说,转身走了。

最着急的是马老三夫妇。他们救人不图回报,可家里平白多了一口人,日子越发紧巴。月娘看出他们难处,便道:“恩公恩嫂若不嫌弃,俺可以做些绣活换些银钱。”

说罢,她让马老三从镇上买来针线绸缎,不出三日便绣出一幅《喜鹊登梅图》,活灵活现,仿佛能听见鸟叫。马老三拿到镇上绣庄,掌柜的一看惊为天人,当场掏出十块大洋买下,又预订了更多绣品。

马老三捧着大洋回家,简直不敢相信。十块大洋够一家子过半年了!夫妻俩对月娘顿时另眼相看。

月娘的名声很快传开了,连镇上富户都来找她绣东西。马家日子渐渐红火起来,盖了新瓦房,买了牲口。村里人都说马老三捡了个活财神。

然而好景不长。半年后的一个傍晚,靠山屯来了个陌生老汉,赶着辆破马车,直接找到了马老三家。

老汉一见月娘就老泪纵横:“秀娥!爹可找到你了!这半年你跑哪儿去了?”

月娘却一脸茫然:“老伯认错人了吧?俺不是秀娥,俺是吴月娘。”

马老三夫妇闻声出来,见状忙问端的。老汉抹着泪道:“俺是七十里外黑瞎子沟的王老五,这是俺闺女秀娥!半年前她跟邻村后生私奔,俺只当这丢人现眼的东西死外头了,咋在你们这儿?”

王氏争辩道:“老伯看清楚,这闺女是俺当家的从雪地里救回来的,那会儿都快冻死了,咋会是你闺女?”

王老五却一口咬定:“自家闺女还能认错?秀娥左耳后有颗红痣,右腕上有道疤,是她小时候烫的!”

马老三忙看月娘耳后和手腕,果然有痣有疤!夫妇俩顿时傻了眼。

月娘也慌了神:“俺、俺真是吴月娘,俺爹是大名府绣庄掌柜吴仁义…”

王老五顿足道:“啥五仁六义的!你就是俺闺女秀娥!快跟爹回家!”说着就要拉人。

马老三赶忙拦着:“老伯且慢!这事有蹊跷,就算这是秀娥的身子,里头住的怕是别人的魂哩!”

王老五瞪眼道:“放屁!中邪了是吧?俺请大仙给她驱驱邪就好了!”说罢强行拉着月娘上了马车,扬长而去。

马老三夫妇追之不及,只好作罢。想起月娘平日的好,不免唏嘘感叹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