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提前布局(1/1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越八阿哥,看我推翻雍正》最新章节。
天刚蒙蒙亮,八贝勒府的暖阁已亮起灯。胤禩刚换好一身石青色常服,便对着门外喊了声:“青砚。”
守在门口的青砚立刻进来,躬身道:“贝勒爷,您有何吩咐?”
“立刻去九爷府和十爷府传话,”胤禩语气急切却坚定,“就说我有要紧事商议,请两位爷尽快来府里。”
“奴才这就去!”青砚不敢耽搁,转身快步出了院,亲自带着两个小太监分赴两府。
一个时辰左右,院外就传来了快速的脚步声。先是九阿哥胤禟,他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袍,手摇折扇,慢悠悠地走进来,脸上带着惯有的笑意,只是眼底藏着几分疑惑:“八哥,这才刚辰时,您就急着叫我们来,莫不是有什么财路不成?”他素来爱财,也最懂经营,府里的产业、朝堂上的人脉,多是他帮着八哥打理,此刻心里还琢磨着,是不是哪里又有新的“进项”。
紧随其后的是十阿哥胤?,他穿着一身酱紫色常服,身材魁梧,脚步迈得又快又沉,一进门就嚷嚷起来:“八哥!我刚要吃早膳,就被你这儿的人催着来,到底出啥大事了?”他性子直率,没什么心思,素来对八哥言听计从,只是脑子转得慢,遇事总爱直来直去。
胤禩看着两人,眼中多了几分暖意,在原剧情里,这两位是唯他马首是瞻的铁杆,哪怕后来胤禩失势,也没背弃过他。只是胤禟太过贪财,总想着靠人脉和产业敛财,不少门人借着他的名头贪赃枉法;胤?则性情鲁莽,容易被人当枪使,时常因口无遮拦惹出麻烦。前世的胤禩,正是因为纵容了他们的缺点,才让这兄弟俩最终落得悲惨下场。
“坐。”胤禩指了指旁边的椅子,待两人坐下,才沉声道,“叫你们来,不是为了通州的事,是为了更要紧的——黄河。”
“黄河?”胤禟手里的折扇顿住,脸上的笑意淡了些,“八哥,黄河不是好好的吗?前几日奏报,说河堤稳固,没什么异常啊。”
胤?也挠了挠头,疑惑道:“是啊八哥,黄河离咱们这儿远着呢,跟咱们有啥关系?”
胤禩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头的急切——他知道,现在说“黄河即将发大水”,两人定然不信,只能用他们能懂的方式点透:“你们别问那么多,只听我吩咐就行。老九,你立刻派个最得力、最稳妥的信使,去江南找任伯安。”
“任伯安?”胤禟眉头一皱,“他不是咱们在江南的钱袋子吗?让他做什么?”任伯安掌管着江南的盐运和当铺,每年给他带来不少银钱,胤禟对他向来十分看重。
“让他即刻收敛!”胤禩语气陡然加重,眼神也变得严肃,“所有借着你我贝勒府名头贪墨的账目、私下勾结官员的信件,全部销毁,一点痕迹都不能留!你找个靠的住的人送信,与任伯安说清楚,就说我八阿哥什么都知道了,若他敢有半分拖延,将来出了岔子,谁也保不住他!”
胤禟这下是真慌了,站起身道:“八哥!这可使不得啊!任伯安手里的那些产业,牵扯多少人?要是突然销毁账目,岂不是反而引人怀疑?再说,他没做错什么,咱们凭啥这么对他?”他想不通,任伯安是自己人,八哥为何突然要“敲打”他,还要断了这条财路。
“凭什么?”胤禩看着他,语气带着几分沉重,“就凭我不想将来咱们兄弟,都栽在这些贪赃枉法之人上!”他知道,原剧情里,任伯安后来因贪腐过重,被胤禛抓住把柄,不仅自己丢了性命,还连累了胤禟,甚至让八爷党的根基受损。现在提前让他收敛,既是救胤禟,也是救自己,而那个贪官任伯安,这一世就不劳他四爷费心了,他要亲自处置。
“老九,你跟了我这么多年,还信不过我吗?”胤禩放缓了语气,“我何时害过你?此事你必须办好,多一句废话都不要有,将来你自会明白我的用意。”
胤禟看着胤禩坚定的眼神,心里虽仍有疑惑,却也知道八哥从不说没把握的话,只好点头:“好……我这就去安排,让府里总管太监去江南,定让任伯安照办。”
胤禩又转向胤?,语气缓和了些:“老十,你那边也得注意。最近让你府里的门人、还有那些跟你相熟的官员,全都老实点——不该贪的钱别贪,不该管的事别管,尤其别掺和地方上的工程、漕运,若是让我发现了,别怪我无情。”
胤?虽没听懂其中的关节,却也知道八哥是为了自己好,拍着胸脯道:“八哥你放心!我这就回去跟他们说,谁要是敢不听话,我打断他的腿!”他性子鲁莽,却最是护短,也最听胤禩的话,此刻心里只想着,绝不能给八哥添麻烦。
胤禩看着两人,又叮嘱了几句:“此事千万不能声张,除了你们俩和送信的人,不准让第四个人知道。咱们兄弟现在处境微妙,一步错,步步错,必须谨慎。”
胤禟和胤?连忙点头,两人此刻也收起了往日的随意,知道这事定不简单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又唠了几句家常,确认两人都记清了吩咐,胤禩才让他们回去。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,胤禩心里松了口气——他们两个的门人,是最容易出纰漏的两处,现在提前布局,至少能避开原剧情里的一些坑。
他走到窗边,看着庭院里初升的太阳,心里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。前世的他,是接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的现代人,最痛恨的就是贪腐——可来到这个时代,才发现“贪腐”早已渗入骨髓,连前世的胤禩,也为了“贤名”和党羽,对这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纵容门人作恶。
康熙四十六年各地贪墨之风是什么样子的?
康熙四十六年的官场,早已是一口深不见底的染缸,从京师的部院衙门到地方的县丞小吏,贪墨之风如同附骨之疽,侵蚀着帝国的肌理;那“火耗”之名,本是微末之数,如今却成了三成乃至更高的常例,层层加码,仿佛每一两税银过手,都必得刮下一层民脂民膏,而各地粮仓的亏空更是触目惊心,账册上的数字光鲜亮丽,库房内里却多是鼠洞与陈霉,上下相蒙,官官相护,竟使这煌煌盛世之下,伏藏着足以掏空国本的巨大隐忧。
“或许我改变不了历史,改变不了这吃人的世道,”胤禩喃喃自语,眼神却渐渐坚定,“但至少,我能让身边的人少走些弯路,让那些被贪腐害苦的百姓,能少受点罪。”
他知道,康熙四十六年七月的黄河大水,很快就要来了。那场大水,不仅会冲垮河堤,更会冲乱朝局——胤禛会借着赈灾崭露头角。而他现在要做的,就是提前布局,为将来埋下伏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