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最后的晚餐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风雅宋朝》最新章节。

想象一下,你穿越到了公元1100年,北宋的汴京城。

清晨,报晓的僧人敲着铁牌子走过巷口,你揉着眼睛起床。洗漱用的牙刷是马尾毛做的,早餐可以叫外卖——街角的摊贩会用“琉璃浅棱碗”给你盛满一份热气腾腾的羊血羹。吃完早饭,你可以去“瓦舍”看一场上午场的杂剧,或者听最当红的说书人讲三国。中午,在正店(高级酒店)点一壶“羊羔酒”,几道时令小炒,结账时,你从钱袋里掏出的不是铜钱,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——“交子”。

你的邻居可能是一位每天在院子里焚香、插花、挂画的读书人。他最大的梦想,不是考取功名封侯拜相,而是攒够钱,买下相国寺集市上那方传说中的端溪砚台。

这就是宋朝——一个极尽精致、富裕、开明的“现代”社会。

然而,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个帝国的北方边境。

就在你享受这文明、富足的一天时,边关的急报正日夜兼程送往皇宫:契丹人的铁骑又在挑衅。而几十年后,一个名叫完颜阿骨打的女真首领将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,他带来的风暴,会将这座你用早餐的繁华汴京,连同它所有的风雅与富足,碾得粉碎。

这就是宋朝,一个在文明巅峰时刻骤然夭折的王朝。

它拥有当时世界最高的GDP,却无力保护自己的财富;它孕育了苏轼、李清照这样的文化巨星,却屡屡将忠臣良将逼上绝路;它用文人的理想构建了一个优雅的乌托邦,却不得不面对游牧民族的铁蹄。

为什么?

现在,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,解开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、也最令人心碎的悖论。

《风雅宋朝》第一卷“黄袍加身·文治的基础”

引子:一个人的手术

天佑华夏,一乱一治。

自安史之乱掀翻盛唐的宴席,至朱温篡唐,二百年的刀兵相见,演变成五代十国——这场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“急诊室抢救”。

公元960年正月初三,陈桥驿。

没有血流成河的兵变,只有一件深夜赶制的黄袍,和一个彻夜未眠的将军。

当赵匡胤接过那件象征皇权的黄袍时,他接手的是一具病入膏肓的巨人。这个巨人被军阀割据的癌细胞啃噬了二百年,被“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”的暴力逻辑麻醉了神经。

他的任务,是要为这个巨人做一场史无前例的换血手术。

手术刀,是他刚刚从八个节度使手中“借”来的兵权;麻醉剂,是他“不得惊扰市井,不得杀戮士人”的承诺;而术后康复的方案,藏在他书房里那幅永远缺了北方一角的地图上。

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开国故事。没有刘邦的市井无赖气,没有李世民的贵族英雄光,甚至没有朱元璋的悲情复仇记。

这是一个工程师式的开国——用最精密的制度设计,去修复一个崩溃的社会系统。

他要治疗的,不仅是分裂的疆土,更是整个民族对武力、对忠诚、对秩序的信任危机。

这场手术会成功吗?

当文明的基因被注入尚武的躯体,当文人的笔墨试图驾驭武将的刀剑,当一个用“道理”建构的帝国,遇上一群用“力量”说话的邻居——

命运的齿轮,从陈桥驿那个雾气弥漫的清晨,开始缓缓转动。

---

第一章 最后的晚餐

开封府尹赵匡胤接到急报时,正在府中擦拭他的佩剑。这把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浑铁剑,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青光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