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太监的“忠”与“奸”(1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风雅宋朝》最新章节。
汴京皇城,夜已深沉。
内侍省都知王继恩悄无声息地行走在宫巷的石板上,如同一个灰色的幽灵。他手中捧着一碗刚煎好的汤药,药气氤氲,模糊了他那张保养得宜、看不出具体年岁的面孔。
垂拱殿内,赵光义正对着一份来自西川的军报发愁。烛光映着他愈发憔悴的脸,眉宇间是化不开的疲惫与烦躁。王小波、李顺之乱,像一根毒刺,扎在帝国看似强健的肌体上,虽不致命,却疼痛难忍,更损及颜面。
“陛下,该进药了。”王继恩的声音温和恭顺,恰到好处地打破了殿内的沉寂。他将药碗轻轻放在御案一角,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份摊开的军报。
赵光义揉了揉胀痛的额角,没有碰那碗药,反而指着军报骂道:“樊知古、郭载,皆是酒囊饭袋!数千禁军,竟奈何不了一帮乱民草寇!朕要他们何用?!”
王继恩垂手侍立,并不接话。他知道,此刻皇帝需要的不是建议,只是一个倾听的耳朵。
果然,赵光义发泄一通后,疲惫地靠在龙椅上,喃喃自语:“蜀道难……若是调别处兵马,劳师远征,耗费巨大。西川本地官兵,又如此不堪用……难道要朕眼睁睁看着那李顺坐大不成?”
就在这时,王继恩缓缓跪了下来,以头触地。
“陛下,老奴……愿为陛下分忧。”
赵光义一愣,诧异地看向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宦官:“继恩?你……此言何意?”
王继恩抬起头,脸上是一种混杂着忠诚与野心的复杂神情:“陛下,老奴虽是个残缺之人,但蒙陛下信重,执掌内侍省,也读过几本兵书,知晓些进退之道。西川乱局,官军之所以屡剿不利,非力不逮,乃心不齐,帅无能尔!老奴恳请陛下,授老奴一道旨意,许老奴前往西川,督军剿贼!老奴必以残躯,为陛下荡平丑类,收复河山!”
这番话,说得慷慨激昂,却又在情在理。赵光义怔怔地看着他,内心剧烈翻腾。用一个宦官去督军?这在本朝尚无先例,传出去必遭物议。但……眼下朝中宿将,曹彬等老一辈或老或病,年轻一代又缺乏独当一面之才。西川战事胶着,确实需要一个能代表皇帝意志、且行事果决之人去打破僵局。王继恩的忠诚,毋庸置疑,他的能力,在打理内侍省、处理各种隐秘事务上也展现无遗。或许……他真的可以?
沉默良久,赵光义深吸一口气,目光变得锐利:“王继恩,你可知,军中不比宫内?那些骄兵悍将,未必会服你一个内臣。”
王继恩从容应答:“老奴代表的是陛下天威。若有抗命不遵、作战不力者,老奴请陛下赐予临机专断之权,无论品级,皆可先斩后奏!”
一股狠厉之气,从这个平日低眉顺眼的老宦官身上隐隐透出。
赵光义终于下定了决心。他提起朱笔,在一道空白的敕牒上飞快书写。
“好!朕就命你为西川招安巡检使,总揽平叛事宜!赐你天子剑一柄,三品以下官员,可先斩后奏!”
“老奴……领旨!必不负陛下重托!”王继恩再次深深叩首,眼底深处,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。这对他而言,是危机,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二
王继恩的钦差仪仗,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离开了汴京。他没有像寻常官员那样沿途摆谱,而是轻车简从,日夜兼程。
一路上,他并未急着赶赴成都府,而是不断派出身边精明干练的小太监作为眼线,化装成商贩、流民,深入蜀地,不仅打探起义军的动向,更将西川各路官员的表现、将领的能力、地方的舆情,摸得一清二楚。
半月之后,王继恩的行辕抵达剑门关。他没有进城,而是直接驻扎在关外的军营里。他到的第一件事,不是召见地方官员,而是以钦差的名义,连夜传召败军之将——都巡检使卢斌。
卢斌自彭山之战后,虽未被立即问罪,但也憋了一肚子火。他本就瞧不起宦官,此刻见王继恩一来就摆架子,心中更是不忿。进入帅帐时,虽依礼参拜,但脸上倨傲之色难掩。
“末将卢斌,参见巡检使。”
王继恩端坐主位,慢条斯理地喝着茶,眼皮都没抬一下。
帐内气氛瞬间凝固。卢斌跪在地上,半晌不见回应,忍不住抬头:“王巡检……”
“卢将军。”王继恩终于开口,声音阴柔冰冷,“彭山一战,你损兵折将,致使贼首王小波虽毙,然贼势更炽,李顺坐大。你可知罪?”
卢斌梗着脖子辩解:“巡检使明鉴!非是末将不力,实是贼寇狡诈,倚仗地利……”
“够了!”王继恩猛地将茶盏顿在案上,发出刺耳的声响。他站起身,走到卢斌面前,居高临下地看着他,目光如刀,“损兵折将,是为不勇;轻敌冒进,是为不智;推诿责任,是为不忠!三条大罪,你占全了,还敢在此巧言令色?!”
卢斌被他气势所慑,一时语塞,但随即恼羞成怒:“你……你一个内官,懂得什么行军打仗?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王继恩笑了,那笑容让人不寒而栗:“咱家是不懂行军打仗,但咱家懂得什么是王法,什么是军纪!”
他猛地提高声调:“来人!剥去卢斌甲胄,夺去印信,押解回京,交枢密院论处!”
帐外卫士应声而入。
卢斌这才慌了:“王继恩!你敢?!我乃朝廷三品命官!”
王继恩不再看他,转身从案上请过那柄黄绸包裹的天子剑,冷冷道:“陛下赐我天子剑,三品以下,先斩后奏。卢斌,你想试试剑锋利否?”
冰冷的杀意弥漫开来。卢斌脸色惨白,终于瘫软在地,被卫士如拖死狗般架了出去。
消息传出,西川官场、军界为之震动。所有人都收起了对这个阉人的轻视之心,意识到这位钦差,是个心狠手辣、手握生杀大权的角色。
紧接着,王继恩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措施。他以天子剑威慑,强行从各路驻军中抽调精锐,尤其是熟悉山地作战的土兵和弩手,重新编练成一军。他撤换了一批畏战、无能的中下层将领,提拔了一些有锐气、有能力的年轻军官。同时,他利用宦官系统独立于外朝的信息渠道,构建了远比地方官府更高效、更精准的情报网络,对李顺起义军的动向,几乎了如指掌。
在做这些事的时候,王继恩展现出了与他内侍身份截然不同的干练与狠辣。他不懂具体的战术指挥,但他懂得如何用人,如何立威,如何整合资源。他知道,要想平定叛乱,首先得把这盘散沙般的官军,捏合成一个听令的拳头。
三
成都府,转运使衙门。
昔日威严的官署,如今被一种恐慌和压抑的气氛笼罩。转运使樊知古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坐立不安。钦差王继恩到了剑门,却迟迟不来成都,反而先拿卢斌开了刀,这让他心里七上八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