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会上的“门道”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选调生的宦海生涯》最新章节。
“看看,还是老谭有办法!行,那就辛苦你跑一趟。”
我坐在角落的小凳上,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词,心潮却难以平静。
这就是基层党委政府的运行?和大学里课本上讲的、电视里看的,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这里没有那么多高谈阔论,更多的是具体到不能再具体的琐事,地膜推广遇到的阻力、低保核查中的模糊地带、村干部的执行困难……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在政策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、却又能真切感受到的压力,既是发展的压力,也是维系一方安稳的压力。
而端坐在这压力中心的书记张振国,像一头自信而强壮的头狮,定方向、压场子,说一不二。
镇长李德海,则像一头谨慎而隐忍的老狼。
谭副书记就像块温润的老玉,看着不起眼,却能把扎手的疙瘩捋得顺顺当当。
其他成员,各有各的心思,各有各的算盘,但在会议这个舞台上,都必须遵循着某种不言自明的规则。
会议中途,韩天明见暖水瓶空了,朝门口使了个眼色。我立刻会意,抓起两个空暖瓶,踮着脚快步走出会议室。
等我提着满满的水瓶回到会议室门口时,正听见刘副镇长嘟囔:
“年轻人懂啥种地?”眼神似乎还往门口我这边瞥了一眼。
韩天明赶紧打圆场:
“刘镇长,您可别小看小林,他是正儿八经农学专业毕业的。下次您下村看苗情,把他带上,也能用科学道理给乡亲们讲讲地膜的好处不是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张振国书记闻言点头:
“嗯,是这个理。年轻人就是要多往村里跑,多接地气,别总窝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。小林以后多跟老刘下去走走,把学校里学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。”
散会时已近下午四点,领导们纷纷起身离开。
周委员收拾好她的笔记本,走到我面前,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印着 “中共河清县委组织部” 红头的文件,递了过来:
“林涛,这是县里新修订的《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》,里面有基层锻炼、考核晋升的具体要求,你拿回去看看,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来问我。”
她又转头对韩天明说:
“韩主任,林涛就交给你了,平时多带带他,多压点担子。咱们镇好不容易分来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,一定要替组织培养好、使用好。”
“您放心,周委员。” 韩天明笑着点头。
“谢谢周委员,我一定好好学。”我赶紧双手接过文件。
会议室里只剩下我和韩天明,我帮着收拾一次性水杯。他拿起张书记那个厚重的搪瓷杯,将杯底残水倒扣在托盘里。
“今天这会,看出点门道没?”
他忽然笑了笑。“在党政办干活,尤其是在领导身边,眼力见要活,手脚要勤快,心思要细腻。这些东西,比你在大学课堂上念十本教材都来得实在、管用。”
我把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会议记录本抱在怀里,纸页上的字还带着墨香,仿佛还回荡着会议上各位领导的发言声。
这间摆放着旧桌椅、弥漫着烟茶混合味道的小会议室,就是一个微缩的官场,每天都在上演着政策与现实的碰撞、理想与困难的较量。
而我,这个初来乍到的选调生,今天才刚刚得以窥见其复杂面貌的一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