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思索未来(1/1)

新笔趣屋【www.xbiquwu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大唐嫡子风云录》最新章节。

透过门缝,李浩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,正是昨晚送接济之人中的一位。只见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,将一封信塞进门缝,随后便匆匆离去。李浩心中一紧,急忙打开门,捡起那封信。月光下,信封上并无字迹,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打开信封,开始阅读信中的内容。信上的字迹娟秀,言辞简洁:“公子之才,王妃有所耳闻,特命人略表心意。望公子日后能为大唐效力,不负所望。” 李浩心中一震,虽未明确提及,但 “王妃” 二字已让他猜到这接济背后的贵人极有可能是长孙无垢。他手持信件,回到屋内,坐在桌前,烛火摇曳,思绪万千。长孙无垢此举,究竟是单纯的赏识,还是另有深意?李浩深知,在这复杂的宫廷与朝堂之中,任何举动或许都暗藏玄机。

得到长孙无垢的接济后,李浩的生活得到了改善。第二日清晨,阳光轻柔地洒在郊外农舍,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啼叫,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芬芳。李浩坐在农舍前,望着眼前这片宁静的田园景象,心中却并不平静。他看着周围的一切,开始认真思索自己的未来,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改变命运,报答长孙无垢的恩情。

回想起自己来到大唐后的种种经历,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噩梦。被李建成势力陷害,母亲香妃含冤而死,自己也被当作义子,在李府受尽冷眼。离开李府成为小农主后,凭借前世仙尊记忆解决农田灌溉难题,才在周边村落有了些名气。然而,这些仅仅是开始,他清楚,仅解决眼前的生活难题远远不够。

李浩意识到,要想真正改变命运,报答长孙无垢的恩情,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世界,了解大唐的方方面面。大唐,这个看似强盛的国度,实则内忧外患。内部各方势力争权夺利,外部有突厥等强敌环伺。若想为大唐效力,为自己和母亲讨回公道,他需要学习更多关于大唐的知识,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。他回顾自己来到大唐后的种种经历,从初到李府的懵懂,到遭受陷害的无助,再到成为小农主后的挣扎与努力。每一段经历都如同刻在心头的烙印,让他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与现实。在李府时,他虽身为皇子,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众人误解,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至今仍刻骨铭心。离开李府后,在田间地头的生活让他体会到了百姓的艰辛,也明白了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,但却能为他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。

如今,长孙皇后的接济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,让他看到了希望。但他也明白,这希望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多的责任与挑战。他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安稳,更要为未来的道路做好规划。

李浩决定利用这段相对安稳的时间,学习更多关于大唐的知识。他深知,无论是治国理政,还是军事谋略,亦或是文化礼仪,每一方面的知识都至关重要。只有全面提升自己,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立足,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。

然而,学习之路谈何容易。他身处郊外农舍,资源匮乏,人脉稀少。但李浩并未因此而气馁,他开始在脑海中仔细梳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可能的途径。他想到了村中的老夫子,老夫子虽身处偏僻村落,但学识渊博,或许能在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方面给予他帮助。还有之前在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时结识的一些村民,其中不乏有见识之人,说不定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大唐民间的一些情况。此外,李浩还想到了城镇。城镇中或许有藏书丰富的书馆,有见多识广的商人,还有各种三教九流的人物,这些都可能成为他获取知识的来源。虽然前往城镇可能会面临一些未知的风险,比如可能会遇到李建成势力的眼线,但为了自己的未来,为了大唐的未来,他觉得值得一试。

在思索未来的道路时,李浩也在心中暗暗规划着自己的行动步骤。首先,他要与老夫子深入交流,制定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,从大唐的历史、政治制度开始学起。同时,他会利用与村民相处的时间,广泛收集民间对于大唐局势的看法和一些不为人知的传闻。

对于前往城镇,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。一方面,要乔装打扮,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;另一方面,要提前了解城镇的情况,比如书馆的位置、商人的聚集地等。在城镇中,他要谨慎行事,多听多看少说话,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意图。随着思考的深入,李浩的眼神愈发坚定。他深知,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,但他已下定决心,无论遇到多少困难,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他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学习大唐知识,规划未来道路,报答长孙皇后的恩情,更要为自己和母亲讨回一个公道,助力大唐走向繁荣昌盛。

夕阳西下,余晖将农舍前的土地染成一片金黄。李浩站在农舍前,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,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的规划。但他也清楚,这仅仅是一个开始,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。