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拉绳之春漾(1/2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,嬴政,带领逆臣开创新世》最新章节。

春蒐假的篝火余温尚在心间,渭河两岸的泥土却已迫不及待地散发出新翻的腥气。启明城的夯土城墙固化了轮廓,而帝国广袤的腹地,却面临着比建造一座新城更为复杂和根本的挑战——土地。

战火席卷之后,人口锐减,千里沃野沦为无主荒地。而旧秦沿袭的“爰田制”早已在数百年间被贵族豪强兼并掏空,名存实亡。大量农民沦为佃户或流民,依附于世家,朝廷税基萎缩,地方势力尾大不掉。这不仅是经济问题,更是关乎新生联邦能否站稳脚跟、文明火种能否顺利传递的根基。

联盟大会后的第一次常朝,气氛再度变得凝重。度支尚书萧何,捧着一摞厚厚的籍册和一份精心拟定的《宪章田令》草案,站在圆形议席前,向来平静的脸上带着罕见的肃穆。

“陛下,诸位同僚,”萧何的声音清晰而沉稳,“联邦初立,百废待兴,然根基在于农,命脉在于田。今观天下田亩,或荒芜于野,或隐匿于豪强,名实混乱,民无恒产,则国无恒心。旧制已朽,新章当时!”

他展开草案,条分缕析:

“臣请行‘宪章田令’!核心有三:”

“一,按实口授田。无论原籍、身份,凡联邦登录之民户,按丁口实数,男丁、女丁皆有名额(女丁数额减半),授予露田(种植谷粟)与桑田(种植桑麻),确保耕者有其田!”

“二,十年一调。非永业!每十年,根据人口增减、土地肥瘠,由朝廷统一调整,防止兼并再生,确保相对均平!”

“三,禁止买卖!田地为联邦授子民耕种,非私产,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、抵押!违者,田亩充公,涉事者依律严惩!”

“为确权,设‘农正’官驻守各乡,专司田亩管理、农事指导。以特制竹券为凭证,上书田主姓名、田亩位置、大小,并加盖宪章铁印!竹券在,权在!”

此言一出,满堂皆惊。这几乎是颠覆了千百年来土地私有的观念!虽然土地国有,但“十年一调”、“禁止买卖”如同两道枷锁,狠狠砸向了那些拥有大量田产的旧贵族和地方豪强。

果然,几位来自旧楚、齐、赵等地的诸侯执行官脸色顿时难看起来。有人当即出列反驳:“萧尚书!此令未免过于苛酷!田产乃祖辈积累,岂能一言而夺?十年一调,扰民太甚!禁止买卖,更是断绝民生!”

朝堂之上,顿时争论四起。

嬴政端坐其上,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一直没说话的张良和刘邦身上。“典客尚书,副执政,尔等以为如何?”

张良轻摇羽扇,缓缓道:“土地兼并为历朝痼疾,终至流民四起,天下板荡。宪章既立,当革除积弊。萧尚书之策,虽显刚猛,却是固本培元之良方。然,执行之策,需刚柔并济。”

刘邦则嘿嘿一笑,小眼睛滴溜溜转:“俺觉得老萧这法子不错!地嘛,本来就是让人种的,谁种不是种?关键是得让该种地的人有地种!至于那些地主老财…”他拖长了调子,看向那几个面色不豫的代表,“咱可以好好‘商量’嘛!”

嬴政微微颔首:“田令之策,关乎国本。原则已定,细节可酌。萧何,全力推行。典客署、副执政府,全力配合。说服地方,释田于宪,乃当务之急。”

说服工作随即展开,风格迥异。

刘邦负责啃楚地这块硬骨头。他没有召集地主们来听大道理,而是直接在启明城最热闹的酒楼包了场,把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旧楚豪强“请”了过来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刘邦搂着一位项氏老族叔的肩膀,推心置腹:

“老叔啊,你看现在这世道,变了!守着那么多地,雇不到人种,荒着长草,还得担心朝廷哪天算旧账,何苦呢?”

“按新令,地是没了,可你们家丁口还在吧?按人头分,也能落下不少好田!关键是,这地是联邦‘授’的,盖着宪章大印,名正言顺!以后安安稳稳收租子,不好吗?”

“再说了,”他压低声音,挤挤眼,“俺老刘在度支司还能说上话,这第一批‘农正’人选…优先考虑咱们自己人,到时候田间地头行个方便,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?”

一番连哄带吓,加利益诱惑,几个豪强虽然肉疼,但掂量着新朝的决心和刘邦的手段,也只能捏着鼻子先应承下来。

而张良则面对齐赵等地传承悠久的世家。他选择在学宫区安静的茶室,与几位世家代表品茗论道。他从井田制讲到历代土地变革的得失,从王朝周期律讲到文明存续的根本。

“诸位皆诗礼传家,当知‘不患寡而患不均’之理。昔日田氏代齐,岂非因公室失民?今联邦新立,宪章昭昭,旨在打破周期,开创万世太平。释田于宪,非夺诸位之产,实乃保诸位家族长远之计。换取的是联邦认可的新身份,是参与新政的资格,是子孙后代在全新格局下的发展机遇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