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拉绳之春漾(2/2)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,嬴政,带领逆臣开创新世》最新章节。
他语气平和,却句句指向世家大族最关心的传承问题。相比于刘邦的市井手段,张良的游说更侧重于理念认同和长远利益的交换,虽缓慢,却更能触动这些千年世家的核心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然而,阻力绝非轻易可化解。暗地里,转移田契、隐匿奴仆(谎报丁口)、甚至暗中串联抵制丈量的行为,已在阴影中悄然涌动。
与此同时,国策顾问范增领衔,联合法家学者和精通农事的官员,紧锣密鼓地制定《农正律》。这部律法不仅规定了农正的职责、田亩管理的细则,更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条款——首次将“春耕逾期”列为轻罪!
律文规定:凡授田之民,无特殊原因(如疾病、兵役),延误春耕最佳时令,导致田地荒芜或大幅减产者,将视情节处以劳役或罚没部分当年收成的处罚。
此条一出,连萧何都觉得有些严苛。范增却捻着胡须,肃然道:“《礼记·月令》早已阐明农时之重。民以食为天,国以农为本。确保春耕,非为虐民,实为保天下粮仓,固文明根基。此律,乃是以法之力,催动春华秋实!”
准备工作就绪,第一次“均田丈量”在关中三辅之地率先展开。
时值仲春,阳光和煦,万物复苏。在一片刚刚划定、准备分配的无主荒地上,黑压压地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。他们中有衣衫褴褛的流民,有面露忐忑的原佃户,也有被“说服”前来配合、脸色复杂的本地小地主。
场地中央,树立着巨大的、刻画着宪章徽记和“均田授民”字样的木牌。来自格物院的吏员,带来了标准的测量绳尺、标杆和记录板。新任命、身着统一深色布袍的“农正”们,手持特制的空白竹券和沉重的宪章铁印,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。
萧何、张良,甚至嬴政(微服),都悄然来到了现场的高坡上,注视着下方。项羽也陪虞姬悄悄来了——虞姬听说要给百姓分田,好奇地想来看看,项羽便带她混在人群中,看着眼前热闹又庄重的场景,虞姬轻声感叹:“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田,真好。”项羽握紧她的手,低声回应:“以后,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“开始——!”主持仪式的官员高声宣布。
格物院的吏员们拉起长长的、涂着红白间隔标记的测量绳,在荒地上框出一块块标准大小的田亩。然后,被叫到名字的农户家庭,在农正的引导下,战战兢兢地走上前。
一个头发花白、带着儿子儿媳的老汉,被分到了紧邻水渠的一块上田。农正将测量绳的一端塞到老汉颤抖的手中,示意他跟着吏员一起,亲手拉直绳索,框定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。
老汉的手粗糙如树皮,紧紧攥着那根决定命运的麻绳,仿佛握着全世界。他的儿子在一旁激动地帮忙拉直,儿媳则捂着嘴,眼圈泛红。
“王老栓家,丁三口,授露田三十亩,桑田五亩!”农正高声唱名,同时在竹券上用刀笔迅速刻下信息,然后,拿起那方冰冷的、刻着“华夏帝国联盟宪章田令”字样的铁印,在印泥上蘸饱了朱砂,稳稳地、用力地盖在竹券的留白处!
“啪!”
一声轻响,一个鲜红夺目的印章,烙印在了竹券上,也仿佛烙印在了所有围观者的心头。
“成了!俺家的地!”王老栓捧着那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竹券,老泪纵横,噗通一声跪在地上,朝着启明城的方向连连叩首。他的儿子儿媳也跟着跪下,周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啜泣和欢呼。虞姬看着这一幕,眼眶微微湿润,项羽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,无声地安抚着。
一块块田地被划定,一份份竹券被盖上红印。阳光下,那些拉着绳索的、粗糙的、颤抖的手,那些紧盯着田亩范围的、渴望的眼睛,那些捧着竹券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的、激动的面容,构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画卷。
高坡上,萧何看着眼前这“拉绳定疆”的壮观场景,长长舒了一口气,紧握多日的手终于微微松开。这不仅仅是土地的分配,更是人心的凝聚,是联邦根基的奠定。
张良轻声道:“今日之后,‘王土王臣’之旧念,当渐次更新为‘宪土宪民’矣。”
嬴政默然不语,他的目光掠过那一张张因获得土地而焕发出生机脸庞,掠过那在春风中微微晃动的测量绳,最终落在远方地平线上。
土地的血脉正在被重新梳理,文明的根系正在更深地扎入这片古老的土地。他知道,暗流依旧存在,未来的挑战不会少,但至少,这个春天,希望如同那田埂上刚刚破土的嫩芽,已经在无数人心中,悄然萌发。
拉绳之春,丈量的不仅是土地,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宽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