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会上的“门道”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选调生的宦海生涯》最新章节。

会议正式开始,首先是传达县委近期下发的几份文件精神。

韩天明负责宣读,他声音平稳,熟练地跳过套话,直接提炼出与乡镇工作相关的要点。

当读到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部分时,周梅忽然抬起头,笔尖在纸上轻轻一顿,轻声插话:

“韩主任,稍等一下。关于‘村级组织建设’这部分,县里最新下发的补充通知里,特别强调了要建立‘党员联系户’机制,这一点是不是需要补充进去?”

她说话的同时,目光转向张振国书记。张书记立刻点头:

“对,周委员提醒得好!这方面政策你熟,老韩,把这点加上,落实的时候也得注意。”

接下来轮到刘副镇长汇报夏粮播种和地膜推广的情况。他嗓门犟得很:“地膜推广不了!老辈人种了一辈子地,靠天吃饭都过来了,哪用这玩意儿?再说一亩地膜就得五六块钱,乡亲们舍不得!”

“舍不得?”张振国眉一拧,“去年石窑沟王老汉盖了地膜,一亩多收了两百斤,你怎么不说?”

“那是王老汉运气好!”老刘梗着脖子,

“咱大山镇的地薄,石头多,中午日头一晒,盖地膜保不齐烧苗!我看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老法子稳妥。”他年纪大,说话带着老派的固执,眼里容不得新东西。

张振国刚要开口,李德海轻轻咳了声:

“张书记,老刘说的这个情况,也确实是个实际问题。”他声音低,却能压住场子。

“看这样行不行,咱们不搞一刀切,就在龙头嘴村先搞个小范围的试点。就让王老汉牵头,再找两三户愿意尝试的,镇里适当给点补贴,让他们先做起来,收了粮再让大伙儿亲眼瞅瞅产量,比咱说破嘴管用。”

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没有直接否定张书记推动新技术的要求,也照顾了刘副镇长所反映的现实阻力,给出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台阶。

老刘紧绷的脸色明显松弛了一些,往椅背上靠了靠。

张振国思考片刻,也点了点头:

“嗯,德海这个办法稳妥。那就这么办,老刘,试点的事你亲自盯着,一定要搞出成效来,别怕麻烦。”

会议接着讨论石窑沟村低保核查的难题。

张振国拿起那份名单,用手指敲着其中几户:

“这三户,根据初步了解,明显不符合条件,怎么今年的名单里还有他们?”

民政办的老郑赶紧站起来,脸上有些窘迫:

“书记,这几户是前两年报上来的,当时情况有点模糊,村里说他们家里有病人,今年还没来得及逐户复核清楚……”

“没核就是工作没做到位!”

张振国声音沉了沉,眉峰压得低。

李德海镇长再次适时接话,语气比刚才沉了些:

“这样,老郑,你安排一下,下午就带人下村,集中精力把这几户的情况彻底核清楚。三天之内,必须把准确名单定下来,核完了立刻在村里张榜公示。让乡亲们盯着,谁符合谁不符合,亮出来才心服。”

他既接住了书记的批评,又给了老郑明确的操作指令和完成时限。

老郑如蒙大赦,连忙点头:

“是,是,李镇长,下午我们就去!”

这时,谭卫东副书记笑着插话了:

“我跟老郑一块儿去,石窑沟那几户我熟,有户姓王的,儿子在外头打工,听说挣了不少,说不定就不符合,我去问问,省得老郑跟人吵起来。”他笑着摆了摆手。

张振国闻言,紧绷的脸松了下来: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