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私人教练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心动警报:冷面医生的克星来了》最新章节。
胳膊上的石膏成了向暖最新的“时尚单品”,也成了她最大的烦恼。
作为侦察连的尖兵,她习惯了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,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,浑身精力无处发泄,简直比骨折还难受。在病房里憋了几天后,她感觉自己快要长出蘑菇了。
“不行!再躺下去我肌肉要萎缩了!核心力量也要掉光了!”向暖第N次从床上弹起来,吊着胳膊在病房里焦躁地踱步,“得练起来!必须练!”
林晓晓啃着苹果,凉凉地吐槽:“练?怎么练?单手俯卧撑?单腿深跳?还是用你那石膏臂去撞墙?”
“当然是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加不影响伤处的核心训练!”向暖眼神灼灼,显然已经有了计划,“手臂不能动,但我还有腿和腰腹!保持体能状态,一刻也不能松懈!这是我们军人的基本素养!”
说干就干。她立刻开始单手单脚地进行各种奇奇怪怪的核心训练,比如平板支撑的变式、仰卧举腿、单腿臀桥……把病房有限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。
林晓晓看着她像只不屈不挠的独角兽一样在房间里折腾,又是好笑又是佩服:“行吧行吧,你厉害。不过你悠着点,别刚接好的骨头又让你给折腾错位了。”
“放心!我有数!”向暖气喘吁吁地做着单腿平衡训练,额头冒汗,眼神却异常明亮。
然而,自我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终究有限。几天后,向暖对着病房卫生间那面窄窄的镜子,沮丧地发现自己好像真的瘦了一点,肌肉线条也不如之前饱满了。
一种源于职业本能的危机感油然而生。
她需要更科学、更有效的训练计划!尤其是一只手臂无法使用情况下的专项计划!
找谁呢?
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手机。
还有谁比那个对人体结构、肌肉功能了如指掌的神经外科医生更合适呢?虽然他专精的是大脑和神经,但运动神经、肌肉协同这些基础原理肯定是相通的!
这个念头一旦产生,就再也无法遏制。
于是,沈时韫的微信,在安静了几天后,再次迎来了向暖消息的狂轰滥炸。
【沈医生!在忙吗?有个非常专业的医学问题想请教您!】
【骨折康复期间,如何在不影响伤处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保持核心肌群和下肢的体能状态?有没有什么推荐的训练动作或者注意事项?】
【我查了一些资料,说可以做一些等长收缩训练和健侧肢体的抗阻训练,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强度和频率怎么控制?】
【这是我自己瞎琢磨的几个动作,您帮我看看标准吗?会不会对骨折处产生不良应力?[图片][图片][小视频]】
她不仅发文字,还配上了自己用手机艰难拍摄的、角度清奇、画面晃动的训练照片和短视频。视频里,她单腿站着,努力保持平衡,脸蛋憋得通红,短发都被汗水打湿了,看起来既认真又有点滑稽。
神经外科办公室,刚结束一台急诊手术的沈时韫拿起手机,看到屏幕上瞬间涌出的十几条未读消息,几乎全部来自同一个头像(一个咧着嘴笑的卡通太阳),他的眉心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。
点开。
文字,图片,视频……信息量巨大。
他面无表情地快速浏览着那些文字,点开图片放大看了看,最后点开了那个短视频。
视频里,女孩笨拙却努力地做着各种变式训练,呼吸急促,眼神专注,汗湿的额发贴在脸颊旁,那只打着石膏的胳膊显得格外突兀又有点可笑。
沈时韫:“……”
他放下手机,揉了揉眉心,似乎有些头疼。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“病人”。骨折术后咨询康复训练不奇怪,但咨询得如此详细、如此……充满斗志且行动力超强的,她是第一个。
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(来自那个黑色保温杯),目光再次落回手机屏幕。
那些训练动作……在他看来,有些确实不够标准,存在代偿和潜在风险。
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几秒。
最终,还是敲下了回复。
【沈时韫】:等长收缩可行。视频中侧平板支撑骨盆稳定性不足,易导致腰部代偿。建议降低难度,屈膝支撑。单腿站立可增加闭眼挑战提升平衡,但需注意安全,旁边有人保护。】
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从专业角度指出了问题,并给出了修正建议。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默认成为了对方的“远程康复指导”。
消息刚发出去,那边几乎是秒回。
【向暖】:啊啊啊!谢谢沈医生!果然不标准!那深蹲呢?我单腿深蹲总觉得晃!】
【沈时韫】:初期不建议单腿深蹲,股四头肌离心收缩控制不足易损伤膝关节。可从箱式深蹲开始,重心放于健侧,患侧轻松地维持平衡即可。】
【向暖】:哦哦哦!明白了!沈医生你太厉害了!那心率呢?我保持多少心率区间既能维持体能又不过度消耗影响愈合?】
【沈时韫】:最大心率的60-70%。粗略计算:(220-年龄)*0.6~0.7。】
【向暖】:收到!保证严格执行!沈医生你就是我的专属康复教练!【敬礼表情包】
沈时韫看着那个蹦蹦跳跳敬礼的卡通表情,沉默了一下,回复了两个字。
【沈时韫】:遵医嘱。】
然后,无论向暖再发什么感谢或者新的小问题,他都不再回复了。
但向暖已经心满意足!她不仅得到了专业的、量身定制的指导,而且沈时韫回复了那么多条!虽然语气还是冷冰冰的,但内容实实在在是关心她的康复啊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